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流制电力机车牵引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52135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流制电力机车牵引冷却装置,包括油路、风路和水路装置,该油路装置含热交换器、组合柜体、进出油管、呼吸脱水器和呼吸管,风路装置含顶盖、风机、组合柜体、维护门板、热交换器和底座;水路装置含热交换器,水泵至逆变器管道,热交换器出口蝶阀,热交换器至水泵管道,水泵,膨胀水箱,上下补偿回路管道和逆变器至热交换器管道,油路装置和水路装置各设有主、副回路两部分;组合柜体是一个外方内圆结构,热交换器为换热器与集流器的组合体,膨胀水箱设为主、副腔,机车运行时,逆变器和变压器产生的大量热能,通过牵引冷却装置带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功率大、体积小、操作和维护方便、运行可靠、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流制电力机车牵引冷却装置,包括油路、风路和水路装置,该油路装置含热交换器、组合柜体、进出油管、呼吸脱水器和呼吸管,风路装置含顶盖、风机、组合柜体、维护门板、热交换器和底座;水路装置含热交换器,水泵至逆变器管道,热交换器出口蝶阀,热交换器至水泵管道,水泵,膨胀水箱,上下补偿回路管道和逆变器至热交换器管道,油路装置和水路装置各设有主、副回路两部分;组合柜体是一个外方内圆结构,热交换器为换热器与集流器的组合体,膨胀水箱设为主、副腔,机车运行时,逆变器和变压器产生的大量热能,通过牵引冷却装置带走。本技术功率大、体积小、操作和维护方便、运行可靠、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专利说明】—种双流制电力机车牵引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流制电力机车牵引冷却装置,它是一种电力机车牵引冷却系统,特别适用于需要集成冷却的电力机车车辆,涉及电气、机械和热工领域。
技术介绍
机车牵引冷却系统是一种安装在铁路机车车辆上,冷却机车变压器与逆变器,在机车车辆运行时将多余的热能带走的部件。机车运行时,逆变器和变压器工作产生的大量热能,通过牵引冷却系统带走。按照传统的机车牵引冷却系统设计,一般是设计成二个独立系统,其缺点一是成本较高,故障率高,检修成本大。二是占用机车较多的空间,结构复杂,维护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的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功率大、体积小、操作和维护方便、运行可靠、生产成本低的双流制电力机车牵引冷却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双流制电力机车牵引冷却装置,包括油路装置、风路装置和水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路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冷却装置组合柜体、组合柜体进出油管、呼吸脱水器和呼吸管,该油路装置分为油路冷却主回路与油路冷却副回路两部分:所述的油路冷却主回路:油路冷却主回路由热交换器单独构成,热交换器集成了换热芯体,集油包,油路进出口法兰;其与外部管道连接后构成油路冷却主回路;即机车管道连接在热交换器上,带高温油的变压器出口端与热交换器连通,并通过机车油泵从热交换器出口经机车管道回到变压器而构成油路冷却主回路;由于主回路由热交换器单独构成,其自身部件是整体钎焊成型。其与外部采用主要连接方式为法兰紧贴后采用外部卡箍螺栓配合锁紧连接。所述的油路冷却副回路:油路冷却副回路由冷却装置组合柜体、组合柜体进出油管、呼吸脱水器和呼吸管组成;其中冷却装置组合柜体是副回路的核心部件,主要起到高温储油和低温补油的作用。