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车架总成对角线差值的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13707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7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车架总成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量车架总成板簧前后吊耳对角线差值的工具。该测量工具包括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活动套装于第二套管中,在第一套管上设有刻度,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及第二套管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一转向轴。使用本测量工具可以使一个操作者方便快捷的测量出车架总成板簧吊耳的对角线差值,且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精度,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整车的装配进度和装配质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车架总成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量车架总成板簧前后吊耳对角线差值的工具。
技术介绍
车架总成作为车辆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装配和使用性能,对整车的装配以及产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板簧前后吊耳对角线差值作为车架总成的一个关键尺寸,对后续的装配过程都会造成很大影响,有可能引起板簧装配困难或者整车高低不平。因此在车架总成的装配过程中,车架总成对角线差值的准确测量就显得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车架生产进度和车辆的整体质量。然而目前车架总成在装配过程中,无论是采取焊接还是铆接的方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尺寸变形。装配过程中,需要对对角线的差值进行重点监控,目前,车架总成对角线差值的测量都是采用人工测量的方式,所使用的工具为盒尺,但是由于盒尺较软,通常在操作中需要两个人协同配合,而且由于每次测量起始点都不同,测量结果会存在较大误差,会影响车辆后续的装配,造成车辆装配整体进度慢及严重的质量隐患。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测量车架总成板簧前后吊耳对角线差值的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在测量车架总成板簧前后吊耳对角线差值为人工测量,所使用的工具为盒尺,操作中需要两个人协同配合,而且由于每次测量起始点都不同,测量结果会存在较大误差,会影响车辆后续的装配,造成车辆装配整体进度慢及严重的质量隐患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测量车架总成对角线差值的工具,该测量工具包括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活动套装于第二套管中,在第一套管上设有刻度,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及第二套管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一转向轴。其中,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及第二套管的一端均是通过第二转向轴与所述第一转向轴铰接。其中,所述第二转向轴绕所述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的轴线转动。其中,还包括固定塞,所述固定塞与第一转向轴连接,固定塞的形状为锥形。其中,还包括卡扣,所述卡扣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向轴卡接。其中,所述固定塞的材质为弹性材质。其中,所述固定塞的材质为硬质橡胶。(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将第一套管活动套装于第二套管中,在第一套管上设有刻度,且第一套管的一端及第二套管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一转向轴,这样可以使一个操作者方便快捷的测量出车架总成板簧吊耳的对角线差值,且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精度,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整车的装配进度和装配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测量车架总成对角线差值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测量车架总成对角线差值工具进行测量工作时的状态示意图。图中:1:固定塞;2:卡扣;3:第一转向轴;4:第二转向轴;5:第一套管;6:第二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量车架总成对角线差值的工具,该测量工具包括第一套管5及第二套管6,所述第一套管5活动套装于第二套管6中,在第一套管5上设有刻度,所述第一套管5的一端及第二套管6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一转向轴3。通过将第一套管5活动套装于第二套管6中,在第一套管5上设有刻度,通过快速读取第一套管5上的刻度值,这样可以使一个操作者方便快捷的测量出车架总成板簧吊耳的对角线差值,且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精度,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整车的装配进度和装配质量。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管5的一端及第二套管6的一端均是通过第二转向轴4与所述第一转向轴3铰接,出于测量调整便捷性的考虑,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向轴4可以绕所述第一套管5及第二套管6的轴线转动,这样就方便了各种不同车架的测量。本技术测量车架总成对角线差值的工具还包括固定塞1及卡扣2,所述卡扣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塞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向轴3卡接,通过卡接的方式使得固定塞1及卡扣2可以非常容易且方便的从第一转向轴3上拆卸、安装及更换。在测量过程中,所述固定塞1用于插入板簧吊耳的孔中,实际上不同的车架总成,板簧吊耳孔的大小是不同的,因此,为了适应不同的车架总成、不同的孔径,所述固定塞1的形状为锥形,即固定塞1的纵截面形状为梯形或三角形,通过所述固定塞1可以插入不同大小的孔中,适应了不同车架总成对角线差值的测量。出于测量精准性的考虑,优选地,所述固定塞1的材质为弹性材质,通过使用弹性材质的固定塞1,使得固定塞1插入板簧吊耳的孔时更加稳定牢固,进一步减少了测量的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保证了整车的装配进度和装配质量。更加优选地,所述固定塞1的材质为硬质橡胶。如图2所示,使用本技术的测量工具对车架总成对角线差值进行测量时,需要如下步骤:第一、先将测量工具一端的固定塞1穿入车架总成板簧前吊耳的一个孔中;第二、然后再将另一端的固定塞1穿入车架总成对角线位置板簧后吊耳的孔里;第三、调整并固定第一套管5及第二套管6的相对位置,在操作调整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需保持卡扣2的轴向垂直于板簧吊耳的竖直面,然后固定第一套管5及第二套管6的相对位置;第四、观察刻度,进行读数;第五、重复测量步骤第一到第四,测量并读取另一组板簧前后吊耳对角线的数值,最终由两组数值得出车架总车对角线的差值。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将第一套管活动套装于第二套管中,在第一套管上设有刻度,且第一套管的一端及第二套管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一转向轴,这样可以使一个操作者方便快捷的测量出车架总成板簧吊耳的对角线差值,且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精度,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整车的装配进度和装配质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量车架总成对角线差值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管(5)及第二套管(6),所述第一套管(5)活动套装于第二套管(6)中,在第一套管(5)上设有刻度,所述第一套管(5)的一端及第二套管(6)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一转向轴(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车架总成对角线差值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
套管(5)及第二套管(6),所述第一套管(5)活动套装于第二套管
(6)中,在第一套管(5)上设有刻度,所述第一套管(5)的一端及
第二套管(6)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一转向轴(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车架总成对角线差值的工具,其特
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5)的一端及第二套管(6)的一端均是通过
第二转向轴(4)与所述第一转向轴(3)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车架总成对角线差值的工具,其特
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向轴(4)绕所述第一套管(5)及第二套管(6)
的轴线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山付江文杨梅张春海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