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制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及用其制得的配件单元及厨房家具技术

技术编号:93193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制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断切工序,将天然状态的毛竹根据所需长度切断形成原料;开片工序,利用开片器具将所述原料沿径向切开形成片状竹片;烘干工序,将片状竹片置入烘干炉烘干至含水率不大于8%;精刨工序,利用刨削机将片状竹片加工至所需尺寸;涂胶工序,在精刨后的所述片状竹片的结合面上均匀涂抹胶水;胶合工序,将一个以上的涂胶后的片状竹片并置,利用热压机对并置的片状竹片施加侧压力以胶合形成板状的所述竹制基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利用上述方法制得的竹制基板、竹制基板配件单元及竹制厨房家具。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采用特殊方法加工的竹制基板,使获得的竹制厨房家具不易变形、不易干裂,环保且使用寿命长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竹类板材的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厨房家具的竹制 基板、该竹制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用该基板制得的配件单元及厨房家具。财髓在家具及家具基板制备领域,原先较多地是采用天然木材。天然木材具有 纹理自然,色泽柔和,贴近大自然等特点。但天然木材成材时间长,木材储备 量的增长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特别是由于天然木材开采过度,木材资源 日益紧缺,木材价格也同步上涨。并且天然木材在属性上具有无法脱脂、无法 脱糖等技术缺点,现在市面上大多家具已经采用人造木板为基板,人造木板主 要以木材下角料、纤维类植物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获得,其中必然要添加 入甲酸等有害人体健康的化学制剂,无益环保和人体健康。并且,以人造木板 为基板获得的木制家具对室内的温度、湿度的要求较高,但湿度、温度超出一 定范围时家具极易变形,不仅破坏了家具的外观,也大大縮短了家具的使用寿 命。而竹子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储量丰富,是一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古代 先民将竹子大量应用于武器、农耕、渔、猎工具、房屋建筑材料等。随着生产 技术的发展,竹子被更广泛的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个行业,如造纸、建筑、 交通、水产养殖与捕捞乃至食品、工艺美术等等领域。特别是,在人类发展的 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竹制家具由于获取原材料容易、成本低、加工容易、天然 环保而被广泛应用。但传统的竹制家具都是以天然形态的竹子自然烘干后经手 工或简单附具加工制得,基本保留着竹子的天然形态。由于做为原材料的天然 竹子形态差别较大、湿度强度等技术指标各异,因此用天然竹子制得的家具在 实际应用中具有拼街不严密,强度低等相当多的缺点,因而已经被逐步淘汰出市场。近代随着加工技术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加强,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引导下,新的竹制品产品被更多地开发利用。竹板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装饰和 装潢材料,由于采用天然毛竹为基础材料,充分利用了天然毛竹特有的纹理细 密均匀、质地坚硬、韧性好、表面光滑等特点,与木板相比具有成本低、可持 续利用、环保等特点,符合当今人们的消费需要。现有竹板大多采用沿竹子外壁周面旋切取材的加工方法。该方法技术简 单,容易实施。但由于竹子的横截面大多非正圆,因而原材料的利用率较低。 由于受竹子直径较小和上、下直径不等等自然特性的限制,旋切获得的竹板厚 度小、易开裂,需要拼接才能满足竹板的不同规格要求。此外,旋切形成的竹 板的上、下宽度不等,在拼接之前还需进行宽度的加工,以保证竹板上、下宽 度一致,这样就进一步降低了原材料的利用率。中国专利技术申请200610026883.9公开了一种竹木板胚的加工方法,通过对 板胚进行横向或纵向切割后再进行拼接,最后进行侧压或平压形成新型板材。 该专利技术通过对板胚切割和再拼接,克服了原有竹子存在天然色差的缺陷,提髙 竹材资源的利用率。用该方法制成的板胚可根据需求将板胚做成两层,三层或 多层全竹板胚地板或竹制品;或表层为竹板胚的竹木复合地板或竹制品;或表 层为竹板胚,底层为常规板胚的地板或竹制品。中国专利技术专利93109273.6公开了一种竹板制造方法及其产品,该方法依 序包括有竹子提供、刨削成片、干燥硫化、混胶处理、模制成型、加压加温等 步骤。其中竹子提供步骤是将成竹加以去枝、去叶并截成一定长度;刨削成片 步骤是将竹子顺着纤维排列方向刨削成为薄片状;干燥硫化步骤是将竹片送入 干燥机内烘干再予以硫化以使竹片防虫、防腐;混胶步骤是将竹片送入混胶机 内与胶液混合;模制成型步骤是将混胶后的原料送入模具中,以制成各型产品; 加压加温步骤是对模具中的原料施加压力与高温以使原料模制成型。上述竹板加工方法由于采用了现代加工技术,所获得的竹板较好地解决了 传统竹原料规格不一,技术指标各异等缺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在地板、装饰板 等领域。