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6670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20:46
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包含灯杆以及灯具,灯具固设于灯杆上。灯具包含基板、具有第一出射光波长λ1的发光二极管、荧光粉罩层以及灯罩。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基板上。荧光粉罩层覆盖于发光二极管上方,荧光粉罩层包含多个具有第二出射光波长λ2的第一荧光粉单元及具有第三出射光波长λ3的第二荧光粉单元,其中该些第一、第二荧光粉单元彼此交互排列,且于荧光粉罩层的出光面的法线方向上彼此不重叠。每一组相邻的第一、第二荧光粉单元所组成区域的长或宽的最大宽度小于2328微米。灯罩包覆基板、发光二极管以及荧光粉罩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包含灯杆以及灯具,灯具固设于灯杆上。灯具包含基板、具有第一出射光波长λ1的发光二极管、荧光粉罩层以及灯罩。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基板上。荧光粉罩层覆盖于发光二极管上方,荧光粉罩层包含多个具有第二出射光波长λ2的第一荧光粉单元及具有第三出射光波长λ3的第二荧光粉单元,其中该些第一、第二荧光粉单元彼此交互排列,且于荧光粉罩层的出光面的法线方向上彼此不重叠。每一组相邻的第一、第二荧光粉单元所组成区域的长或宽的最大宽度小于2328微米。灯罩包覆基板、发光二极管以及荧光粉罩层。【专利说明】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照明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产生白光的方式大多是利用一较短波长的发光二极管去激发较长波长荧光粉,进而通过混光的方式达成白光。举例,通过蓝光发光二极管去激发绿光及红光荧光粉而产生绿光及红光,进而将蓝光、绿光及红光混光成白光。然而,已知通过蓝光发光二极管去激发绿光及红光荧光粉时,一般是将绿光及红光荧光粉混合在一起,用蓝光发光二极管去激发混合的绿光及红光荧光粉。这种激发方式在蓝光发光二极管激发绿光荧光粉后产生绿光,部分绿光却转而激发红光荧光粉,因而造成二次激发造成能量损失(re-absorption loss)。此外,绿光及红光突光粉的混合会造成绿光及红光频谱重叠,降低衍色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改良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解决上述先前技术提及的问题。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包含灯杆以及灯具,灯具固设于灯杆上。灯具包含基板、具有第一出射光波长λ I的发光二极管、荧光粉罩层以及灯罩。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基板上。荧光粉罩层覆盖于发光二极管上方,荧光粉罩层包含多个具有第二出射光波长λ 2的第一荧光粉单元及具有第三出射光波长λ 3的第二荧光粉单元,其中该些第一、第二荧光粉单元彼此交互排列,且于荧光粉罩层的出光面的法线方向上彼此不重叠。每一组相邻的第一、第二荧光粉单元所组成区域的长或宽的最大宽度小于2328微米。灯罩包覆基板、发光二极管以及荧光粉罩层。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第一出射光波长λ I介于4300埃至4800埃。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第二出射光波长λ 2介于5100埃至5600埃。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第三出射光波长λ 3介于6000埃至6600埃。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突光粉罩层为一平板罩层或一圆弧罩层。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灯具距离照射面的距离等于或大于8米。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每一第一突光粉单兀及/或每一第二突光粉单兀为一三角形单元或一矩形单元。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还包含一散热结构,设置于基板下,用于增加发光二极管散热。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另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包含灯杆以及灯具,灯具固设于灯杆上。灯具包含基板、具有第一出射光波长λ I的发光二极管、荧光粉罩层以及灯罩。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基板上。荧光粉罩层覆盖于发光二极管上方,荧光粉罩层包含多个具有第二出射光波长λ 2的第一荧光粉单元、具有第三出射光波长λ 3的第二荧光粉单元及具有第四出射光波长λ 4的第三荧光粉单元,其中该些第一、第二、第三荧光粉单元彼此交互排列,且于荧光粉罩层的出光面的法线方向上彼此不重叠。每一组相邻的第一、第二、第三荧光粉单元所组成区域的长或宽的最大宽度小于2328微米。灯罩包覆基板、发光二极管以及荧光粉罩层。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第一出射光波长λ I介于3300埃至3900埃。