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杰专利>正文

一种用微生物制作发酵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376 阅读:4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用生物工程方法制作发酵茶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吸收传统茶发酵工艺,充分运用现代发酵生物工程研究的成果,采用符合国家相关行业要求,更符合天然发酵茶的微生物种类的多种霉菌、酵母菌和益生细菌组成微生物组合,将新鲜的茶叶通过杀青、揉捻后不添加外来水源进入生物发酵,使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得到保障。同时工艺环节少并简单易操作,发酵周期大大缩短,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使规模工业成为现实。更重要和优势的是,发酵出来的成品茶,具有与收藏多年的茶品有相同的保健功能、香气、韵味、色泽、汤色、滋味醇和甘滑的口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微生物方法发酵生产茶叶的制作方法,属于食品的发酵工程和茶叶的制造

技术介绍
茶叶所含的成分虽然很复杂,但不同的茶叶中的成分基本相同;经实验测定,经过分离 和鉴定的有机化合物约有450种以上,无机矿物营养元素也在15种左右。己被发现被认为与 品质有直接关系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多酚类化合物、生物碱、蛋白质、芳香物质、果胶质、 糖类等,是茶叶中可溶物质的主要成分。另外,还有微量的矿物质、色素等也溶于茶汤中。 不同的成品茶中各种组分的含量与茶树的品种、季节、嫩度、栽培管理不同、生长环境等因 素有关外,与不同成品茶的制作加工工艺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一些茶的独特制作工艺造就 了它们独有的保健功能、散发出无穷的韵味、色泽、汤色、滋味醇和甘滑的口感、独特香气 的品质,并赋予茶品独有的文化内涵。其中茶叶的发酵工艺在茶叶制作工艺中独树一帜,普 洱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传统的发酵工艺,是将新鲜的茶叶经过杀青、揉捻后(成型或不成型)、自然干燥缓慢发 酵。而现代的发酵工艺,是新鲜的茶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成毛茶(或加灭菌)、加水握堆 (或加接种)、风干灭菌、干燥(成型或不成型)。从以上两个工艺来看,两者相差较大,前 者简单而顺其自然的流程工艺,后者工艺烦琐,不是自然的流程工艺。要想使现代工艺生产 出来的产品达到甚至超过传统工艺的产品品质,就要充分把传统工艺的精髓与现代研究的成 果相结合,以期达到不返古而归真的效果。现代研究表明,无论是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茶 叶中的化合物都经历非酶性自动氧化,微生物发酵的发酵作用过程。其间霉菌、细菌、酵母 菌、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增长和优势过程,为发酵茶品提供了其独特的营养、保健和风 味。现有的茶发酵工艺和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 一、都是将新鲜的茶叶通过杀青、揉捻、干 燥为成品毛茶后再进入下道工艺,而进入下道工艺的时间随意掌握没有任何限制,使最终产 品失去了新鲜茶叶的本原和本性。二、采取水热气和渥堆的方法进行发酵的水全部是 外添加的,不是新鲜茶叶中固有的植物细胞内、胞外的液体。三、所以用于发酵的微生物只 涉及到相关的霉菌和酵母菌的应用,没有加入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的益生细菌;同时依据适 当的配比来发挥优势微生物在不同发酵阶段的作用。四、现用于茶叶发酵的微生物和酶制剂 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无公害食品-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内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 五、目前釆用的发酵技术无论是添加还是不添加微生物,工艺环节过于烦琐复杂,发酵周期 还是偏长,生产效率低下。鉴于此,充分运用传统工艺的优势的同时享用现代科学研究的成 果,研究并开发出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优质发酵茶产品的新技术新工艺,为食品工业和茶 文化做点有益的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吸收传统茶发酵工艺,弥补现有发酵的诸多缺陷不足,充分运 用现代发酵生物工程研究的成果,使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得到保障的新型茶发酵工艺技术; 同时可以极大地縮短生产周期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需求。鉴于上述目的得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3本发酵茶的制作方法,用当年长出的新鲜大型叶片茶属(包括云南大叶茶种但不限与云 南大叶茶种)的一芽一叶至一芽五叶或者叶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接种专用的微生物进 行生物发酵、蒸笼灭菌、干燥(成型或不成型)为发酵的成品茶品。上述制作工艺中,所采用的新鲜茶叶原料来源于栽培的、半野生或野生的大型叶片茶属 (包括云南大叶茶种但不限于云南大叶茶种)的一芽一叶至一芽五叶的当年长出的新鲜茶叶。上述制作工艺中的新鲜茶叶,经过杀青、揉捻的茶叶水分含量控制在35-45%之间,其中 以40-45%为最佳的水分含量。上述制作工艺中采用的微生物是由多种曲霉菌属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酵母菌组成的微生 物菌群。其中曲霉菌属主要有黑曲霉、米曲霉、青霉。所组成的与揉捻后的茶叶混合的微生 物菌群为粉末状,我们称之为发酵因子。