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40751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10 04:26
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辆(2、702),具有:框架(10、710)、由框架支撑的座椅(22、722)、支撑框架的前轮(12、712)和后轮(14、714)、由框架支撑的动力传动系(20、720)、以及大体上在座椅与前包围件(500、740)之间延伸的操作员室(8、708)。前包围件向前延伸至靠近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位置。前下对准臂(280、812)具有内端和外端。前支柱(290、810)具有减振器部和轮毂部,其中前支柱在前支柱的下端处联接至前下对准臂并且在上端处联接至框架。转向机构(310、816)定位在前轮的轴向中心线前方并且联接至前支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全地形车辆
本申请涉及一种ATV(全地形车辆),其具有改进的人机工程学的操作员区域和环绕操作员的翻滚护架。
技术介绍
ATV是已知的并且通常具有支撑框架的四个轮和跨坐式座椅,跨坐式座椅可以限定为用于单个驾驶员,或者跨坐式座椅可以被加长且具有乘客位置。在美国专利5,975,624中示出了跨坐式框架的一种形式,该美国专利的主题内容通过参引合并到本文中。这种车辆通常具有用于运送各种货物的前货架和后货架。这种车辆的一个示例是PolarisSportsman,并且两乘客式车辆被称作PolarisSportsmanTouring,如同样在美国公开20090195035(以及与之相对应的EP2250072)中示出的,这些专利通过参引合并到本文中。并排式车辆在工业中是已知的并且通常具有由框架支撑的四个轮,并且靠近座椅的一侧呈横排或凹背的形式。这种类型的车辆通常具有与其相关联的翻滚护架。该车辆通常还具有前货物货架以及后货物箱或后货物货架。PolarisRanger和RZR是这种并排式车辆的示例;如同样在美国专利7,819,220(以及与之相对应的EP2257060)中示出的,这些专利通过参引合并到本文中。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一种全地形车辆,包括:框架;由框架支撑的座椅;支撑框架的前轮和后轮;动力传动系,所述动力传动系由框架支撑并驱动地联接至前轮和后轮;大体上在座椅与前包围件之间延伸的驾驶操作员室,前包围件向前延伸至靠近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位置;具有内端和外端的前下对准臂;具有减振器部和轮毂部的前支柱,所述前支柱在前支柱的下端处联接至前下对准臂并且在前支柱的上端处联接至框架;以及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定位在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前方并且转向地联接至前支柱。在另一方面中,一种全地形车辆,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具有大体上纵向延伸的框架构件和横向地延伸跨越大体上纵向延伸的框架构件的前部的前框架部,所述前框架部延伸超出大体上纵向延伸的框架构件以限定第一安装延伸部;由框架支撑的座椅;支撑框架的前轮和后轮;动力传动系,所述动力传动系由框架支撑并驱动地联接至前轮和后轮;以及具有内端和外端的前下对准臂,所述内端联接至安装延伸部。在又一方面中,一种全地形车辆,包括:框架;驾驶员座椅,所述驾驶员座椅由框架支撑并且与车辆的纵向中心线大体上对准;支撑框架的前轮和后轮;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由框架支撑并且联接至前轮和后轮用于转向;动力传动系,所述动力传动系由框架支撑并且驱动地联接至前轮和后轮;大体上在座椅与前包围件之间延伸的操作员室;以及由框架支撑的保护篷顶,保护篷顶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横向地超出轮的内侧边缘的位置。在另一方面中,一种全地形车辆,包括:框架;由框架支撑的座椅;支撑框架的前轮和后轮;动力传动系,所述动力传动系由框架支撑并且驱动地联接至前轮和后轮;前差速器,所述前差速器连接至动力传动系并且具有联接至前轮的驱动联轴器,通过驱动联轴器的中心线位于通过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后方;具有减振器部和轮毂部的前支柱;以及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定位在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前方并且转向地联接至前支柱。在又一方面中,一种全地形车辆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具有大体上平行于车辆纵向轴线延伸的主框架构件。前框架部具有从大体上纵向延伸的框架构件向上延伸的竖向框架部和大体上横向于车辆纵向轴线延伸的横向框架构件。驾驶员座椅由大体上纵向延伸的框架构件支撑并且与车辆的纵向中心线大体上对准。前轮和后轮支撑框架。转向机构由框架支撑并且联接至前轮以用于转向。动力传动系由框架支撑并且驱动地联接至前轮和后轮。操作员室大体上在座椅与前包围件之间延伸。保护篷顶由框架支撑,并且保护篷顶的至少一部分在横向地超出座椅的位置处由横向框架构件支撑。附图说明将通过参照如下附图描述本车辆,其中:图1是本公开的车辆的左前视立体图;图2是图1的车辆的右后视立体图;图3是图1的车辆的左侧视图;图4是图1的车辆的前视图;图5是图1-4的车辆的框架的左前视立体图;图6是图5的框架的左前视底侧立体图;图7是图5的框架的右后视立体图;图8是图5的框架的俯视图;图9是图5的框架的后视图;图10是发动机安装部的右前视放大图;图11示出框架的前视图;图12示出框架的前支架的左前视立体图;图13是ATV的前视底侧立体图;图14是通过图4的线14-14剖切的前差速器和转向机构的横截面图;图15是ATV的前部的左侧视图,其示出前差速器和转向机构;图16是示出前差速器和转向机构的左侧视立体图;图17是图16中示出的转向机构的放大立体图;图18是ATV的右后视立体图;图19是图18中示出的ATV的后视图;图20是图18中示出的车辆的仰视图;图21示出动力传动系和差速器的俯视立体图;图22是图21中示出的动力传动系和差速器的仰视立体图;图23是ATV的动力传动系和差速器的右侧视图;图24是ATV的俯视平面图,其示出操作员室;图25是通过图24的线25-25的横截面图;图26是通过图24的线26-26的横截面图;图27是图9中标示部分的放大图;图28是ATV翻滚护架前连接部的放大立体图;图29是图28的ATV翻滚护架连接部的前部的放大立体图;图30示出安装至ATV的绞盘的前视立体图;图31示出安装在绞盘上方的散热器;图32示出绞盘和散热器的安装的分解图;图33示出翻滚护架的立体图;图34示出图33的翻滚护架的后视分解图;图35是本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右前视立体图;图36是图35的车辆的左侧视图;图37是操作员区域的右侧视立体图;图38是安装有发动机的车辆框架的左后视立体图;图39是框架的前部的左前视立体图;图40是框架和发动机安装部的左前视立体图;图41是框架的一部分的后视立体图;图42是图41的后框架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43是示出前翻滚护架安装区域的仰视图;图44是前框架部段的放大图;图45是后翻滚护架安装区域的仰视立体图;以及图46是示出前悬架和转向系统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促进对本专利技术原理的理解,现在将参照在附图中图示的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所述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下面公开的实施方式不是意在穷举本专利技术或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为下面详细描述中所公开的确切形式。