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架支撑装置及工程机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8741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21:35
臂架支撑装置,包括臂架支撑部件,该臂架支撑部件安装在升降座(27)上,该升降座(27)连接支撑于竖直设置的至少一个支撑油缸的伸缩活动部的上部,各个支撑油缸的下部固定,并且各个支撑油缸的无杆腔各自通过对应的无杆腔连接油路(31)经由单向节流阀(7,14)和阻尼孔(8,13)连接于对应的蓄能器的油口。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所述臂架支撑装置的工程机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臂架支撑装置能够显著改善臂架冲击和振动吸收能力,相对有效地消除刚性碰撞,从而相对有效地减轻臂架的损害,延长臂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臂架支撑装置,包括臂架支撑部件,该臂架支撑部件安装在升降座(27)上,该升降座(27)连接支撑于竖直设置的至少一个支撑油缸的伸缩活动部的上部,各个支撑油缸的下部固定,并且各个支撑油缸的无杆腔各自通过对应的无杆腔连接油路(31)经由单向节流阀(7,14)和阻尼孔(8,13)连接于对应的蓄能器的油口。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所述臂架支撑装置的工程机械。本专利技术的臂架支撑装置能够显著改善臂架冲击和振动吸收能力,相对有效地消除刚性碰撞,从而相对有效地减轻臂架的损害,延长臂架的使用寿命。【专利说明】臂架支撑装置及工程机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臂架支撑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安装有所述臂架支撑装置的工程机械,例如混凝土泵车、流动式起重机等。
技术介绍
混凝土泵车、流动式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上公知地具有臂架,例如,混凝土泵车的布料臂架、流动式起重机的起重臂。在臂架作业完成后,需要将臂架折叠支撑到支承基础(例如混凝土泵车的底盘或者汽车起重机底盘)上,参见图1所示,在此状态下臂架通常具有两个支撑点,即臂架的第一臂节铰接的回转台和设置在支承基础上的臂架支承装置3a,在非工作状态下,臂架Ia处于收拢状态置于臂架支撑装置3a上,为避免收臂动作和行车颠簸中臂架Ia与臂架支撑装置3a之间刚性接触与冲击,臂架支撑装置3a的支撑面上安装有弹性垫2a。参见图2和图3所示,臂架Ia通过臂架支撑装置3a的第一支撑部件4a和第二支部件5a共同支撑,第一支撑部件4a和第二支部件5a固定到下支架6a上以通过下支架6a支撑第一支撑部件4a和第二支部件5a。第一支撑部件4a和第二支部件5a均安装有弹性垫2a,以减小臂架Ia在下降时的冲击以及在工程机械行驶过程中与臂架支撑装置的振动冲击,弹性垫2a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吸收冲击及振动的作用。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臂架支撑装置存在如下缺点:第一,现有臂架支撑装置,其减振技术过于简单,仅仅是在支撑装置上固定一些减振材料,如橡胶垫等弹性垫,这是比较被动的减振方法,减振效果比较差。当臂架收起后下落时,存在一定的冲击,而橡胶垫不能充分吸收冲击,导致大部分的冲击都由臂架及支承基础(例如泵车底盘)承受吸收;第二,采用现有的减振方式,在泵车、流动式起重机等在行驶过程中,臂架支撑装置不能充分吸收臂架的振动,尤其是在工地上,施工现场的路况比较恶劣,行驶路面凹凸不平,这种情况下臂架的振动更大,仅仅采用弹性垫这种减振方式并不能有效的吸收振动,势必会加速臂架的磨损,增大了疲劳断裂的可能;第三,随着城市的发展,为了满足不断升高的泵送高度、起重高度等的要求,工程机械的臂架长度会不断加长,这就导致远离臂架变幅油缸支撑处的冲击更剧烈,抖动幅度更大,而现有臂架支撑装置的减振及吸收冲击方式只是简单的橡胶垫,作为典型的被动减振装置,其效果更无法满足臂架的减振需要。第四,作为减振材料的弹性垫一般通过有机材料制作,长期处于压缩状态会产生不可恢复变形,减振效果会逐渐降低,这会加剧臂架的振动。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臂架支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臂架支撑装置,该臂架支撑装置在充满液压介质的情形下能够相对有效地吸收臂架下放过程中的冲击,从而有利于臂架寿命的延长。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的臂架支撑装置能够用于相对有效地吸收臂架下放过程中的冲击,从而有利于臂架寿命的延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臂架支撑装置,包括臂架支撑部件,其中,所述臂架支撑部件安装在升降座上,该升降座连接支撑于竖直设置的至少一个支撑油缸的伸缩活动部的上部,各个所述支撑油缸的下部固定,并且各个所述支撑油缸的无杆腔各自通过对应的无杆腔连接油路经由单向节流阀和阻尼孔连接于对应的蓄能器的油口。