即油冷却剂从变压器顶部平衡管经组合柜体进出油管直接进入冷却装置组合柜体内,组合柜体上的呼吸脱水器和呼吸管与大气相通,冷却装置组合柜体通过机车管道分别与热交换器和变压器连通而构成副回路;组合柜体进出油管、呼吸管通过螺纹安装在冷却装置组合柜体上。呼吸脱水器通过螺纹连接在呼吸管上。呼吸脱水器又称压差自控式吸湿器,适用于各型电力机车变压器及油水冷却塔油箱呼吸系统的进排气空气过滤,去除空气中的水分及杂质,保证空气质量。它是由工字形法兰盘、压圈、透明的有机玻璃管、保护罩、安装座、变色硅胶、堵头、压差控制机构和密封紧固件组成,其压差控制机构是包括活动杆、活动块、弹簧压圈、弹簧、弹簧性挡圈和过滤片;法兰盘下方设置压圈,压圈设置在不锈钢保护罩内,不锈钢保护罩与工字形法兰盘套装,使其法兰盘通过密封圈、螺栓、平垫圈和弹簧垫圈将与保护罩内的压圈紧固连接;压差自控式吸湿器吸湿效果好,稀释剂吸湿情况可视、直观,进排气孔畅通,结构紧凑,外形小巧,动作灵敏。所述的风路装置包括冷却装置顶盖、冷却风机、冷却装置系统组合柜体、维护门板、热交换器和冷却装置底座;所述的冷却装置底座是冷却塔的基座,热交换器通过螺栓安装在冷却装置底座上,冷却装置组合柜体通过螺栓安装在热交换器上,冷却风机和通过螺栓安装在柜体内部,冷却装置顶盖通过螺栓安装在柜体上部,维护门板通过螺栓安装在柜体正面;该冷却装置顶盖、冷却装置组合柜体和维护门板形成风道,冷却风机设置在该风道内,使其风道一端与机车顶部进风口相通,另一端经热交换器的自身风道和冷却装置底座与大气相通;所述的水路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冷却水泵至逆变器管道、热交换器出口蝶阀、热交换器至水泵管道、下补偿回路管道、冷却水泵、膨胀水箱、上补偿回路管道和逆变器至热交换器管道,水路装置分为水路冷却主回路与水路冷却副回路两部分:所述的水路冷却主回路由逆变器至热交换器管道、热交换器、冷却水泵(、热交换器出口蝶阀、热交换器至水泵管道和冷却水泵至逆变器管道组成;即逆变器至热交换器管道一端与高温水冷却剂相通,另一端与热交换器相通,通过冷却水泵从热交换器水路出口热交换器出口蝶阀、热交换器至水泵管道和冷却水泵至逆变器管道返回逆变器而构成主回路;水路冷却主回路由逆变器至热交换器管道通过螺栓安装在热交换器上,热交换器出口蝶阀安装在热交换器水路出口,热交换器至水泵管道通过螺栓将热交换器与冷却水泵连接在一起,冷却水泵至逆变器管道安装在冷却水泵出水口;所述的水路冷却副回路由上补偿回路管道、膨胀水箱、下补偿回路管道、热交换器至水泵管道和逆变器至热交换器管道组成;所述的水路冷却副回路由上补偿回路管道通过螺纹连接膨胀水箱和热交换器至水泵管道上,下补偿回路管道通过螺纹连接膨胀水箱和逆变器至热交换器管道;即上补偿回路管道一端与部分水冷却剂相通,另一端从逆变器出口端直接进入膨胀水箱再经下补偿回路管道通过冷却水泵与逆变器相通。一部分水冷却剂从逆变器出口端经上补偿回路管道直接进入膨胀水箱再经下补偿回路管道通过水泵进入逆变器,增加的一部分水冷却剂贮存在膨胀水箱中,当热交换器与逆变器中水冷却剂体积减小时,减小的一部分水冷却剂从膨胀水箱流出补充到热交换器与逆变器中。所述的冷却装置组合柜体为一个外方内圆腔室的油膨胀箱,热交换器为板翅式交叉流换热器与集流器的组合体,即板翅式交叉流换热器与集流器集成在一起而构成换热器芯体,换热器芯体为共用风道组合式芯体。所述的膨胀水箱设计为成主腔和副腔,两腔通过腔体连通管连通,在主腔上设计有一碟形集气包,膨胀水箱内安装有水位报警器,膨胀水箱水箱上端安装有双向卸荷压力阀,膨胀水箱水箱上装有带温度刻度液位仪,标有温度指示。本技术的油膨胀箱(冷却装置组合柜体)结构由原来的立式矩形柜体改为横放的外方内圆结构,原来分布在油膨胀箱外部的风机支架,改为密封焊接在油膨胀箱内部兼起纵向支撑和横向加强筋的作用,冷却风机安装方式改为法兰面直接与油膨胀箱顶板平面连接,省去了风机进风口的密封部件,降低了连接部件的制造精度要求。