而是将实施方式选择和描述成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实施方式的教导。因而将要理解的是,不是意在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制。本专利技术包括示例性设备和所描述方法的任何变体和另外改型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想到的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另外应用。首先将参照图1-4描述车辆的总体特性。如图所示,车辆2是用于单个驾驶员的ATV类车辆,其尺寸类似于PolarisSportsmanXP车辆的尺寸。也就是说,ATV2的轮距(轮12、14的中心之间的纵向距离)的长度介于60英寸与65英寸之间、并且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是62英寸。然而,由于车辆2包括翻滚护架结构4,因此车辆包括穿行开口6以进入操作员区域8,如在图3中最佳地示出的。将在该背景下对车辆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如图1所示,车辆2包括由前轮12和后轮14支撑的框架10。框架10大体上支撑动力系统20以及以凹背折椅形式示出的单个座椅22。凹背折椅22可以采取被称为PolarisRZR的车辆(同样在如上所述的美国专利7,819,220中示出)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全地形车辆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2.01 US 61/438,433;2011.02.01 US 61/438,538;1.一种全地形车辆(2、702),包括:框架(10、710);由所述框架支撑的座椅(22、722);支撑所述框架的前轮(12、712)和后轮(14、714);动力传动系(20、720),所述动力传动系(20、720)由所述框架支撑并且包括驱动地联接至所述前轮的前差速器(330、814);操作员室(8、708),所述操作员室(8、708)大体上在所述座椅与前包围件(500、740)之间延伸;前悬架(42、734),所述前悬架(42、734)包括具有内端和外端的前下对准臂(280、812);以及转向机构(310、816),所述转向机构(310、816)转向地联接至所述前轮并且位于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架还包括前支柱(290、810),所述前支柱(290、810)具有减振器部(292、824)和转向部(294),所述减振器部构造成沿着一轴线往复运动并且所述前支柱的所述转向部构造成围绕该轴线转动,所述前支柱在所述前支柱的下端处联接至所述前下对准臂并且在所述前支柱的上端处联接至所述框架,所述前差速器定位成靠近所述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通过转向臂转向地联接至所述前支柱的所述转向部,所述转向臂在该轴线前方的位置处联接至所述前支柱并且构造成横向地移动,并且所述前包围件向前延伸至靠近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定位在所述前差速器的前面,并且所述转向机构的纵向轴线位于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前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差速器的纵向轴线位于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后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定位在所述前差速器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通过所述转向臂(341、818)联接至所述前支柱,所述转向臂在枢转轴线前方的位置处联接至所述前支柱。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柱的所述转向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前支柱的所述减振器部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还在于包括联接至所述转向机构以致动所述转向机构的转向柱(322、820),所述转向柱延伸至所述前包围件的前方。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包围件延伸至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前方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包围件延伸在所述前差速器之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后轮的轴向中心线之间的轮距在60英寸至65英寸的范围内。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距为62英寸。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具有座椅靠背和座椅底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是凹背座椅。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包围件包括位于所述座椅的前方的底板部(510、748)。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相对于所述底板部升高。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前支架(72),其中所述转向机构联接至所述前支架的内表面并且所述前支架的外表面联接有绞盘。17.一种全地形车辆(2、702),包括:框架(10、710),所述框架(10、710)具有右侧和左侧;由所述框架支撑的座椅(22、722);支撑所述框架的前轮(12、712)和后轮(14、714);操作员室(8、708),所述操作员室(8、708)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科里·A·温普夫海默杰里米·J·乌特克马修·M·克维安杰夫·S·勒沃尔杰米·D·奥姆达尔蒂莫西·S·威索基
申请(专利权)人: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