具体地,所述臂架支撑装置形成有减振单元,各个所述减振单元至少包括所述支撑油缸中的一个支撑油缸的无杆腔、与该支撑油缸对应的所述蓄能器的油腔以及两者之间的所述无杆腔连接油路,各个所述减振单元封闭地充满有或者能够封闭地充满有液压油,且各个所述无杆腔连接油路上的所述单向节流阀中的单向阀连接为能够使得对应的所述蓄能器内输出的液压油反向截止。优选地,各个所述支撑油缸与对应的所述蓄能器之间的所述无杆腔连接油路上还分别设置有减振用通断控制阀。优选地,所述支撑油缸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油缸和第二支撑油缸,所述蓄能器包括分别与该第一支撑油缸和第二支撑油缸对应的第一蓄能器和第二蓄能器。优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油缸的有杆腔分别连接于各自的有杆腔连接油路,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油缸的有杆腔连接油路连接到所述第二支撑油缸的无杆腔与所述第二蓄能器之间的无杆腔连接油路上且连接在所述第二蓄能器与对应的所述减振用通断控制阀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油缸的有杆腔连接油路连接到所述第一支撑油缸的无杆腔与所述第一蓄能器之间的无杆腔连接油路上且连接在所述第一蓄能器与对应的所述减振用通断控制阀之间。优选地,各个所述支撑油缸的有杆腔经由各自对应的有杆腔连接油路连接于回油油路;或者各个所述支撑油缸的有杆腔与大气连通。典型地,所述臂架支撑部件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该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的支撑顶部分别设置有弹性垫。优选地,各个所述支撑油缸的伸缩活动部的上部为各个所述支撑油缸的活塞杆的上端,该活塞杆通过球形关节铰接于所述升降座。优选地,所述升降座的两端与对应的导向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升降座升降的导向结构。具体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座两端的滚轮以及对应的所述导向件上的所述滚轮导向槽。具体地,各个所述支撑油缸的下端固定到支撑油缸固定座上,该支撑油缸固定座的两端固定到两侧的所述导向件上以形成支撑架。可选择地,所述升降座上还连接于辅助支撑件的上端,该辅助支撑件的下端支撑在辅助支撑弹性件上,该辅助支撑弹性件固定在所述支撑油缸固定座上。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油缸上穿套有所述辅助支撑弹性件,所述辅助支撑件包括穿套部和支撑部,该辅助支撑件的穿套部穿套在所述支撑油缸上并且支撑在所述辅助弹性件上,所述辅助支撑件的支撑部相对于所述支撑油缸倾斜向上并连接于所述升降座。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其包括臂架和臂架支撑装置,其中,所述臂架支撑装置为上述任一臂架支撑装置。典型地,所述工程机械为混凝土泵车,所述臂架为布料臂架;或者所述工程机械为流动式起重机,所述臂架为起重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臂架支撑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吸收臂架的冲击能力更强,现有技术的臂架支撑装置对于臂架在下落过程中的冲击并没有有效地吸收,并且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多,吸振材料的性能会逐渐降低,使得整机可靠性降低,而在本专利技术的臂架支撑装置在臂架冲击接触后,其冲击产生的动能及势能迅速转化为有液压油的液压能,通过油路上阻尼结构的阻尼力,并压缩蓄能器中的气腔进行能量转换,从而吸收臂架的冲击能量,臂架的冲击被转化为油液的热能及蓄能器的弹性势能,避免了臂架产生刚性冲击的可能性。同时,本专利技术的臂架支撑装置吸收臂架的振动的能力更强,工程机械在不平整路面上行驶时,臂架的振动很大,虽然有臂架支撑装置具有弹性垫,但是在振动时的刚性碰撞对臂架的接触面也是有伤害的,长时间的振动会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臂架支撑装置,包括臂架支撑部件,其中,所述臂架支撑部件安装在升降座(27)上,该升降座(27)连接支撑于竖直设置的至少一个支撑油缸的伸缩活动部的上部,各个所述支撑油缸的下部固定,并且各个所述支撑油缸的无杆腔各自通过对应的无杆腔连接油路(31)经由单向节流阀(7,14)和阻尼孔(8,13)连接于对应的蓄能器的油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国红吴德志黄柯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