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BAW谐振器和BAW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35535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3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和滤波器,属于谐振器和滤波器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低阻硅的衬底、设于衬底上、且与衬底之间设有空气隙的支撑层,在支撑层上设有由下电极、压电层和上电极组成的三明治结构,在支撑层和压电层或仅在支撑区上设有金属化通孔,在低阻硅衬底的底面设有电极引出层,上电极或下电极通过金属化通孔与电极引出层电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谐振器将谐振器的上电极或下电极转移到衬底的背面,实现了电极在物理结构上的直接接地;利用这种谐振器组成的滤波器避免了键合引线带来的接地电感的影响,接地性能不受键合引线长短的影响,可实现滤波器装配后的性能与理想接地时的性能基本一致;并且在接地电路中不需加入任何其他元件,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BAW谐振器和BAW滤波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谐振器和滤波器领域。
技术介绍
微型化、集成化、高性能是无线终端对频率器件的要求。传统射频/微波频段频率器件的解决方案为介质滤波器和声表面波(SAW)滤波器。前者具有较好的性能,但体积太大;后者虽然体积小,但存在工作频率低、插入损耗大、功率容量低的缺点。体声波(BAW)滤波器技术是目前唯一有望集成的射频滤波器技术,其综合了介质滤波器性能优越和SAW滤波器体积小的优势,同时克服了两者的缺点,具有工作频率高、功率容量大、损耗低、体积小、温度稳定性好以及可与RFIC或MMIC集成等优点。BAW滤波器通常由按某种方式连接的BAW谐振器组成。现有技术中,BAW谐振器在高阻硅(电阻率约为103Ω·cm)衬底上制作,BAW谐振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衬底上分别制作支撑层、由下电极、压电层和上电极组成的三明治结构,下电极上设有引出端,在衬底和支撑层之间设有空气隙,这些部分整体组成了空气隙型BAW谐振器。BAW滤波器的接地方式主要包括两种:通过键合引线电感接地和经电容匹配后通过键合引线电感接地。这两种接地方式在美国专利(专利号6972641B2、公开日期为2005年12月6日)以及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638273A、公开日期为2005年7月13日)中进行了说明。上述专利中BAW滤波器由串臂三个BAW谐振器和并臂两个BAW谐振器构成,该滤波器的理想接地方式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很难实现这种理想接地状态,通常都会采用上述两种方式接地。BAW滤波器通过键合引线接地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该键合引线引入的电感量会造成滤波器阻带性能恶化严重,理想接地方式和此接地方式对滤波器的性能对比如图4所示。为了减小该电感的影响,也可以采用键合多根引线的方法,但是滤波器的性能始终达不到理想接地的效果。另外一种接地方式是在并臂加入匹配电容后,再通过键合引线接地,其电路如图5所示;利用该电容吸收键合引线的电感,在滤波器的阻带形成椭圆极点。该方法可使滤波器的性能与理想接地情况接近,但是在电路中加入了电容元件,造成工艺的复杂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膜BAW谐振器,该谐振器的上电极或下电极可以通过低阻硅衬底延伸至衬底底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含有所述的薄膜BAW谐振器的BAW滤波器,该BAW滤波器接地端的谐振器为BAW谐振器,该滤波器无需在在电路中加入任何匹配元件即可实现理想接地,可实现BAW滤波器装配后的性能与理想接地时的性能基本一致,改善提高了BAW滤波器的接地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薄膜BAW谐振器,包括低阻硅的衬底、设于衬底上、且与衬底之间设有空气隙的支撑层,在支撑层上设有由下电极、压电层和上电极组成的三明治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支撑层和压电层设有上下贯通的金属化通孔,位于上电极与下电极在竖直面上不相重叠的区域;或仅在支撑层上设有两个沿空气隙对称分布金属化通孔;在低阻硅衬底的底面设有电极引出层,所述上电极或下电极通过金属化通孔与电极引出层电连通。所述下电极和上电极材料为Mo、Au、Ru、Al、Pt、W,所述压电层材料可为AlN或ZnO。所述下电极和上电极厚度为1000Å-5000Å,压电层厚度为5000Å-15000Å。