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入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1453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排入气结构,其适用于一模具组,该模具组具有一塑模空间及一信道,该塑模空间用以形成一塑件,且该塑模空间与该信道相连通。该排入气结构包括:一端头部,其容置于该信道中并紧邻该塑模空间,该端头部的一截面中心点至该截面的边缘具有一第一长度;以及一主轴部,其一端与该端头部相连接并部份容置于该信道中,该主轴部的一截面中心点至该截面的边缘具有一第二长度,且该第二长度实质上大于该第一长度,用以使该端头部与该信道的壁面间形成一第一气流空间,而该主轴部还具有多个削切面,所述多个削切面与该信道的壁面间形成多个第二气流空间,因此该塑模空间中的气体与外界的气体可以通过该第一气流空间与该多个第二气流空间排出或导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入气结构,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射出成型机的模具组的排入气结构。
技术介绍
射出成型机因具备产率快及产量大的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地使用于大量生产塑料加工制品,其主要原理为将软化的塑料在压力下射入由一模具组所形成的塑模空间中,待塑料于塑模空间中硬化成型后再进行脱模,即形成塑件。然而,当软化的塑料在压力下射入由模具组所形成的塑模空间中时,原存在于塑模空间内的气体需以适当的排入气结构将气体排出或导入塑模空间中调节,才不会对塑件的品质造成影响。请参阅图1A,其为配合模具组使用的已知排入气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该模具组10具有第一模具11、第二模具12、塑模空间13与信道14,其中信道14可设置于模具组10的第二模具12上且贯穿第二模具12,或是设置于第一模具11上且贯穿第一模具11,信道14可与塑模空间13相连通。传统的排入气结构15部分地容置于信道14中,以提供双向的气体排出或导入的功能。通常,排入气结构15也具备辅助脱模的功能。如图1A所示,排入气结构15具|延伸部151,该延伸部151固定于一顶出板152中,当软化的塑料填满于塑模空间13中,并待其硬化成为塑件16且开模后,仅须朝第二模具12的方向对顶出板152施予一作用力,便可使排入气结构15于信道14中移动,进而将塑件16顶出于塑模空间13。请参阅图1B,其为图1A于A’-A’截面的剖面图,如图1B所示,传统的排入气结构15为一截面半径均相同的圆柱体,其直径小于信道14的管径,而排入气结构15与信道14的内壁间具有一环状的间隙17,一般而言,间隙17的宽度会控制于约0.04mm以下,其一方面可便于将气体排出或导入,另一方面则可避免软化的塑料因射入塑模空间13中时自该间隙17中溢出。当软化的塑料经射出成型机(未标出)射入于塑模空间13中时,该塑模空间13会渐渐被塑料填满,而塑模空间13中的气体与外界的气体便会沿间隙17进行排气。另外,为了使排入气结构15可以顺畅地于信道14中移动,一般会填入少量润滑油于排入气结构15与信道14之间,而将间隙17的宽度控制于约0.04mm以下,也可避免填入于排入气结构15与信道14间的润滑油流入塑模空间13中,进而造成塑料的污染,影响塑件16的品质。然而,已知的排入气结构15于信道14中移动时极易发生偏心的现象,因此排入气结构15与信道14间的环形间隙17会产生宽度不一的情形,甚至造成间隙17的局部宽度超过0.04mm以上,如图1C所示。一旦排入气结构15于信道14中发生了偏心的现象,将会使得间隙17宽度较窄处排气不易,无法排出的气体会分布于射出成型的塑件16内部,或聚集于排入气结构15与信道14内壁的间隙17宽度较窄处,由于该处排气较不顺畅,所以易于塑模空间13中产生一回冲压力,进而造成塑模空间13中的塑件16变形,使塑件16的品质降低。再者,排入气结构15于信道14内的偏心现象会使该排入气结构15与信道14内壁大面积摩擦,将减损排入气结构15的使用寿命。此外,一旦排入气结构15发生偏心的现象,塑料极易自塑模空间13溢入间隙17宽度较宽处,造成制成的塑件16发生毛边现象,且填入于排入气结构15与信道14间的润滑油也可能自间隙17宽度较宽处流入塑模空间13中,造成污染。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以配合射出成型机的模具组使用的排入气结构,以避免传统排入气结构偏移、塑料外溢、油污污染等缺点,并提供辅助脱模的功能,实为相关
