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耐磨转载机凸槽的加工方法,可有效解决提高凸槽的耐磨性能及使用寿命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在转载机凸槽的中板及底板的中链对应位置加工出内凹槽;采用金属粘接剂将硬质合金块镶嵌入内凹槽;在硬质合金块与内凹槽底面加工出相互配合的固定孔,通过螺钉将硬质合金块固定在内凹槽中;使硬质合金块外表面与底板、中板外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构成表面在同一平面相一致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其制备的产品耐磨性高,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耐磨转载机凸槽的加工方法,可有效解决提高凸槽的耐磨性能及使用寿命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在转载机凸槽的中板及底板的中链对应位置加工出内凹槽;采用金属粘接剂将硬质合金块镶嵌入内凹槽;在硬质合金块与内凹槽底面加工出相互配合的固定孔,通过螺钉将硬质合金块固定在内凹槽中;使硬质合金块外表面与底板、中板外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构成表面在同一平面相一致的结构;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其制备的产品耐磨性高,使用寿命长。【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特别是。
技术介绍
转载机是煤矿井下顺槽由工作面输送机向带式输送机转运原煤的主要运输设备,凸槽作为转载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采用弧形中板及底板,由于其位置处于斜坡与直线运输的拐点,在刮板中链运行的过程中,中链紧贴凸槽中板及底板运行,造成中板及底板和中链相互磨损,凸槽的使用寿命降低,直接影响工作面生产效率及煤炭产量。因此,生产上急需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的耐磨刮板转载机凸槽的加工方法,从而提高凸槽的耐磨性能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可有效解决提高凸槽的耐磨性能及使用寿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方法是由以下步骤实现: I )、在转载机凸槽的中板及底板的中链对应位置加工出内凹槽; 2)、采用金属粘接剂将硬质合金块镶嵌入内凹槽; 3)、在硬质合金块与内凹槽底面加工出相互配合的固定孔,通过螺钉将硬质合金块固定在内凹槽中;使硬质合金块外表面与底板、中板外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构成表面在同一平面相一致的结构;所述的硬质合金块是由以下重量计的组分制成:碳化钨(WC):60-85%、碳化钛(TiC):0.5~15%、碳化钽(TaC):0.1~2%、碳化铌(NbC):0.1~2%、钴(Co):1 ~20%、镍(Ni):1 ~15%、钥(Mo):1-5% (采用常规方法,将各组分融熔在一起,制成所需的硬质合金块); 所述的内凹槽有偶数的多个,如2个、4个、6个、8个、10个......。所述的金属粘接剂为市售产品,如郑州市二七区梦萍建材厂、苏州工业园区立得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凡任何可用于粘结金属的粘接剂均可使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其制备的产品耐磨性高,使用寿命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产品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产品凹槽为燕尾槽的耐磨刮板转载机凸槽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产品凹槽为矩形槽的耐磨刮板转载机凸槽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情况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中,可由以下步骤实现:1)、在转载机凸槽的中板I及底板2的中链对应位置加工出内凹槽(凹槽的加工为常规方法); 2)、采用金属粘接剂将硬质合金块3镶嵌入内凹槽,方法是,先在内凹槽表面涂抹2-3层金属粘接剂,然后将硬质合金块镶嵌入内凹槽中,在常温18-25°C下固化8-24小时; 3)、在硬质合金块与内凹槽底面加工出相互配合均置的固定孔,通过1-4个M5或M6的螺钉4将硬质合金块固定在内凹槽中;使硬质合金块外表面与底板、中板外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构成表面在同一平面相一致的结构; 所述的硬质合金块是由以下重量计的组分制成:碳化钨(WC):60-85%、碳化钛(TiC):0.5~15%、碳化钽(TaC):0.1~2%、碳化铌(NbC):0.1~2%、钴(Co):1 ~20%、镍(Ni):1 ~15%、钥(Mo): 5% ; 所述的内凹槽为燕尾形或矩形,当内凹槽为燕尾形时,其深度为5~30mm,上表面宽度为3(Tl20mm,下表面宽度为4(Tl80mm ;内凹槽为矩形槽时,其深度为5~30mm,宽度为30~120mm。