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技术中上述所使用的产酶微生物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无公 害食品-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保证发酵后产品的安全性。上述制作工艺中微生物菌群各种微生物组成比例为黑曲霉30-70%、米曲霉5-10%、青 霉5-10%、枯草芽孢杆菌10-30%、酵母菌10-30%。优选微生物组成比例为黑曲霉65%、米曲霉5%、青霉5%、枯草芽孢杆菌10%、酵母 菌15%。上述制作工艺中的物料量与发酵因子量的混合比例,以发酵成品的量计算发酵因子的量,物料量:发酵因子量=100 : 1.5-3.0。上述制作工艺中揉捻后的含一定水分的茶叶,应在揉捻后立即与发酵因子混合;混合必须充分,人工和机械均可,达到比较均匀的物理状态为佳。上述制作工艺中,混合后的茶叶发酵在洁净开放的容器中进行,发酵容器包括但不限于固体发酵槽、固体发酵罐和固体发酵架;为了适应规模工业化生产,优选发酵容器为固体发 酵槽。发酵前应该对发酵环境和容器作清洁和消毒。发酵容器的材质和形状应为无毒、易清 洗、可消毒。上述制作工艺中,发酵物料的厚度(或堆高)应不高于80cm,优选高度在55-65 cm。.发 酵温度在40-55'C。当温度高于55'C时作适当的翻料、通风处理。发酵时间为10-20天,优 选发酵时间为16天。上述制作工艺中,发酵结束后,将发酵后的物料进行蒸笼灭菌再进行直接烘干或成型后烘干 而得成品发酵茶。蒸笼灭菌的温度为80-100度,时间为5-8分钟。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发酵茶工艺技术相比具备其优势如下首先、将新鲜的茶叶通过杀青、 揉捻后不添加外来水源进入生物发酵,符合发酵茶的传统工艺使茶品保持新鲜茶叶的本原和 本性。其次、所以用于发酵的微生物有相关的霉菌、酵母菌和益生细菌,更符合天然发酵茶 的微生物种类,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的并回归与自然。再次、用于茶叶发酵的微生物和酶制 剂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无公害食品-词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内,以保证茶叶成 品的的安全。另外、采用的发酵技术无论与添加还是不添加微生物的工艺比较,工艺环节都 要简单易操作,发酵周期大大縮短,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使规模工业成为现实。更重要和优 势的是,发酵出来的成品茶,具有与收藏多年的茶品有相同的保健功能、香气、韵味、色泽、 汤色、滋味醇和甘滑的口感等,同时使其品质得以保障。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下列具体方案得以实施,所述的实施案例并不局限于案例的具体内容。 方案1:取栽培的的大型叶片茶属,当年长出的新鲜一芽一叶至一芽五叶或者叶片的茶 叶100公斤,经过杀青、用机械揉捻成条索状或者团块的茶叶,使其水分含量控制在40%左 右,加入发酵因子(黑曲霉65%、米曲霉5%、青霉5%、枯草芽孢杆菌10%、酵母菌15%) 300克,进行充分混合后放入经清洗并消毒的高度为80 cm的不锈钢固体发酵槽中,使其物料高度在60cm,发酵温度不高于55'C,当温度高于55'C时作适当的翻料、通风处理,发酵 时间为15天,将发酵后的物料放入10(TC蒸汽下进行蒸笼灭菌6分钟,再用模具成型后烘干 即得成品发酵茶。方案2:取栽培的的大型叶片茶属,当年长出的新鲜一芽一叶至一芽五叶或者叶片的茶 叶100公斤,经过杀青、用机械揉捻成条索状或者团块状的茶叶,使其水分含量控制在38% 左右,加入发酵因子(黑曲霉70%、米曲霉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微生物制作发酵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用当年长出的新鲜大型叶片茶属的一芽一叶至一芽五叶或者叶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接种专用的微生物进行生物发酵,蒸笼灭菌、干燥(成型或不成型)为发酵的成品茶品。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微生物制作发酵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用当年长出的新鲜大型叶片茶属的一芽一叶至一芽五叶或者叶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接种专用的微生物进行生物发酵,蒸笼灭菌、干燥(成型或不成型)为发酵的成品茶品。2. 根据权利1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可选用新鲜茶叶来源于栽培的、半野生或野生的 大型叶片茶属,包括云南大叶茶种但不限于云南大叶茶种。经过杀青、揉捻后的茶叶直接接 种本发明专用的发酵因子。3. 根据权利1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杀青、揉捻后的茶叶含水分在35-45%之间,其 中以40-45%为最佳的水分含量;混合后的茶叶发酵在洁净开放的容器中进行,酵物料的厚度(或堆高)应不高于80cm,优选高度在55-65 cm。4. 根据权利l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产酶微生物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 告《无公害食品-词料添加剂品种目录》;采用的微生物是由多种曲霉菌属和枯草芽孢杆菌以 及酵母菌组成的微生物菌群。其中曲霉菌属主要有黑曲霉、米曲霉、青霉。5. 根据权利l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微生物菌群各种微生物组成比例为黑曲霉30-70%、 米曲霉5-10%、青霉5-10%、枯草芽孢杆菌10-30%、酵母菌10-30%。优选微生物组成比例 为黑曲霉65%、米曲霉5%、青霉5%、枯草芽孢杆菌10%、酵母菌15%。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杰胡徐玉
申请(专利权)人:胡杰胡徐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