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铁矿制备精铁粉工艺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458735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8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了一种菱铁矿制备精铁粉工艺及其系统,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菱铁矿破碎后和循环盐酸作为酸浸的原料;酸浸后产物过滤,滤饼进行化浆洗涤,酸浸液进入预浓缩器与水解后的高温烟气接触,溶液被浓缩后进入水解系统高温水解。将产生的粉末及旋风除尘回收的物料进行收集,作为精铁粉产品,气体进入预浓缩器冷却后进入吸收塔中吸收,盐酸浓度最终达到18-20%。吸收塔之后的气体最后被补充水吸收,吸收后的溶液对酸浸渣洗涤,过滤后的滤液回到吸收塔吸收HCl。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实现所述方法的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整个工艺流程中只有盐酸循环过程,是一个环境友好的清洁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了一种菱铁矿制备精铁粉工艺及其系统,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菱铁矿破碎后和循环盐酸作为酸浸的原料;酸浸后产物过滤,滤饼进行化浆洗涤,酸浸液进入预浓缩器与水解后的高温烟气接触,溶液被浓缩后进入水解系统高温水解。将产生的粉末及旋风除尘回收的物料进行收集,作为精铁粉产品,气体进入预浓缩器冷却后进入吸收塔中吸收,盐酸浓度最终达到18-20%。吸收塔之后的气体最后被补充水吸收,吸收后的溶液对酸浸渣洗涤,过滤后的滤液回到吸收塔吸收HCl。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实现所述方法的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整个工艺流程中只有盐酸循环过程,是一个环境友好的清洁工艺。【专利说明】菱铁矿制备精铁粉工艺及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菱铁矿制备精铁粉工艺及其系统,属黑色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领域。
技术介绍
我国菱铁矿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探明储量183376万t,占铁矿石探明总储量的14 %,另有保有储量182109万t。主要分布于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等几个省。在这些地区,菱铁矿资源一般占全省铁矿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具有矿床地质时代长、含矿层位多、分布面积广和储量大等特点。其中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和云南等5个省的菱铁矿矿床储量都超过I亿t,而且陕西柞水县大西沟菱铁矿矿床储量超过3亿t。但已用的菱铁矿不足总储量的10 %。我国菱铁矿矿石主要赋存于沉积型和部分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中,平均含铁30 %-35 %,矿石采、选、冶均较困难,所以利用率不高。从目前情况看,我国菱铁矿资源仍主要用于冶炼钢铁,在其它方面的应用基本空白。因此从长远观点看,必须对我国的菱铁矿资源进行非传统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研究开发的褐铁矿选矿技术主要包括:浮选、强磁选等单一流程和焙烧一磁选等联合流程。但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上述的方法均差强人意,不能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导致多数菱铁矿均处于闲置状态。铁元素无论是二 价还是三价,形成的氯化物或硫酸盐在很低的温度下就可以分解成氧化铁和HCl或二氧化硫,借助盐酸、硫酸循环,就可以形成一个清洁的铁矿处理工艺:对铁矿进行酸浸,酸浸后的溶液直接进行水解,产生高品质的氧化铁,含量非常容易达到65%以上,甚至更高,可以作为钢铁行业炼铁最高品质的,如果市场容量大,还可以作为铁红的原料。上述工艺过程实现了湿法冶金中酸的循环,再加上我国西部新疆哈密、鄯善等地区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上述工艺过程就具有了极强的竞争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菱铁矿制备精铁粉工艺及其系统,利用HCl作为介质,进行循环再生,连续酸浸技术、高温水解煅烧技术、预浓缩技术,高效回收HCl的同时,还保证了酸浸所需的HCl的浓度。水解煅烧后的产品氧化铁中铁的含量很容易达到65%以上,回收的盐酸浓度为18-20%。整个系统不引入其他介质,无副产品产生,为一个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清洁新工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制备精铁粉的系统。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菱铁矿制备精铁粉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将菱铁矿利用鄂式破碎机进行破碎至小于10mm,作为酸浸的原料; b.将步骤a制备的菱铁矿颗粒进入皮带秤中计量;将步骤g回收的20%左右的盐酸及步骤a制备的颗粒进入酸浸系统进行酸浸; c.将步骤b得到液体产物进行板框过滤,滤饼进行化浆洗涤,酸浸液至预浓缩器;d.进入预浓缩器的溶液与水解后的高温烟气接触,溶液被浓缩; e.将步骤d获得的溶液进入水解系统高温水解,其中高温水解所需的能源来自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气; f.