膨胀水箱设计为成主腔和副腔,两腔通过腔体连通管连通,在主腔上设计有一碟形集气包,膨胀水箱内安装有水位报警器,膨胀水箱水箱上端安装有双向卸荷压力阀,膨胀水箱水箱上装有带温度刻度液位仪,标有温度指示;本技术体积小、功率大、操作和维护方便、运行可靠、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冷却装置顶盖,2-冷却风机,3-冷却装置组合柜体,4-维护门板,5-热交换器,6-冷却装置底座,7-热交换器出口蝶阀,8-冷却水泵至逆变器管道,9-组合柜体进出油管,10-热交换器至水泵管道,11-水泵支撑架,12-冷却水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流制电力机车牵引冷却装置,包括油路装置、风路装置和水路装置,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油路装置包括热交换器(5)、冷却装置组合柜体(3)、组合柜体进出油管(9)?、呼吸脱水器(16)和呼吸管(19),该油路装置分为油路冷却主回路与油路冷却副回路两部分:所述的油路冷却主回路:油路冷却主回路由热交换器(5)单独构成,热交换器集成了换热芯体,集油包,油路进出口法兰;其与外部管道连接后构成油路冷却主回路;即机车管道连接在热交换器(5)上,带高温油的变压器出口端与热交换器(5)连通,并通过机车油泵从热交换器(5)出口经机车管道回到变压器而构成油路冷却主回路;所述的油路冷却副回路:由冷却装置组合柜体(3)、组合柜体进出油管(9)?、呼吸脱水器(16)和呼吸管(19)组成;即油冷却剂从变压器顶部平衡管经组合柜体进出油管(9)直接进入冷却装置组合柜体(3)内,组合柜体(3)上的呼吸脱水器(16)和呼吸管(19)与大气相通,冷却装置组合柜体(3)通过机车管道分别与热交换器(5)和变压器连通而构成副回路;B、所述的风路装置包括冷却装置顶盖(1)、冷却风机(2)、冷却装置系统组合柜体(3)、维护门板(4)、热交换器(5)和冷却装置底座(6);所述的热交换器(5)通过螺栓安装在冷却装置底座(6)上,冷却装置组合柜体(3)通过螺栓安装在热交换器(5)上,冷却风机(2)和通过螺栓安装在柜体内部,冷却装置顶盖(1)通过螺栓安装在柜体上部,维护门板(4)通过螺栓安装在柜体正面;该冷却装置顶盖(1)、冷却装置组合柜体(3)和维护门板(4)形成风道,冷却风机(2)设置在该风道内,使其风道一端与机车顶部进风口相通,另一端经热交换器(5)的自身风道和冷却装置底座(6)与大气相通;C、所述的水路装置包括热交换器(5)、冷却水泵至逆变器管道(8)、热交换器出口蝶阀(7)、热交换器至水泵管道(10)、下补偿回路管道(13)、冷却水泵(12)、膨胀水箱(17)、上补偿回路管道(18)和逆变器至热交换器管道(15),水路装置分为水路冷却主回路与水路冷却副回路两部分:所述的水路冷却主回路由逆变器至热交换器管道(15)、热交换器(5)、冷却水泵(12)、热交换器出口蝶阀(7)、热交换器至水泵管道(10)和冷却水泵至逆变器管道(8)组成;即逆变器至热交换器管道(15)一端与高温水冷却剂相通,另一端与热交换器(5)相通,通过冷却水泵(12)从热交换器(5)水路出口热交换器出口蝶阀(7)、热交换器至水泵管道(10)和冷却水泵至逆变器管道(8)返回逆变器而构成主回路;水路冷却主回路由逆变器至热交换器管道(15)通过螺栓安装在热交换器(5)上,热交换器出口蝶阀(7)安装在热交换器水路出口,热交换器(5)至水泵管道(10)通过螺栓将热交换器(5)与冷却水泵(12)连接在一起,冷却水泵至逆变器管道(8)安装在冷却水泵(12)出水口;所述的水路冷却副回路由上补偿回路管道(18)、膨胀水箱(17)、下补偿回路管道(13)、热交换器至水泵管道(10)和逆变器至热交换器管道(15)组成;水路冷却副回路由上补偿回路管道(18)通过螺纹连接膨胀水箱(17)和热交换器至水泵管道(10)上,下补偿回路管道(13)通过螺纹连接膨胀水箱(17)和逆变器至热交换器管道(15);即上补偿回路管道(18)一端与部分水冷却剂相通,另一端从逆变器出口端直接进入膨胀水箱(17)再经下补偿回路管道(13)通过冷却水泵(12)与逆变器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尧李友瑜王先海吴凯曹峰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联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