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9115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6 0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第二检测短路环与数据信号线金属交叠区域容易形成静电击穿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阵列基板包括位于显示区域、顺序排列的若干条数据信号线,位于非显示区域、与排列顺序为奇数的数据信号线连接为一体结构的第一检测短路环,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域的第二检测短路环和连接线,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短路环远离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连接线通过过孔将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和排列顺序为偶数的数据信号线连接。第二检测短路环与第一检测短路环、数据信号线都无交叠区域,防止第二检测短路环与数据信号线交叠区域形成静电击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第二检测短路环与数据信号线金属交叠区域容易形成静电击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阵列基板包括位于显示区域、顺序排列的若干条数据信号线,位于非显示区域、与排列顺序为奇数的数据信号线连接为一体结构的第一检测短路环,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域的第二检测短路环和连接线,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短路环远离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连接线通过过孔将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和排列顺序为偶数的数据信号线连接。第二检测短路环与第一检测短路环、数据信号线都无交叠区域,防止第二检测短路环与数据信号线交叠区域形成静电击穿。【专利说明】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为检测阵列基板制作过程中的不良缺陷,现有的阵列基板中往往在阵列基板的周边区域(非显示区域)设置检测短路环,该检测短路环与位于显示区域的若干条顺序排列的数据信号线连接,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阵列基板中检测短路环设计示意图,由图中可知现有阵列基板中设置两个检测短路环,分别为第一检测短路环I和第二检测短路环2,第一检测短路环I与源漏极位于同一层,并由制作数据信号线3的数据金属制作,与排列顺序为奇数的数据信号线3连接为一体结构,第二检测短路环2与栅极位于同一层,并由制作栅极的栅极金属制作而成,然后通过过孔与排列顺序为偶数的数据信号线连接。阵列基板制作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静电荷,过多的静电荷积累,容易在金属交叠的区域形成静电击穿,由图1可知,现有的检测短路环设计中,第一检测短路环I与第二检测短路环2设置在不同层,第二检测短路环2设置在第一检测短路环与数据信号线3连接的一侧(即第一检测短路环靠近显示区域的一侧),这样第二检测短路环2与数据信号线3存在交叠区域30,第二检测短路环由栅极金属制作,数据信号线由数据金属制作,由于静电荷的积累,容易在第二检测短路环2与数据信号线金属交叠的区域,形成静电击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第二检测短路环与数据信号线金属交叠区域容易形成静电击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位于显示区域、顺序排列的若干条数据信号线,以及位于非显示区域、与排列顺序为奇数的数据信号线连接为一体结构的第一检测短路环,所述数据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检测短路环靠近显示区域的一侧,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域的第二检测短路环和连接线,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短路环远离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连接线通过过孔将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和排列顺序为偶数的数据信号线连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连接线通过过孔将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和排列顺序为偶数的数据信号线连接起来,使得第二检测短路环与第一检测短路环不具有交叠区域,能够避免形成静电击穿。较佳的,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与所述第一检测短路环同层设置、并具有相同的制作材料,能够在制作数据信号线时,同时制作第一检测短路环和第二检测短路环,工艺实现简单。较佳的,开设有过孔的钝化层形成在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以及排列顺序为偶数的数据信号线之上,在所述钝化层上形成有通过所述过孔将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和排列顺序为偶数的数据信号线连接起来的连接线,使得第二检测短路环与数据信号线过孔连接方式简单,工艺实现简单。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靠近所述第一检测短路环的一侧设置有检测信号线,所述检测信号线的数量和与该第二检测短路环通过过孔连接的数据信号线数量相同;所述过孔包括开设在所述检测信号线设定位置处的第一过孔和开设在排列顺序为偶数的数据信号线设定位置处的第二过孔,所述连接线的一端通过第一过孔与所述检测信号线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过孔与所述数据信号线连接。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第二检测短路环上设置检测信号线,并通过检测信号线与数据信号线过孔连接,能够降低线电阻。较佳的,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与阵列基板的栅极同层设置、具有相同的制作材料,使得在制作栅极时候能够完成第二检测短路环的制作,工艺实现简单。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上形成有栅极绝缘层和钝化层,在排列顺序为偶数的数据信号线上形成有钝化层,其中,在排列顺序为偶数的数据信号线设定位置处的所述钝化层开设有第三过孔,在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设定位置处贯穿所述栅极绝缘层和所述钝化层开设有第四过孔,在所述钝化层上形成有通过所述第三过孔和所述第四过孔将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和排列顺序为偶数的数据信号线连接起来的连接线,使得第二检测短路环与数据信号线过孔连接方式连接,工艺实现简单。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靠近所述第一检测短路环的一侧设置有检测信号线,所述检测信号线的数量和与该第二检测短路环通过过孔连接的数据信号线数量相同;所述第四过孔位于所述检测信号线设定位置处,能够降低线电阻。较佳的,连接线为透明导电薄膜,使得第二检测短路环与第一检测短路环交叠区域采用透明导电薄膜跨接,透明导电薄膜与数据金属材料之间不会产生静电击穿,避免静电击穿的形成较佳的,本专利技术阵列基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检测短路环连接、为所述第一检测短路环加载电信号的第一检测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连接、为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加载电信号的第二检测电极,以方便进行信号检测。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第二检测短路环位于非显示区域、与排列顺序为偶数的数据信号线通过过孔连接、并设置于第一检测短路环远离显示区域一侧,使得第二检测短路环与第一检测短路环不具有交叠区域,能够避免形成静电击穿。本专利技术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制作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形成栅极绝缘层;形成有源层;形成数据金属层,并形成位于显示区域、顺序排列的若干条数据信号线的电路图案,与排列顺序为奇数的数据信号线连接为一体结构、位于非显示区域的第一检测短路环的电路图案,以及第二检测短路环的电路图案,所述数据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检测短路环靠近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位于非显示区域,并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短路环远离显示区域的一侧;形成钝化层,对所述钝化层在对应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设定位置处进行过孔工艺形成第一过孔,对所述钝化层在对应排列顺序为偶数的数据信号线设定位置处进行过孔工艺形成第二过孔;形成透明导电薄膜,将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和所述排列顺序为偶数的数据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进行连接。本专利技术上述阵列基板制作方法,第二检测短路环与第一检测短路环、数据信号线在同一工艺下形成,第二检测短路环位于非显示区域、与排列顺序为偶数的数据信号线通过过孔连接、并设置于第一检测短路环远离显示区域一侧,使得第二检测短路环与第一检测短路环不具有交叠区域,能够避免形成静电击穿。较佳的,第二检测短路环的电路图案包括若干条检测信号线,其中,所述检测信号线形成在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靠近所述第一检测短路环一侧,且数量与该第二检测短路环通过过孔连接的数据信号线数量相同;所述对所述钝化层在对应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设定位置处进行过孔工艺形成第一过孔,具体包括:对所述钝化层在对应所述检测信号线设定位置处进行过孔工艺,形成第一过孔。上述通过在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阵列基板,包括位于显示区域、顺序排列的若干条数据信号线,以及位于非显示区域、与排列顺序为奇数的数据信号线连接为一体结构的第一检测短路环,所述数据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检测短路环靠近显示区域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域的第二检测短路环和连接线,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短路环远离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连接线通过过孔将所述第二检测短路环和排列顺序为偶数的数据信号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振飞张明李琳郝昭慧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