但上述加工方法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原材料来源不同,所制得的竹板的加工、使用地湿度及温度差异较大,在实际使用中常发生干裂、变形等问题。 因此,本专利技术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对竹材特质经多年潜心研究,并结合生产加工 实验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上述的方法和制得的竹板提出了新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得的竹制基板技术参数稳定、强度好的竹制基板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制造方法获得的竹制基板。 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竹制基板制得的配件单元。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竹制基板配件单元制得的厨房家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竹制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断切工序,将天然状态的毛竹根据所需长度切断形成原料; 步骤二,开片工序,利用开片器具将所述原料沿径向切开形成片状竹片; 步骤三,烘干工序,将所述片状竹片置入烘干炉烘干至含水率不大于8%; 步骤四,精刨工序,利用刨削机将所述片状竹片加工至所需尺寸; 步骤五,涂胶工序,在精刨后的所述片状竹片的结合面上均匀涂抹胶水; 步骤六,胶合工序,将一个以上的涂胶后的所述片状竹片并置,利用热压机对并置的所述片状竹片施加侧压力以胶合形成板状的所述竹制基板。进一步地,所述开片工序之后还包括一脱糖工序,将所述片状竹片放入脱糖煮液中蒸煮以去糖分并杀虫。其中,所述脱糖煮液为浓度大致2%的盐水。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工序之后还包括一碳化工序,将已烘干的所述片状竹片放入碳化炉中碳化以使各所述片状竹片的色泽和/或技术指标达到基本一致。进一步地,所述胶合工序中施加的所述侧压力为50kg 75kg/cm2。所述施 加侧压力的时间为在5。C 15。C时至少3小时;在16。C 4(TC时至少1小时。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制造方法制得的竹制基板。 进一步地,所述竹制基板通过木工机械加工获得所需的外形或尺寸。所述 竹制基板的至少一表面上通过凸雕或凹刻形成图形,或利用木工机械加工形成局部镂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竹制基板配件单元,所述配件单元由多个所述竹制基 板通过拼接、榫接或粘结固接形成,所述配件单元用作厨房家具的构成单元。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竹制基板配件单元制得的厨房家具,所述厨房家 具至少包括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框架,所述框架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一所述竹制基 板和/或配件单元。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制造方法,所制得的竹制基板克服了天然木板对环 境湿度、温度要求高的缺点,也克服了人造木板由于含有甲醛所带来的化学污 染问题,是纯环保的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竹制厨房家具由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得 的竹制基板制造,获得了膨胀收縮小,不易干裂变形,重量轻巧,使用寿命长 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竹制厨房家具吸热能力强,能起到隔热隔音作用,竹制厨房家具 质感强,色泽明快均匀,纹理天然,能起到美化厨房环境的作用。并且,竹子在中国是文化的象征,本专利技术的竹制厨房家具糅合了时代气韵 与自然朴实的风格,满足了人们对更高精神享受的追求。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 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竹制基板中片状竹片的立体示意图2是本技术的竹制基板的立体示意图3是本技术的配件单元的立体示意图4是本技术的厨房家具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l、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竹制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断切工序,将天然状态的毛竹根据所需长度切断形成原料;步骤二,开片工序,利用开片器具将所述原料沿径向切开形成片状竹片;步骤三,烘干工序,将所述片状竹片置入烘干炉烘干至含水率 不大于8%;步骤四,精刨工序,利用刨削机将所述片状竹片加工至所需尺寸;步骤五,涂胶工序,在精刨后的所述片状竹片的结合面上均匀涂抹胶水;步骤六,胶合工序,将一个以上的涂胶后的所述片状竹片并置,利用热压机对并置的所述片状 竹片施加侧压力以胶合形成板状的所述竹制基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锦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佩斯橱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