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恒才专利>正文

自动混凝土喷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335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矿业生产用的喷浆机。它的技术方案是:喷浆机有支架31,支架31上安装搅拌筒37,搅拌筒37内安装搅拌轴8,搅拌轴8与变速箱2的输出轴6连接,搅拌筒37上方设有聚料漏斗21,聚料漏斗21上方设有盛料斗3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动配料的优点,它确保水泥、石子、砂及速凝剂的配合比例正确,保证了喷浆砼的质量。提高了砼的抗压强度。(*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矿业生产用的喷浆机。喷浆机是矿业生产中锚喷支护工程中不可少的喷浆工具。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喷浆机,均是石磨式结构,人工上料后搅拌时,下部结构运转,上部结构静止。这种结构的喷浆机,存在以下不足不能自动配料搅拌,需要人工按照各材料的比例提前配置并搅拌,因此,配料比例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喷浆机上的磨提结构漏风严重,撒料多;空气粉尘浓度大,危害工人身体健康;维修清理繁琐,每次喷浆后,均必须大力清洗,否则,下次则不能使用等。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混凝土喷浆机,使其能够克服已有技术的各种不足,具有自动配料、自动搅拌,从而保证喷浆砼的质量,提高砼的抗压强度的优点,并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减少空气粉尘浓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喷浆机有支架31,支架31上安装搅拌筒37,搅拌筒37内安装搅拌轴8,搅拌轴8与变速箱2的输出轴6连接,搅拌筒37上方设有聚料漏斗21,聚料漏斗21上方设有盛料斗35。搅拌筒37一端安装偏心轴11,偏心轴11上安装竖连杆12,第一水平杆13与竖连杆12、第一拐柄15、第二拐柄16铰接。竖连杆12与第二水平杆14铰接。第一拐柄15的一端与第一连杆17连接,第一连杆17与第一给料板19联结,第二拐柄16的一端与第二连杆18连结,第二连杆18与第二给料板20连接。第二水平杆14与第三拐柄22、第四拐柄23铰接,第三拐柄22的一端与第三连杆25连接,第四拐柄23的一端与第四连杆27连接,第三连杆25与第三给料板28连接,第四连杆27与第四给料板29连接。本技术具有自动配料的优点,它确保水泥、石子、砂及速凝剂的配合比例正确,保证了喷浆砼的质量。由于自动搅拌均匀,提高了砼的抗压强度。本技术还具有减轻工人劳动度强度,减少一套砼搅拌上料机的优点,由于本技术结构的进料、出料及搅拌,均是封闭性的,均在负压下进行,所以大幅度降低了粉尘的浓度,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 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图;附图3是附图1的左视图。对照附图,对本技术结构和工作原理做进一步说明图中31是支架,支架31上安装电动机1,电动机1与变速箱2联结,变速箱2的输出轴6与搅拌轴8连接,搅拌轴8安装在搅拌筒37内,搅拌轴8安装在支架31上。搅拌轴8上设有螺旋叶片9,搅拌筒37上方设有聚料漏斗21,聚料漏斗21上方设有盛料斗25,搅拌筒37一端安装偏心轴11,偏心轴11上安装竖连杆12,第一水平杆13与竖连杆12、第一拐柄15、第二拐柄16铰接,竖连杆12与第二水平杆14铰接。第二拐柄15的一端与第一连杆17连接,第一连杆17与第一给料板19联结,第二拐柄16的一端与第二连杆18连结,第二连杆18与第二给料板20连接,第一水平杆14与第三拐柄22、第四拐柄28铰接,第三拐柄22的一端与第三连杆25连接,第四拐柄23的一端与第四连杆27连接,第三连杆25与第三给料板28连接,第四连杆27与第四给料板29连接。本技术工作过程是电动机1通过齿轮3、齿轮4啮合传动,带动蜗杆5转动,将动力通过输出轴6传入搅拌轴8,搅拌轴8上的螺旋叶片9随即转动,此时四个盛料斗35中的石子、水泥、沙及速凝剂进入聚料漏斗21。