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第二出射光波长λ 2介于5100埃至5600埃。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第三出射光波长λ 3介于6000埃至6600埃。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第四出射光波长λ 4介于4300埃至4800埃。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突光粉罩层为一平板罩层或一圆弧罩层。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灯具距离照射面的距离等于或大于8米。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每一第一突光粉单兀及/或每一第二突光粉单兀/或每一第三荧光粉单元为一三角形单元或一矩形单元。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还包含一散热结构,设置于基板下,用于增加发光二极管散热。 由上述可知,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利用其荧光粉罩层中多色荧光粉分离的设计,避免多色荧光粉混合在一起所造成的二次激发能量损失。此外,荧光粉罩层中相邻各种颜色荧光粉单元所组成区域的的长或宽的最大宽度小于2328微米,使得人眼无法区分出不同荧光粉单元的颜色。【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图1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荧光粉单元所组成区域的最大宽度的原理示意图;图3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内的发光单元的剖面图;图4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荧光粉罩层的上视放大图;图5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荧光粉罩层的上视放大图;图6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内的发光单元的剖面图;图7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内的发光单元的剖面图;图8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内的发光单元的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H 高度Θ 夹角Dmin最短距离P最大宽度100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102 灯杆104 灯具105 灯罩106发光单元108散热结构206发光单元206a 基板206b发光二极管206c 反射件207荧光粉罩层207a 出光面207b法线方向207c第一突光粉单元207d第二荧光粉单元207c’第一荧光粉单元207d’第二荧光粉单元207c”第一荧光粉单元207d”第二荧光粉单元306发光单元306a 基板306b发光二极管307荧光粉罩层307a 出光面307b法线方向307c第一荧光粉单元307d第二荧光粉单元406发光单元406a 基板406b发光二极管406c 反射件407荧光粉罩层407a 出光面407b法线方向407c第一突光粉单元407d第二荧光粉单元407e第三突光粉单元506发光单元506a 基板506b发光二极管507荧光粉罩层507a 出光面507b法线方向507c第一荧光粉单元507d第二荧光粉单元507e第三荧光粉单元W1最大宽度W2最大宽度W3最大宽度W4最大宽度W5最大宽度W6最大宽度【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100包含一灯杆102以及一灯具104,灯具104固设于灯杆102的顶端上。灯具104包含一灯罩105以及一发光单兀106。灯罩105包覆于发光单兀106外。灯具104亦可具有一散热结构108,其连接至发光单元106,借以使发光单元106运作产生的热能加速散去。请参照图2,其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荧光粉单元所组成区域的最大宽度的原理示意图。为了避免多色荧光粉混合在一起所造成的二次激发能量损失,本专利技术采用多色荧光粉分离的设计。然而,多色荧光粉分离的设计在近距离的状况下,人眼能够区分各种颜色荧光粉所产生的光。因此,相邻各种颜色荧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灯杆;以及一灯具,固设于该灯杆上,其包含:一基板;一具有第一出射光波长λ1的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基板上;一荧光粉罩层,覆盖于该发光二极管上方,该荧光粉罩层包含多个具有第二出射光波长λ2的第一荧光粉单元及具有第三出射光波长λ3的第二荧光粉单元,其中该些第一、第二荧光粉单元彼此交互排列,且于该荧光粉罩层的出光面的法线方向上彼此不重叠,其中每一组相邻的该第一、第二荧光粉单元所组成区域的长或宽的最大宽度小于2328微米;以及一灯罩,包覆该基板、该发光二极管以及该荧光粉罩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培崧王君伟
申请(专利权)人: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