者目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排入气结构,该排入气结构适用于一模具组中,以提供辅助气体排出与导入的功能,并可以避免气体分布于塑件中,或聚集于塑模空间内而造成一回冲压力,进而使塑件变形,降低塑件品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排入气结构,其一方面可以辅助气体排出或导入,另一方面可以辅助脱模,而且可以避免排入气结构在辅助脱模时,在信道中发生偏心的情形,减低塑件的毛边问题,并防止油污进入塑模空间,造成塑料污染。此外,也可减少排入气结构与信道内壁的摩擦,延长排入气结构的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排入气结构,其适用于模具组,该模具组具有塑模空间及信道,该塑模空间用以形成塑件,且该塑模空间与该信道相连通。该排入气结构包括端头部,其容置于信道中并紧邻塑模空间,该端头部的一截面中心点至截面的边缘具有第一长度;以及主轴部,其一端与端头部相连接并部份容置于信道中,该主轴部的一截面中心点至截面的边缘具有第二长度,且第二长度实质上大于第一长度,用以使端头部与信道的壁面间形成一第一气流空间,而该主轴部更具有多个削切面,所述多个削切面与信道的壁面间形成多个第二气流空间。因此该塑模空间中的气体与外界的气体可以通过该第一气流空间与所述多个第二气流空间而排出或导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其中该排入气结构还包括延伸部,其与主轴部相连接,并固定于顶出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其中端头部、主轴部及延伸部一体成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其中顶出板受一作用力的驱动而带动排入气结构于信道中移动,以辅助塑件脱离模具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其中第二长度与第一长度的长度差值实质上不大于0.04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其中端头部及主轴部间还包括一凹槽,用以使塑模空间中的气体与外界的气体得由第一气流空间、凹槽以及多个第二气流空间而排出或导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其中主轴部还包括多个集污沟,用以收集填入于主轴部与信道间的润滑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其中模具组包括一第一模具及一第二模具,而该信道位于第一模具或第二模具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其中主轴部的第二长度与信道的半径实质上相等。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双重排入气装置,其适用于模具组,该模具组具有塑膜空间及信道,该塑膜空间用以形成具有筒孔的塑件,且该塑模空间与信道相连通。该双重排入气装置包括第一排入气结构,其部分容置于信道中且一端紧邻塑模空间,该第一排入气结构具有容置空间及多个削切面,该多个削切面与信道间形成多个第一气流空间;以及一第二排入气结构,其部份贯穿第一排入气结构的容置空间中。该第二排入气结构包含端头部,设置于塑模空间中,用以形成塑件的筒孔,该端头部的一截面中心点至截面的边缘具有第一长度;以及主轴部,其一端与端头部相连接并部份容置于容置空间中,该主轴部的一截面中心点至该截面的边缘具有第二长度,且第二长度实质上大于第一长度,而主轴部还具有多个削切面,所述多个削切面与容置空间的壁面间形成多个第二气流空间。因此该塑模空间中的气体与外界的气体可以通过多个第一气流空间排出与导入,而塑件的筒孔内的气体可由多个第二气流空间排出与导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其中第一排入气结构为套筒,用以容置第二排入气结构,且使塑模空间中的气体通过多个第一气流空间排出与导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其中第一排入气结构还延伸第一延伸部,并固定于顶出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其中顶出板受一作用力的驱动而带动第一排入气结构于信道中移动,以辅助塑件脱离模具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其中第一排入气结构还包括多个集污沟,用以收集填入第一排入气结构与信道间的润滑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其中第一排入气结构的削切面与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入气结构,其适用于一模具组,该模具组具有一塑模空间及一信道,该塑模空间用以形成一塑件,且该塑模空间与该信道相连通,该排入气结构包括:一端头部,其容置于该信道中并紧邻该塑模空间,该端头部的一截面中心点至该截面的边缘具有一第一长度 ;以及一主轴部,其一端与该端头部相连接并部份容置于该信道中,该主轴部的一截面中心点至该截面的边缘具有一第二长度,且该第二长度大于该第一长度,用以使该端头部与该信道的壁面间形成一第一气流空间,而该主轴部更具有多个削切面,所述多个削切面 与该信道的壁面间形成多个第二气流空间;因此该塑模空间中的气体与外界的气体可以通过该第一气流空间与该多个第二气流空间排出或导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阿益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