该BAW滤波器具有通过BAW谐振器接地的接地端,且BAW谐振器的电极引出层与大地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薄膜BAW谐振器采用低阻硅衬底,将谐振器的上电极或下电极转移到衬底的背面,这样就可以实现电极在物理结构上的间接接地;利用这种谐振器组成的BAW滤波器在装配使用时可直接与地平面相连,接地性能不再受键合引线及其长短的影响,避免了由键合引线带来的接地电感的影响,可实现BAW滤波器装配后的性能与理想接地时的性能基本一致,从根本上解决了BAW滤波器的接地问题;并且在接地电路中不需加入任何其他元件,不会增加BAW滤波器实现的工艺复杂度;在装配使用时,操作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BAW谐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5节阶梯型BAW滤波器的理想接地电路原理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BAW滤波器采用键合引线接地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图2所示的BAW滤波器在理想接地时的性能曲线与采用键合引线接地时的性能曲线对比图;A为图2所示BAW滤波器在理想接地情况下的仿真性能曲线;B为图2所示BAW滤波器采用图3所示键合引线接地情况下的实测性能曲线;图5为现有技术中BAW滤波器经电容匹配后通过键合引线接地的电路原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BAW谐振器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薄膜BAW谐振器组成的BAW滤波器的装配使用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薄膜BAW谐振器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2所示的BAW滤波器理想接地时的性能曲线与本专利技术与图2结构相同的BAW滤波器直接接地时的性能曲线对比图;C为与本专利技术与图2结构相同的BAW滤波器直接接地时的性能曲线;其中,1、衬底;2、支撑层;3、下电极;4、压电层;5、上电极;6、引出端;7、空气隙;8、RF输入端口,9、RF输出端口,10、11、12为串臂谐振器;13、14为并臂谐振器;15、16为接地端;17、19、20为键合引线电感,18、匹配电容;21、金属化通孔;22、电极引出层,23、24为实际装配时所用电路板的地平面,25、26为实际装配时所用电路板的RF输入端口、输出端口;28、31为BAW滤波器芯片的RF输入端口、输出端口,27、29、30、32为BAW滤波器芯片的接地焊盘。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BAW谐振器的结构示意图,采用高阻硅的衬底1上分别制作支撑层2、由下电极3、压电层4和上电极5组成的三明治结构,下电极3上设有引出端6,在衬底1和支撑层2之间形成空气隙7,整体组成空气隙型BAW谐振器。由上述BAW谐振器组成的滤波器的接地方式主要包括通过键合引线电感接地和经电容匹配后通过键合引线接地。图2所示为采用上述BAW谐振器组成的5节阶梯型BAW滤波器在理想情况下的接地原理图,此BAW滤波器由三个串臂谐振器10、11、12以及两个并臂谐振器13、14构成,串臂谐振器10、12通过RF输入端口8、RF输出端口9接输入输出信号。两个并臂谐振器13、14通过两个接地端15、16实现理想接地。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很难实现理想接地状态。常用的一种接地方式是通过键合引线接地,电路图如图3所示,将两个并臂谐振器13、14并联后经由键合引线电感17后接地,该键合引线电感17引入的电感量会造成滤波器阻带性能恶化严重。图4为图2所示的BAW滤波器在理想接地时的性能曲线与采用键合引线接地时的性能曲线对比图,该图中A为图2所示BAW滤波器在理想接地情况下的仿真性能曲线,B为图2所示BAW滤波器采用图3所示键合引线接地情况下的实测性能曲线。由图4可以看出,采用键合引线接地时,滤波器的性能恶化严重,不能满足滤波器实际使用的要求。为了减小键合引线电感17的影响,也可以采用键合多根引线的方法,但是也始终达不到理想接地的效果。另外一种方法是在并臂处加入匹配电容18后,再通过键合引线电感19、20接地,其电路如图5所示。利用该匹配电容18吸收键合引线电感19、20,在滤波器的阻带形成椭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薄膜BAW谐振器和BAW滤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BAW谐振器,包括低阻硅的衬底(1)、设于衬底(1)上、且与衬底(1)之间设有空气隙(7)的支撑层(2),在支撑层(2)上设有由下电极(3)、压电层(4)和上电极(5)组成的三明治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支撑层(2)和压电层(4)或仅在支撑区(2)上设有金属化通孔(21),在低阻硅衬底(1)的底面设有电极引出层(22),所述上电极(5)或下电极(3)通过金属化通孔(21)与电极引出层(22)电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BAW谐振器,包括低阻硅的衬底(1)、设于衬底(1)上、且与衬底(1)之间设有空气隙(7)的支撑层(2),在支撑层(2)上设有由下电极(3)、压电层(4)和上电极(5)组成的三明治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支撑层(2)和压电层(4)设有上下贯通的金属化通孔(21),位于上电极(5)与下电极(3)在竖直面上不相重叠的区域;或仅在支撑层(2)上设有两个沿空气隙(7)对称分布金属化通孔(21);在低阻硅衬底(1)的底面设有电极引出层(22),所述上电极(5)或下电极(3)通过金属化通孔(21)与电极引出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韩东邓建国李宏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