实施例1 在SZZ764-200型转载机凸槽的中板(I)及底板(2)的中链对应位置加工出内凹槽,内凹槽为燕尾槽,其深度为10mm,上表面宽度为50mm,下表面宽度为70mm,将高度为10臟,宽度为40mm,上表面长度为45mm,下表面长度为70mm的梯形硬质合金块(3)排列在内凹槽中,硬质合金块其成分为:碳化钨(WC):80% ;碳化钛(TiC):1`% ;碳化钽(TaC):0.2% ;碳化铌(NbC):0.3% ;钴(。0):2% ;镍(祖):14.5% ;.(Μο):2%,分别对内凹槽与硬质合金块表面进行清洗,在其表面涂抹2层金属粘接剂,将硬质合金块镶嵌入内凹槽中,在常温条件下固化12小时,在硬质合金块与内凹槽底面加工出相互配合的孔,通过2个Μ5螺钉(4)连接将硬质合金块固定在内凹槽中,经加工后,转载机凸槽的中板及底板内凹槽中镶嵌的硬质合金块的上表面高度与中板及底板上表面保持一致。实施例2 在SZZ900-315型转载机凸槽的中板(I)及底板(2)的中链对应位置加工出内凹槽,内凹槽为燕尾槽,其内凹槽深度为15mm,上表面宽度为70mm,下表面宽度为100mm。将高度为15mm,宽度为50mm,上表面长度为65mm,下表面长度为IOOmm的梯形硬质合金块(3)排列在内凹槽中,硬质合金块其成分为:碳化钨(WC):60% ;碳化钛(TiC): 15% ;碳化钽(TaC):1% ;碳化铌(NbC):1% ;钴(。0):13% ;镍(祖):7% ;.(Μο):3%。分别对内凹槽与硬质合金块表面进行清洗,在其表面涂抹3层金属粘接剂,将硬质合金块镶嵌入内凹槽中,在常温条件下固化16小时,在硬质合金块与内凹槽底面加工出相互配合的孔,通过2个Μ6螺钉(4)连接将硬质合金块固定在内凹槽中。经加工后,转载机凸槽的中板及底板内凹槽中镶嵌的硬质合金块的上表面高度与中板及底板上表面保持一致。`实施例3 在SZZ1200-525型转载机凸槽的中板(I)及底板(2)的中链对应位置加工出内凹槽,内凹槽为矩形槽,其深度为20mm,宽度为90mm,将高度为20mm,宽度为60mm,长度为90mm的矩形硬质合金块(3)排列在内凹槽中,其成分为:碳化钨(WC):85% ;碳化钛(TiC):3% ;碳化钽(TaC):0.2% ;碳化铌(NbC):0.3% ;钴(。0):9.5% ;镍(祖):1% ;.(Μο):1%。分别对内凹槽与硬质合金块表面进行清洗,在其表面涂抹3层金属粘接剂,将硬质合金块镶嵌入内凹槽中,在常温条件下固化20小时。在硬质合金块与内凹槽底面加工出相互配合的孔,通过4个M6螺钉(4)连接将硬质合金块固定在内凹槽中。经加工后,转载机凸槽的中板及底板内凹槽中镶嵌的硬质合金块的上表面高度与中板及底板上表面保持一致。实施例4 在
技术实现思路
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给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硬质合金块还可由重量计的:碳化钨(WC)70%、碳化钛(TiC) 10%、碳化钽(TaC)2%、碳化铌(NbC)2%、钴(Co)8%、镍(Ni )6%、钥(Mo) 2% 制成。实施例5 在
技术实现思路
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给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硬质合金块还可由重量计的:碳化钨(WC) 65%、碳化钛(TiC) 5%、碳化钽(TaC) 1.5%、碳化铌(NbC) 1.5%、钴(Co) 10%、Il(Ni) 12%、钥(Mo) 5% 制成。本专利技术工艺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使用时,将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磨转载机凸槽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实现:1)、在转载机凸槽的中板(1)及底板(2)的中链对应位置加工出内凹槽;2)、采用金属粘接剂将硬质合金块(3)镶嵌入内凹槽,方法是,先在内凹槽表面涂抹2?3层金属粘接剂,然后将硬质合金块镶嵌入内凹槽中,在常温18?25℃下固化8?24小时;3)、在硬质合金块与内凹槽底面加工出相互配合均置的固定孔,通过1?4个M5或M6的螺钉(4)将硬质合金块固定在内凹槽中;使硬质合金块外表面与底板、中板外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构成表面在同一平面相一致的结构;所述的硬质合金块是由以下重量计的组分制成:碳化钨60~85%、碳化钛0.5~15%、碳化钽0.1~2%、碳化铌0.1~2%、钴1~20%、镍1~15%、钼1~5%;所述的内凹槽为燕尾形或矩形,当内凹槽为燕尾形时,其深度为5~30mm,上表面宽度为30~120mm,下表面宽度为40~180mm;内凹槽为矩形槽时,其深度为5~30mm,宽度为30~12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鸣放,王海军,张兵权,韩光普,王腾飞,王宇东,贾东平,张宏庆,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煤科院耐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