将步骤e产生的粉末及旋风除尘回收的物料进行收集,作为精铁粉产品,气体进入预浓缩器,溶液被浓缩进行步骤d的操作; g.将步骤f产生的烟气进入吸收塔中进行盐酸吸收,盐酸浓度最终达到18-20%。h.吸收塔之后的气体最后被补充水吸收,吸收后的溶液进入步骤c后的洗涤槽中化浆洗涤,然后用板框过滤后的滤液回到吸收塔吸收HC1。步骤a中的菱铁矿含量主要为FeC03、Fe203、Ca0、Mg0、Al203、Si02等,烧失率为30%左右。步骤b酸浸反应是将绝大多数的Fe浸出,SiO2基本在渣相,其他物质部分浸出。步骤e中获得的氯化铁和氯化亚铁等物质进行了水解反应,上述两个过程用反应式可以通过以下方程式进行表达:【权利要求】1.一种菱铁矿制备精铁粉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将菱铁矿破碎至10mm,作为酸浸的原料; b.将步骤a制备的菱铁矿颗粒在皮带秤中计量;将步骤g回收的18%-20%的盐酸及步骤a制备的颗粒进入酸浸系统进行酸浸;酸浸温度40-80°C,盐酸浓度,参与反应的盐酸量为理论量,反应时间为1.5 h以上; c.将步骤b得到液体产物进行板框过滤,滤液进入预浓缩器;滤饼进行下一步的化浆洗涤,洗涤液来自尾气洗涤塔塔底液体; d.进入预浓缩器的溶液与水解后的高温烟气接触,烟气温度在400-500°C,溶液被浓缩为原体积的15-30% ; e.将步骤d获得的溶液进入水解系统高温水解,其中高温水解所需的能源来自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气,水解温度为:炉底700-800°C,炉顶为400-500°C ; f.将步骤e产生的粉末及旋风除尘回收的物料进行收集,作为精铁粉产品,气体进入预浓缩器,溶液被浓缩 进行步骤d的操作,旋风除尘的除尘率达到80%,占实际精铁粉总量的 15%; g.将步骤f产生的烟气进入吸收塔中进行盐酸吸收,盐酸浓度最终达到18-22%; h.吸收塔之后的气体最后被补充水吸收,吸收后的溶液进入步骤c在化浆槽中化浆洗涤,然后用板框过滤后的滤液回到吸收塔吸收HC1,吸收液盐酸浓度为0.1-0.5%,获得盐酸浓度为18-20%;尾气净化塔补充水的量为盐酸量的80-110%,烟气中HCl浓度达到5 PPm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菱铁矿制备精铁粉工艺,其中步骤a中将菱铁矿破碎至IOmm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菱铁矿制备精铁粉工艺,其中所述的将18%-20%的盐酸及步骤a制备的颗粒进入酸浸系统进行酸浸;酸浸温度40-80°C,盐酸浓度18-20%,参与反应的盐酸量为理论量,反应时间为1.5 h以上;常压操作。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菱铁矿制备精铁粉工艺,其中所述的进入预浓缩器的溶液与水解后的高温烟气接触,烟气温度在400-500°C,溶液被浓缩为原体积的15-30%。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菱铁矿制备精铁粉工艺,其中所述的将步骤d获得的溶液进入水解系统高温水解,其中高温水解所需的能源来自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气,水解温度为:炉底700-800°C,炉顶为400-500°C ;其中煤气只是作为燃料,可以为天然气,高炉煤气等其他燃料。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菱铁矿制备精铁粉工艺,其中所述的吸收液盐酸浓度为1_3%,获得盐酸浓度为18-20%;尾气净化塔补充水的量为盐酸量的80-110%,烟气中HCl浓度达到5 PPm以下。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菱铁矿制备精铁粉工艺,其中获得的精铁粉中铁含量大于65%,收率大于90%。8.一种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菱铁矿制备精铁粉工艺的系统,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实现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系统,该系统包括、鄂式破碎机、酸浸槽、水解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菱铁矿制备精铁粉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将菱铁矿破碎至10?mm,作为酸浸的原料;b.将步骤a制备的菱铁矿颗粒在皮带秤中计量;将步骤g回收的18%?20%的盐酸及步骤a制备的颗粒进入酸浸系统进行酸浸;酸浸温度40?80℃,盐酸浓度,参与反应的盐酸量为理论量,反应时间为1.5?h以上;c.将步骤b得到液体产物进行板框过滤,滤液进入预浓缩器;滤饼进行下一步的化浆洗涤,洗涤液来自尾气洗涤塔塔底液体;?d.进入预浓缩器的溶液与水解后的高温烟气接触,烟气温度在400?500℃,溶液被浓缩为原体积的15?30%;e.将步骤d获得的溶液进入水解系统高温水解,其中高温水解所需的能源来自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气,水解温度为:炉底700?800℃,炉顶为400?500℃;f.将步骤e产生的粉末及旋风除尘回收的物料进行收集,作为精铁粉产品,气体进入预浓缩器,溶液被浓缩进行步骤d的操作,旋风除尘的除尘率达到80%,占实际精铁粉总量的15%;g.将步骤f产生的烟气进入吸收塔中进行盐酸吸收,盐酸浓度最终达到18?22%;h.吸收塔之后的气体最后被补充水吸收,吸收后的溶液进入步骤c在化浆槽中化浆洗涤,然后用板框过滤后的滤液回到吸收塔吸收HCl,吸收液盐酸浓度为0.1?0.5%,获得盐酸浓度为18?20%;尾气净化塔补充水的量为盐酸量的80?110%,烟气中HCl浓度达到5?PP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山杨平许兴元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蓝天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