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波专利>正文

匀厚度图形薄片的制备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22956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案属静电造型工艺的图形薄片的制备方法及装置。在专利申请94119705.0中,本人提供的空气电离后的电离子分布在薄片两个表面上,而后用图形电场切割薄片的方法,很容易受薄片极化电荷的影响,切割薄片难以控制。本方法采用图形吸附电极与薄片中极化电荷的静电作用力,来制备图形薄片,方法简单,机构简化。(*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案涉及场造形工艺中,大而均匀厚度薄片(或粉粒层,以下多数简称薄片)的制备和图形薄片的切割方法及装置。在本人的专利申请94119705.0中提出的场造形工艺中,是以场力切割(分离)一片片(层层)各种所需图形的薄片(或粉粒层),再将一片片(层层)各种所需图形的薄片(或粉粒层),叠加成一个所需的形体的工艺。在该工艺中,需要制备大量的厚度均匀的很薄的一片片(层层)各种所需图形的薄片(或粉粒层)。本申请案中,分别就制备均匀厚度的薄片及场力切割薄片,提出了几种相应的方法及装置。本申请案中先提及一种以电场对极化电荷的电场作用力,来制备图形薄片的方法及装置。在本人的专利申请94119705.0中,提出了一种以空气电离后,附着在电场板(表面有绝缘层)上的电离子层,将这电离子层分吸着在薄片的两个表面上,再用图形电场切割薄片的方法,制备图形薄片。但在空气中,由于受到空气击穿场强(约35kv/cm)的限制,电场板上的电离子密度最高只能达到3×10-5库仑/平方米。而薄片(或粉粒层)在电场作用下,其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却是空气电离子分布密度的数倍。薄片(或粉粒层)表面的极化电荷与电场板内的感应电荷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大于电场对薄片(或粉粒层)表面电离子的作用力。图形电场较难以薄片(或粉粒层)表面分布的空气电离子的电场作用力,来切割薄片(或粉粒层),或几乎不可能实现。本方法及装置的目的在于利用图形电场所产生的极化电荷(或感应电荷)之间的静电力,切割(吸附)图形的薄片(或粉粒层)。本方法及装置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先将粉粒料滚压成薄片,再将薄片放入图形分布的电场区域内,薄片贴合在电场内的吸附薄片的载体上,利用电介质的薄片在电场中会被极化,薄片中相应图形内的两个表面会有极化电荷;吸附薄片的载体内也会产生相应图形分布的感应电荷(或极化电荷),该电荷对薄片上紧贴着载体的异性的极化电荷,具有异性相吸的静电作用力,图形区域之外的薄片中无极化电荷,而其上作用了与静电力方向相反的重力或其它力,从整片薄片中分离(或切割、或吸附)出所需图形的薄片。优点和积极效果薄片作为电介质只要放入电场中,就立即被极化,会产生极化电荷,同时与载体之间产生静电力。图形电场吸附力来源简单,不需要再用电离空气取得电离子的方法及装置,减少了中间过程;作为电场的两个电极,只需一个图形电极是点阵状分布成图形的电极,而另一个可以是简单结构的电极。图7.图形电场切割(吸附)器。图8.电位线及绝缘层及引出线。图9.静电切割(吸附)薄片的方法。附图说明图10.静电分离粉层的方法。图11.薄片的静电切割(吸附)及移送装置。图12.粉层静电分离(吸附)及移送装置。图13.利用粉末喷涂装置的粉层静电分离及移送装置。实施例4方法一,见图9。图形吸附电极541,另一电极542,薄片543,在电极541与电极542之间施加的电压544,在电极541与电极542之间形成电场。先将电极541设在上面,电极542设在下面。粉粒滚压成薄片543,放入电场内,并将薄片543放在电极541上。电场可使薄片(电介质)极化,图形电极541可使薄片543中相应的图形区域内产生极化电荷,薄片543的上表面产生(呈显)负性电荷;下表面呈显正的极化电荷。电极(由金属导体制成)表面在电场中产生感应电荷,电极541表面感应出正的电荷;电极542表面感应出负的电荷。