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85487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公开了一种突变的假交替单胞菌属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与野生型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突变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氨基酸序列中第97位Asp突变为Tyr。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具有产量高且热稳定性好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编码该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氨基酸序列的多核苷酸,含有该多核苷酸的载体和宿主细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具体地公开了一种突变的假交替单胞菌属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与野生型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突变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氨基酸序列中第97位Asp突变为Tyr。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酶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具有产量高且热稳定性好的特点。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编码该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氨基酸序列的多核苷酸,含有该多核苷酸的载体和宿主细胞。【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嘌呤核苷憐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简称PNP,是嘌呤补救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之一,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寄生虫和微生物中。按照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蛋白结构可分为两类:低分子量的同源三聚体类和高分子量的同源六聚体类。其中哺乳动物和部分微生物(例如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嗜热古菌芝田硫化叶菌Sulfolobus solfataricus等)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属于同源三聚体类,其分子量约为80~IOOkDa,每个亚基的分子量为30~32kDa,通常此类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只能以鸟嘌呤核苷和肌苷作为底物。而同源六聚体类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底物专一性不强,既可接受鸟嘌呤核苷和肌苷作为底物,也可以腺嘌呤核苷作为底物。其分子量约为150kDa,亚基分子量为25kDa左右。由于PNP特殊的生物活性,使得其在医药领域得到了较大的应用:①应用于核苷类药物的合成,大量研究表明,核苷类(核苷及其类似物)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抗病毒的效果。②应用于肿瘤靶向治疗;③应用于无机磷和ATPase酶活力等的定量测定。鉴于PNP的广泛应用前景,近年来,关于PNP的基因工程研究越来越多,但多以大肠杆菌PNP和嗜热菌PNP为主。而本专利技术选取克隆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的PNP,简称为PiPNP,其相对于其他菌属的PNP有着一个显著的优点,即该酶在低温(小于400C )下的即有较高的催化效率,研究发现,在体外,催化低浓度或高浓度的肌苷反应时,PiPNP的最适温度为30— 35°C或50— 60°C,明显低于其他菌属的PNP (例如大肠杆菌PNP催化低浓度或高浓度的肌苷反应最适温度分别为50°C或60-70°C),这就使得在常规反应温度下(37°C ),PiPNP使用较少的量就可获得较高的催化效率。但PiPNP相较于其他菌属的PNP也存在其缺陷——温度稳定性较低,将PiPNP保温30min,在37-42°C时酶活发生急剧变化,50°C完全失活,EcPNP在50-55°C发生急剧变化,65°C时完全丧失失活。另外,据已报道的各方面研究,重组菌发酵生产的PNP产量仍较低,多为100~200U/ml,对于工业化生产而言,仍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产量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过分子改造并具有较高热稳定性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以及高产量的制备该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突变的假交替单胞菌属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与野生型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突变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氨基酸序列中第97位Asp突变为Tyr0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突变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特性:(a)比酶活≥30U/mg,较佳地为≥45U/mg ;(b)储存在碱性环境中;(C)失活温度<60°C ;(d)在O — 55°C,保存时间汕。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突变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最适PH值为7.0-9.0,较佳地为7.5-8.5,更佳地为8.0。在另一优选例中,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0.1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的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编码第一方面所述突变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多核苷酸序列中编码氨基酸Arg2、Leu24、Leu77、Ile87、Leul34和Leul45的密码子AGG、CTA、CTA、ΑΤΑ、CTA和CTA中的一个或多个密码子被替换为大肠杆菌相对应的偏爱密码子。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多核苷酸序列中编码氨基酸Arg2、Leu24、Leu77、Ile87、Leul34和Leul45的密码子AGG、CTA、CTA、ΑΤΑ、CTA和CTA中的一个或多个密码子被替换为CGA、CTG、CTG、ATC、CTG 和 CTG。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多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0.2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载体,所述载体含有第二方面所述的多核苷酸。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载体为表达载体,更佳地为适合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表达载体。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细胞包含第三方面所述的载体或基因组中整合有第二方面所述的多核苷酸。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宿主细胞为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宿主细胞为大肠杆菌(E.coli)细胞。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第一方面所述突变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适合表达的条件下,培养第四方面所述的宿主细胞,从而表达出第一方面所述的突变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b)分离所述的突变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宿主细胞为大肠杆菌。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a)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I)提供一假交替单胞菌属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多核苷酸序列;(2)将所述多核苷酸序列中对应于野生型假交替单胞菌属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氨基酸序列中的第97位Asp的密码子突变为编码Tyr的密码子,并且任选地,将所述多核苷酸序列中编码氨基酸Arg2、Leu24、Leu77、Ile87、Leul34和Leul45中的一个或多个密码子AGG、CTA、CTA、ATA、CTA和CTA替换为大肠杆菌相对应的偏爱密码子,从而制得编码第一方面所述的突变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多核苷酸序列;(3)将上一步骤制得的所述多核苷酸序列导入宿主细胞,从而制得第四方面所述的宿主细胞。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I)中的多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0.3所示。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野生型或野生型的酶是来自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的嘌呤核苷憐酸化酶。在另一优选例中,将第97位Asp的密码子GAC突变为编码Tyr的密码子TAT。在另一优选例中,将所述密码子AGG、CTA、CTA、ATA、CTA和CTA替换为CGA、CTG、CTG, ATC, CTG 和 CTG。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方法获得的突变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表达活性> 300U/ml,较佳地为 350 - 450U/ml。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改造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I)提供一假交替单胞菌属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多核苷酸序列;(2)将所述多核苷酸序列中对应于野生型假交替单胞菌属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氨基酸序列中的第97位Asp的密码子突变为编码Tyr的密码子,从而制得编码突变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多核苷酸序列;(3)表达上一步骤制得的所述多核苷酸序列,从而制得突变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方法用于提高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稳定性。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I)中的多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0.3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方面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突变的假交替单胞菌属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其特征在于,与野生型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所述突变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氨基酸序列中第97位Asp突变为Tyr。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樵沈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蓝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