一种四氯化硅传导炉的箱式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6552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8 0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四氯化硅传导炉的箱式加热器,包括气体混合筛网、加热箱炉和加热源罐,所述加热源罐上设有三根U型换热管,安装在加热箱炉一侧边的加热源罐上的三根U型换热管延伸入加热箱炉内,并封装成一体结构;加热箱炉和加热源罐之间的整体安装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呈20~40度倾斜角;加热箱炉的顶端侧设有蒸汽出口管,加热箱炉的底端侧设有混合物料进口管和排出管;在混合物料进口管上设置一层气体混合筛网,用于将物料四氯化硅和氢气充分混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四氯化硅的处理效率,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高效性,安全性和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四氯化硅传导炉的箱式加热器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多晶硅作为太阳能电池板或组件的原材料常量也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四氯化硅也大幅增多,这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也为多晶硅生产的原料三氯氢硅的循环生成带来了困扰,而要实现四氯化硅到三氯氢硅的转化,首先就是要实现四氯化硅的汽化。因此,为了能够实现上述目的,四氯化硅必须先经过汽化处理。通常,四氯化硅的汽化在大约200°C下汽化,传统的卧式加热器采用电加热方式进行汽化,虽然可以达到汽化目的,但也存在着汽化温度不易控制,从而导致其他杂质被汽化的发生,以及电解热棒与四氯化硅接触面积较小,温度不均匀,造成四氯化硅液体的湍流,也容易使液体中的重质杂质从加热器底部浮起,影响四氯化硅液体稳定性和汽化效率。另一种立式的连通形式的加热器虽然可以较为有效的避免四氯化硅液体的湍流,但依然存在电解热温度不均,接触面积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针对现有四氯化硅汽化设备工艺中四氯化硅汽化的处理效率低下、浪费能耗、生产成本较高等诸多现象,提供一种四氯化硅传导炉的箱式加热器。本技术一种四氯化硅传导炉的箱式加热器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四氯化硅传导炉的箱式加热器,包括两片气体混合筛网、加热箱炉、三根U型换热管和加热源罐,所述加热源罐与三根U型换热管相连通,该三根U型换热管延伸入加热箱炉内,并封装成一体结构,且在加热箱炉与三根U型换热管之间环设一层隔热套;加热箱炉和加热源罐之间的整体安装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呈20?40度倾斜角;加热箱炉的顶端侧设有蒸汽出口管,加热箱炉的底端侧设有混合物料进口管和排出管;在混合物料进口管内并排有两片气体混合筛网,用于将物料四氯化硅和氢气充分混合;在加热箱炉另一侧边上安装有液位计,液位计的顶端高于三根U型换热管中的最高点;三根U型换热管分为U型换热管I,u型换热管π,u型换热管m,其中u型换热管I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u型换热管π、u型换热管m的长度和宽度,且u型换热管I环绕在u型换热管π和u型换热管m的外围;u型换热管π的长度大于u型换热管m的长度,且u型换热管π与u型换热管m之间相互扣合排列;加热源罐内壁上一层隔热膜,且在加热源罐内通过一绝缘隔板将该加热源罐分为上层和下层,其中上层与加热源进口管相连通,且三根u型换热管的进口端与上层相连通;下层与加热源出口管相连通,且三根u型换热管的出口端与下层相连通。作为优选,由于加热箱炉呈20?40度的倾斜角,所述蒸汽出口管设置于加热箱炉的最顶端,排出管设置于加热箱炉的最底端。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箱炉内的四氯化硅液面高度低于液位计顶端高度,并且高于三根U型换热管中的最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在加热箱炉与三根U型换热管之间增设一层隔热套以及在加热源罐内壁上增设一层隔热膜,不仅对加热源起到很好的隔热保温作用,提高了加热源对四氯化硅加热作用的利用效率;而且采用上述中三根U型换热管以及倾斜加热箱炉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四氯化硅的处理效率,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高效性,安全性和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功能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四氯化硅I,氢气2,混合物料进口管3,排出管4,液位计5,加热箱炉6,加热源出口管7,隔热膜81,绝缘隔板82,加热源进口管9,蒸汽出口管10,U型换热管111,U型换热管Π12,υ型换热管ΙΠ13,隔热套14,倾斜角a。