电极541表面正的感应电荷与薄片的上表面负的极化电荷,异性相吸。然后,将整个装置颠倒设置,电极541放上面,电极542放下面。电极542与薄片543之间有少量间隙(距离)。图形电极541只对薄片543中相应图形区域内作用了向上的电场力,并大于该区域内薄片的向下的重力(或振动力,甚至两种力相加),该区域内的薄片始终被吸附在电极541上;而薄片中该图形区域之外的薄片部分上,只有向下的重力,只能落下到回收带上。薄片被分离(切割(吸附))成不同形状的两片。留在图形电极541上的所需的图形的薄片,可被移至成型处,叠片成型体。实施例5,方法二,见图10.先将图形电极551与电极552,如图10中所示地放置,将粉粒(电介质)撒落(或用粉末喷涂方式-----采用粉末喷涂装置,将粉末喷涂)到图形电极551上。与上例原理相同,电极551上图形区域内的感应电荷,可吸附相同区域内的粉粒。而后,将电极551与电极552的电场,完整地倒置,电极551在上方,电极552在下。粉层中图形电极551区域外的粉粒,因只有向下的重力作用而落下。图形区域内的粉层仍然吸附在电极551上,将板555伸进电极551下,消除电源,除掉电场,图形粉层受到重力(或振动力)作用而落在板555上。重复几次这样的过程,可在板555上,将几层图形粉层,叠放(对齐位置)成较厚的图形薄片。实施例6.根据实施例4,可设计出相应的滚压+切割(吸附)(分离)薄片的装置。如图11所示。装置的机构特征本装置由料斗561,滚压筒对(滚筒562和滚筒563),伴压带564,驱动轮565,驱动轮566,导向滚筒567,外电极568,振动器569,滚筒570,电极571,回收料斗572,电极573,图形吸附电极574,电极575,移运带576,振动器577,驱动轮578,回收带579,电位线580,绝缘层581,等等组成。料斗561设在滚压筒对的上方,出料口对着移运带576。滚筒562和滚筒563组成滚压筒对,但外面分别各包绕移运带576和伴压带564。移运带576与伴压带564之间留有间隙,间隙正好是薄片的厚度。移运带576和伴压带564的运行线速度相同。伴压带564是一条很薄的带,环绕滚筒563、驱动轮565运行,由驱动轮565驱动,这三件组成伴压机构。振动器577设在伴压带564环内的下方(A点处)。移运带576是一条很薄的带,环绕滚筒562、驱动轮566、滚筒567运行,由驱动轮566驱动,滚筒567本身是个可充电的电极。电极573和图形吸附电极574及电极575,设在移运带576内的下方,并都与移运带576紧贴。图形电极574紧跟着电极573,电极575紧跟着图形电极574。回收机构设在整个装置的最下方,由回收带579环绕滚筒570和滚筒578运行而构成。电极571设在回收带579环内的上边缘。回收带579上表面与移运带576之间留有超过薄片厚度的间隙。回收料斗572设在回收机构的左端的下方。外电极568设在滚筒电极567的外围。电场分布特征给电极567、电极575、电极573、图形吸附电极574(其中所需的图形区域),都充上相同电极性的电位;给予外电极568、电极571,电极570(可充电的滚筒),都充相反电极性的电位。因而,图中从B点到C点是由电极567和外电极568形成的电场区域;而从D点到E点是由电极575和电极571形成的电场区域;而从E点到F点是由图形电极574与电极571(电极571中的与图形电极574对称的中段部位,也可以改成图形电极,两个对称的图形电极所形成的图形电场,精度更高)所形成的图形电场区域;而从F点到G点是由电极573与电极571形成的电场区域。处在移运带576内的电极567、电极575、电极573、图形吸附电极574,都是紧贴着移运带576的表面;而设在移运带576外面的电极571、外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场切割(吸附)薄片组合造形(型)机的滚压粉砂薄片的滚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先将砂料层散布在移运带上,再测量出砂料的分布数据,用图形电场切割(吸附)器,以在滚压时砂料最小的移动量的要求来切割(吸附)砂料层,最后由滚筒将砂料滚压成很宽大的、厚度均匀的薄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波
申请(专利权)人:高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