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葫芦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04996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葫芦制动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葫芦制动装置使用寿命较短等技术问题。本葫芦制动装置包括一支座和穿设在支座上的半轴一,半轴一上套设有与半轴一固连的制动器座,制动器座上具有一个摩擦面一,本制动装置还包括一半轴二,半轴二上套设有与半轴二固连的换向棘轮,换向棘轮上具有一个摩擦面二,制动器座上套设有一个能够绕制动器座转动的制动棘轮,制动棘轮与制动器座同轴,制动棘轮的两侧分别设有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分别与摩擦面一和摩擦面二相抵靠;摩擦片一、摩擦片二和制动棘轮三者烧结成一体;支座上设有与制动棘轮配合的制动棘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葫芦制动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葫芦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粉末冶金事业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多个领域已经成为世界的粉末冶金大国。我国粉末冶金工业已经形成一个工业体系,所生产的产品已能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15年前,刹车材料均采用石棉、树脂型刹车材料,这种材料的刹车片不仅热性能很差,而且石棉是致癌物质,国外已严禁使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便大量开发新型无石棉的摩擦材料,并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随着粉末冶金在汽车刹车材料的大面积使用,粉末冶金刹车材料技术日益成熟,现在我国大部分刹车材料已国有化,并且加速开发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新型摩擦材料,现在我公司将粉末冶金摩擦材料运用在葫芦制动技术上。在中国专利【CN201049869Y】中公开了一种手动葫芦制动组件,包括棘轮,棘轮的两侧粘合有摩擦片,该专利将摩擦片粘合在棘轮上,较好的防止了摩擦片磨损时容易断裂的情况,但是,在该专利的实施例中描述该摩擦片与棘轮之间通过粘结剂粘合,这种将棘轮与摩擦片固定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摩擦片摩擦时温度较高,粘结剂在高温下容易失效,对粘合剂的选材上存在较大的困难,难于实施;2、该专利中描述的摩擦片为非金属材质制成,强度较弱,而且大部分非金属材质的耐磨材料都有存在致癌物质;3、粘合的方式可能存在棘轮两侧的摩擦片与棘轮之间的连接强度不一、平整度难于保证,导致摩擦片磨损不均。介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 提出本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葫芦制动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棘轮上摩擦片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葫芦制动装置,包括一支座和穿设在支座上的半轴一,所述半轴一上套设有与半轴一固连的制动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座上具有一个摩擦面一,本制动装置还包括一半轴二,所述半轴二上套设有与半轴二固连的换向棘轮,所述换向棘轮上具有一个摩擦面二,所述制动器座上套设有一个能够绕制动器座转动的制动棘轮,所述制动棘轮与所述制动器座同轴,所述制动棘轮的两侧分别设有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所述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分别与所述摩擦面一和摩擦面二相抵靠;所述摩擦片一、摩擦片二和制动棘轮三者烧结成一体;所述支座上设有与制动棘轮配合的制动棘齿。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葫芦上升时,动力由半轴二传递至换向棘轮,换向棘轮通过摩擦面二和摩擦片二的配 合,将动力传递至制动棘轮,此时,制动棘齿允许制动棘轮转动,制动棘轮的动力由摩擦面一和摩擦片一传递至半轴一,实现半轴二转动;葫芦下降时,动力由半轴二传递至换向棘轮,换向棘轮通过摩擦面二和摩擦片二的配合,将动力传递至制动棘轮,此时,制动棘齿不允许制动棘轮转动,制动棘轮的动力由摩擦面一和摩擦片一传递至半轴一,实现半轴缓慢转动;整个制动装置的工作过程中,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都在不断的发生摩擦,由于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通过烧结的方式与制动棘轮成一体,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在磨损至很薄时,也不会出现断裂的情况,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通过烧结的方式,可以保证摩擦片一、摩擦片二与制动棘轮之间的连接强度,也能较为精确的做到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的厚度均匀性。在上述的一种葫芦制动装置中,所述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的厚度均为1.5mm。制动棘轮的内圈和外圈的直径分别为40mm和54mm,厚度为1.5mm的摩擦片即使摩擦至最后的0.1mm,摩擦片也不会从制动棘轮上脱落和断裂。在上述的一种葫芦制动装置中,所述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上均开设有若干散热排屑槽,所述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均采用粉末冶金材料制成。