【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描述如下: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四氯化硅传导炉的箱式加热器的具体实施例,一种四氯化硅传导炉的箱式加热器包括气体混合筛网、加热箱炉6和加热源罐,所述加热源罐与三根U型换热管相连通,该三根U型换热管延伸入加热箱炉6内,并封装成一体结构,且在加热箱炉6与三根U型换热管之间环设一层隔热套14;加热箱炉6和加热源罐之间的整体安装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呈20?40度倾斜角(参见图1中标注的倾斜角a);加热箱炉6的顶端侧设有蒸汽出口管10,加热箱炉6的底端侧设有混合物料进口管3和排出管4;在混合物料进口管3内并排有两片气体混合筛网,用于将物料四氯化硅I和氢气2充分混合;在加热箱炉6另一侧边上安装有液位计5,液位计5的顶端高于三根U型换热管中的最高点;三根U型换热管分为U型换热管111,U型换热管Π12,υ型换热管ΙΠ13,其中U型换热管Ill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U型换热管Π12、υ型换热管ΙΠ13的长度和宽度,且U型换热管Ill环绕在U型换热管Π 12和U型换热管ΙΠ13的外围;1]型换热管Π 12的长度大于U型换热管ΙΠ13的长度,且U型换热管Π 12与U型换热管mi3之间相互扣合排列;该结构的设计,能够让三根U型换热管内汽化热源与加热箱炉6的四氯化硅进行充分接触,不仅提高热源的利用效率、达到节能效果,而且也保证加热箱炉6内四氯化硅与热源全面接触后加快汽化效果;加热源罐内壁上一层用于加热源的隔热保温作用的隔热膜,且加热源罐内设有一层绝缘隔板81将该加热源罐分为上层和下层,其中上层与加热源进口管9相连通,且三根U型换热管的进口端与上层相连通;下层与加热源出口管7相连通,且三根U型换热管的出口端与下层相连通。其中:由于加热箱炉6呈20?40度(参见图1中标注的倾斜角a)的倾斜角,所述蒸汽出口管10设置于加热箱炉6的最顶端,排出管4设置于加热箱炉6的最底端;所述加热箱炉6内的四氯化硅液面高度低于液位计5顶端高度,并且高于三根U型换热管中的最高点。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加热箱炉与三根U型换热管之间增设一层隔热套以及在加热源罐内壁上增设一层隔热膜,不仅对加热源起到很好的隔热保温作用,提高了加热源对四氯化硅加热作用的利用效率;而且采用上述中三根U型换热管以及倾斜加热箱炉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四氯化硅的处理效率,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高效性,安全性和稳定。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四氯化硅传导炉的箱式加热器,包括两片气体混合筛网、加热箱炉、三根U型换热管和加热源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罐与三根U型换热管相连通,该三根U型换热管延伸入加热箱炉内,并封装成一体结构,且在加热箱炉与三根U型换热管之间环设一层隔热套;加热箱炉和加热源罐之间的整体安装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呈20?40度倾斜角;加热箱炉的顶端侧设有蒸汽出口管,加热箱炉的底端侧设有混合物料进口管和排出管;在混合物料进口管内并排有两片气体混合筛网,用于将物料四氯化硅和氢气充分混合;在加热箱炉另一侧边上安装有液位计,液位计的顶端高于三根U型换热管中的最高点;三根U型换热管分为U型换热管I,u型换热管π,1]型换热管m,其中u型换热管I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u型换热管π、υ型换热管m的长度和宽度,且u型换热管I环绕在u型换热管π和u型换热管m的外围;u型换热管π的长度大于u型换热管m的长度,且u型换热管π与u型换热管m之间相互扣合排列;加热源罐内壁上一层隔热膜,且在加热源罐内通过一绝缘隔板将该加热源罐分为上层和下层,其中上层与加热源进口管相连通,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氯化硅传导炉的箱式加热器,包括两片气体混合筛网、加热箱炉、三根U型换热管和加热源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罐与三根U型换热管相连通,该三根U型换热管延伸入加热箱炉内,并封装成一体结构,且在加热箱炉与三根U型换热管之间环设一层隔热套;加热箱炉和加热源罐之间的整体安装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呈20~40度倾斜角;加热箱炉的顶端侧设有蒸汽出口管,加热箱炉的底端侧设有混合物料进口管和排出管;在混合物料进口管内并排有两片气体混合筛网,用于将物料四氯化硅和氢气充分混合;在加热箱炉另一侧边上安装有液位计,液位计的顶端高于三根U型换热管中的最高点;三根U型换热管分为U型换热管Ⅰ,U型换热管Ⅱ,U型换热管Ⅲ,其中U型换热管Ⅰ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U型换热管Ⅱ、U型换热管Ⅲ的长度和宽度,且U型换热管Ⅰ环绕在U型换热管Ⅱ和U型换热管Ⅲ的外围;U型换热管Ⅱ的长度大于U型换热管Ⅲ的长度,且U型换热管Ⅱ与U型换热管Ⅲ之间相互扣合排列; 加热源罐内壁上一层隔热膜,且在加热源罐内通过一绝缘隔板将该加热源罐分为上层和下层,其中上层与加热源进口管相连通,且三根U型换热管的进口端与上层相连通;下层与加热源出口管相连通,且三根U型换热管的出口端与下层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富通翔骏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