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导热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29620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1 2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热沥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沥青4~15份,集料100份,矿粉1~5份,碳化硅微粉0.2~5份,复合添加剂0.1~2份;所述复合添加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表面改性剂5%~40%,硫磺粉25%~60%,表面活性剂35%。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导热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热沥青混凝土利用碳化硅微粉对沥青进行改性,获得导热沥青结合料,然后与集料和矿粉拌合形成导热沥青混凝土,所得的导热沥青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相对于普通沥青混凝土显著提高。随着碳化硅微粉含量的不同,可以使沥青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明显提高,制备的导热沥青混凝土拥有优良的综合路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热沥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沥青4~15份,集料100份,矿粉1~5份,碳化硅微粉0.2~5份,复合添加剂0.1~2份;所述复合添加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表面改性剂5%~40%,硫磺粉25%~60%,表面活性剂35%。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导热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导热沥青混凝土利用碳化硅微粉对沥青进行改性,获得导热沥青结合料,然后与集料和矿粉拌合形成导热沥青混凝土,所得的导热沥青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相对于普通沥青混凝土显著提高。随着碳化硅微粉含量的不同,可以使沥青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明显提高,制备的导热沥青混凝土拥有优良的综合路用性能。【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浙青混凝土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导热浙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浙青混凝土是矿质混合料与浙青结合料经拌制和压实成型后所得到的,是现代道路路面结构的主要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类道路路面,尤其适合高速行车道路路面。浙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质和路用性能,铺面平整无接缝,减振细声,行车舒适、交通安全性高等优点,而且浙青路面可实现路面材料的再生,因此在公路建设中受到广大设计者和建设者的青睐。寒区冬季路面积雪结冰会给道路畅通和行车安全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由于冰雪覆盖路面是大大降低路面的摩擦系数,使汽车制动距离明显延长,使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因此,为了保障道路畅通和行车安全,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运营效益,必须采取措施清除路面冰雪。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还以传统的撒融雪剂和人工机械清除为主。然而撒融雪剂不仅腐蚀各种道路设施,加速路面破坏,还会污染地下水资源;机械清除法使用的破冰机具也会对路面会产生破坏作用,严重影响路面寿命。因此,开发节能环保的新型路面除冰雪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路面积雪结冰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撒融雪剂、撒布砂石材料、机械清除方法、热力融冰雪方法、自应力弹性路面铺装技术、导电铺面融冰雪技术等。其中,路面热力融冰雪技术是利用对地面加热使冰雪融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这种技术采用的方法有地热管法、电热丝法、红外线灯照加热法、发热电缆法等。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路面内部,借助一定的结构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再将热量传递到路表。为了使该技术能够有效实现路面除冰雪,技术关键是路面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对于浙青路面而言,要求浙青混凝土在满足浙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性能要求的同时,具有优异的导热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导热浙青混凝土。该导热浙青混凝土利用碳化硅微粉对浙青进行改性,获得导热浙青结合料,然后与集料和矿粉拌合形成导热浙青混凝土,所得的导热浙青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相对于普通浙青混凝土显著提高。随着碳化硅微粉含量的不同,可以使浙青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明显提高。同时,拥有优良的综合路用性能,特别是高温稳定性相对于普通浙青混凝土显著提高,能够满足浙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浙青混凝土各项性能的要求,可以用于高等级公路浙青路面的施工。由于导热浙青混凝土突出的导热性能和高温稳定性,可以用于寒区浙青路面除冰雪、浙青路面热量收集利用和重载抗车辙浙青路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热浙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浙青4?15份,集料100份,矿粉I?5份,碳化硅微粉0.2?5份,复合添加剂0.1?2份;所述复合添加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表面改性剂5%?40%,硫磺粉25%?60%,表面活性剂35%。上述的一种导热浙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浙青5?10份,集料100份,矿粉2?4份,碳化硅微粉0.5?3份,复合添加剂0.5?I份;所述复合添加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表面改性剂20%?30%,硫磺粉35%?45%,表面活性剂35%。上述的一种导热浙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浙青5份,集料100份,矿粉3份,碳化硅微粉I份,复合添加剂0.6份;所述复合添加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表面改性剂25%,硫磺粉40%,表面活性剂35%。上述的一种导热浙青混凝土,所述浙青为石油浙青、煤浙青或聚合物改性浙青,或者为石油浙青、煤浙青、天然浙青和聚合物改性浙青中的至少两种。上述的一种导热浙青混凝土,所述碳化硅微粉为α -碳化硅微粉和/或β -碳化娃微粉,碳化娃微粉的平均粒度不大于200目。上述的一种导热浙青混凝土,所述表面改性剂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或硼酸酯偶联剂。上述的一种导热浙青混凝 土,所述硫磺粉的平均粒度不大于100目。上述的一种导热浙青混凝土,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乙二醇或十二烷基硫酸钠。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导热浙青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浙青加热至完全熔融,然后在200rpm?500rpm的搅拌条件下向熔融的浙青中依次加入碳化硅微粉和复合添加剂,得到混合物;步骤二、将步骤一中所述混合物在温度为110°C?180°C的条件下高速剪切搅拌5min?60min,得到导热浙青结合料;所述高速剪切搅拌的剪切速率为2000rpm?5000rpm ;步骤三、将集料和矿粉在160°C?180°C下拌合5s?30s,然后向拌合后的集料和矿粉中加入步骤二中所述导热浙青结合料,拌合45s?180s后成型,得到导热浙青混凝土。所述重量份可以为克、两、斤、公斤、吨等重量计量单位。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导热浙青混凝土利用碳化硅微粉对浙青进行改性,获得导热浙青结合料,然后与集料和矿粉拌合形成导热浙青混凝土,所得的导热浙青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相对于普通浙青混凝土显著提高。随着碳化硅微粉含量的不同,可以使浙青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明显提闻。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导热浙青混凝土拥有优良的综合路用性能,特别是高温稳定性相对于普通浙青混凝土显著提高,能够满足浙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浙青混凝土各项性能的要求,可以用于高等级公路浙青路面的施工。由于导热浙青混凝土突出的导热性能和高温稳定性,可以用于寒区浙青路面除冰雪、浙青路面热量收集利用和重载抗车辙浙青路面。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步骤一、将4kg90号石油浙青加热至完全熔融,然后在200rpm的低速搅拌条件下向熔融的浙青中依次加入0.2kg平均粒度为200目的α -碳化硅微粉和0.1kg复合添加剂,得到混合物;所述复合添加剂由0.005kg硅烷偶联剂KH550,0.06kg平均粒度为100目的硫磺粉和0.035kg十二烷基磺酸钠组成;步骤二、将步骤一中所述混合物在温度为110°C的条件下高速剪切搅拌5min,得到导热浙青结合料;所述高速剪切搅拌的剪切速率为2000rpm ;步骤三、将IOOkg集料和Ikg矿粉在160°C下拌合5s,然后向拌合后的集料和矿粉中加入步骤二中所述导热浙青结合料,拌合45s后成型,得到导热浙青混凝土。采用本实施例所用的浙青制备混凝土 (表中普通浙青混凝土),与本实施例制备的导热浙青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见表I。表I两种浙青混凝土的性能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热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沥青4~15份,集料100份,矿粉1~5份,碳化硅微粉0.2~5份,复合添加剂0.1~2份;所述复合添加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表面改性剂5%~40%,硫磺粉25%~60%,表面活性剂3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增平吴兴娇南晓粉裴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