为了提高制动棘轮的散热排屑性能,进一步的延长本制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在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上设置有散热排屑槽,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上都均匀设置有四个散热排屑槽。在上述的一种葫芦制动装置中,所述散热排屑槽的厚度为1mm。在上述的一种葫芦制动装置中,所述散热排屑槽的宽度为3_。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于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通过烧结的方式与制动棘轮成一体,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在磨损至很薄时,也不会出现断裂的情况,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通过烧结的方式,可以保证摩擦片一、摩擦片二与制动棘轮之间的连接强度,也能较为精确的做到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的厚度均匀性。2、为了提高制动棘轮的散热排屑性能,进一步的延长本制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在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上设置有散热排屑槽,摩擦片一和摩擦片二上都均匀设置有四个散热排屑槽。【附图说明】图1是本葫芦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葫芦制动装置中制动棘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中,1、支座;2、制动器座;31、半轴一 ;32、半轴二 ;41、摩擦面一 ;42、摩擦面二 ;51、摩擦片一 ;52、摩擦片二 ;6、换向棘轮;71、制动棘轮;72、制动棘齿;8、散热排屑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葫芦制动装置包括一支座I和穿设在支座I上的半轴一 31,半轴一 31上套设有与半轴一 31固连的制动器座2,其特征在于,制动器座2上具有一个摩擦面一 41,本制动装置还包括一半轴二 32,半轴二 32上套设有与半轴二 32固连的换向棘轮6,换向棘轮6上具有一个摩擦面二 42,制动器座2上套设有一个能够绕制动器座2转动的制动棘轮71,制动棘轮71与制动器座2同轴,制动棘轮71的两侧分别设有摩擦片一 51和摩擦片二 52,摩擦片一 51和摩擦片二 52分别与摩擦面一 41和摩擦面二 42相抵靠;摩擦片一 51、摩擦片二 52和制动棘轮71三者烧结成一体;支座I上设有与制动棘轮71配合的制动棘齿72。如图2和图3所示,摩擦片一 51和摩擦片二 52的厚度均为1.5mm,制动棘轮71的内圈和外圈的直径分别为40mm和54mm,厚度为1.5mm的摩擦片即使摩擦至最后的0.1mm,摩擦片也不会从制动棘轮71上脱落和断裂,摩擦片一 51和摩擦片二 52上均开设有若干散热排屑槽8,为了提高制动棘轮71的散热排屑性能,进一步的延长本制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在摩擦片一 51和摩擦片二 52上设置有散热排屑槽8,摩擦片一 51和摩擦片52 二均采用粉末冶金材料制成,摩擦片一 51和摩擦片二 52上都均匀设置有四个散热排屑槽8,散热排屑槽8的厚度为1mm,散热排屑槽8的宽度为3m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葫芦上升时,动力由半轴二 32传递至换向棘轮6,换向棘轮6通过摩擦面二 42和摩擦片二 52的配合,将动力传递至制动棘轮71,此时,制动棘齿72允许制动棘轮71转动,制动棘轮71的动力由摩擦面一 41和摩擦片一 51传递至半轴一31,实现半轴二 32转动;葫芦下降时,动力由半轴二 32传递至换向棘轮6,换向棘轮6通过摩擦面二 42和摩擦片二 52的配合,将动力传递至制动棘轮71,此时,制动棘齿72不允许制动棘轮71转动,制动棘轮71的动力由摩擦面一 41和摩擦片一 51传递至半轴一 31,实现半轴缓慢转动;整个制动装置的工作过程中,摩擦片一 51和摩擦片二 52都在不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葫芦制动装置,包括一支座(1)和穿设在支座(1)上的半轴一(31),所述半轴一(31)上套设有与半轴一(31)固连的制动器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座(2)上具有一个摩擦面一(41),本制动装置还包括一半轴二(32),所述半轴二(32)上套设有与半轴二(32)固连的换向棘轮(6),所述换向棘轮(6)上具有一个摩擦面二(42),所述制动器座(2)上套设有一个能够绕制动器座(2)转动的制动棘轮(71),所述制动棘轮(71)与所述制动器座(2)同轴,所述制动棘轮(71)的两侧分别设有摩擦片一(51)和摩擦片二(52),所述摩擦片一(51)和摩擦片二(52)分别与所述摩擦面一(41)和摩擦面二(42)相抵靠;所述摩擦片一(51)、摩擦片二(52)和制动棘轮(71)三者烧结成一体;所述支座(1)上设有与制动棘轮(71)配合的制动棘齿(7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葫芦制动装置,包括一支座(I)和穿设在支座(I)上的半轴一(31 ),所述半轴一(31)上套设有与半轴一(31)固连的制动器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座(2)上具有一个摩擦面一(41 ),本制动装置还包括一半轴二(32),所述半轴二(32)上套设有与半轴二(32)固连的换向棘轮(6),所述换向棘轮(6)上具有一个摩擦面二(42),所述制动器座(2)上套设有一个能够绕制动器座(2)转动的制动棘轮(71),所述制动棘轮(71)与所述制动器座(2)同轴,所述制动棘轮(71)的两侧分别设有摩擦片一(51)和摩擦片二(52),所述摩擦片一(51)和摩擦片二(52)分别与所述摩擦面一(41)和摩擦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维大茵特起重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