在搅拌轴8转动的同时,安装在它一端的偏心轴11带动竖连杆12作上下运动。由于竖连杆12与第一水平杆13、第二水平杆14铰接,当竖连杆12作上、下运动时,第一水平杆13、第二水平杆14也作上、下运动,此时,当第一水平杆13在竖连杆12带动下向下运动时,通过第一拐柄15、第二拐柄16、第一连杆17、第二连杆18推动第一给料板19、第二给料板20向左移动,原料由盛料斗35给出后,存放在给料板上,第一水平杆13向上运动时,通过第一拐柄15、第二拐柄16、第一连杆17、第二连杆18,拉动第二给料板19、第二给料板20向右移动,存放在给料板上的原料卸到聚料漏斗21内。当第二水平板14由竖连杆12带动向下运动时,通过第三拐柄22、第四拐柄23、第三连杆25、第四连杆27、拉动第三给料板28,第四给料板29向右移动,原料由盛料斗35给出后,存放在给料板上。第二水平杆14向上运动时,通过第三拐柄22,第四拐柄23、第三连杆25、第四连杆27推动第三给料板28,第四给料板29向左移动,原料卸到聚料漏斗21内,聚料漏斗21内的原料进入搅拌筒37内,经螺旋搅拌后随即被输送到搅拌筒37右下方的集料漏斗32及下料弯管33中,在压风管34供给压风的吹送下,将搅拌均匀的混凝上喷料输送到喷射头上。图中7是联轴器,30是进料口,36是第一回转轴,39是第二回转轴,38是第一出料口控制闸门,40是第二出料口控制阀门。权利要求1.自动混凝土喷浆机,它有支架(31),其特征在于支架(31)上安装搅拌筒(37),搅拌筒(37)内安装搅拌轴(8),搅拌轴(8)与变速箱(2)的输出轴(6)连接,搅拌筒(37)上方设有聚料漏斗(21),聚料漏斗(21)上方设有盛料斗(35)。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混凝土喷浆机,其特征在于搅拌筒(37)一端安装偏心轴(11),偏心轴(11)上安装竖连杆(12),第一水平杆(13)与竖连杆(12)、第一拐柄(15)、第二拐柄(16)铰接。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混凝土喷浆机,其特征在于竖连杆(12)与第二水平杆(14)铰接。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混凝土喷浆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拐柄(15)的一端与第一连杆(17)连接,第一连杆(17)与第一给料板(19)联结,第二拐柄(16)的一端与第二连杆(18)连结,第二连杆(18)与第二给料板(20)连接。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混凝土喷浆机,其特征在于第二水平杆(14)与第三拐柄(22)、第四拐柄(23)铰接,第三拐柄(22)的一端与第三连杆(25)连接,第四拐柄(23)的一端与第四连杆(27)连接,第三连杆(25)与第三给料板(28)连接,第四连杆(27)与第四给料板(29)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矿业生产用的喷浆机。它的技术方案是:喷浆机有支架31,支架31上安装搅拌筒37,搅拌筒37内安装搅拌轴8,搅拌轴8与变速箱2的输出轴6连接,搅拌筒37上方设有聚料漏斗21,聚料漏斗21上方设有盛料斗35。本技术具有自动配料的优点,它确保水泥、石子、砂及速凝剂的配合比例正确,保证了喷浆砼的质量。提高了砼的抗压强度。文档编号B28C5/14GK2277874SQ9622842公开日1998年4月8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30日专利技术者李恒才, 李占英 申请人:李恒才, 李占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混凝土喷浆机,它有支架(31),其特征在于:支架(31)上安装搅拌筒(37),搅拌筒(37)内安装搅拌轴(8),搅拌轴(8)与变速箱(2)的输出轴(6)连接,搅拌筒(37)上方设有聚料漏斗(21),聚料漏斗(21)上方设有盛料斗(3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恒才李占英
申请(专利权)人:李恒才李占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