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仿生筋机蠕动式管内移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2640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仿生筋肌蠕动式管内移动机构,它包括一个能安置在被测量管(8)内的蠕动体(19),其特征在于蠕动体(19)的结构是:一根与被测管(8)同轴线的弹性乳胶套管(7)内同轴线设置筋肌(6),弹性乳胶套管(7)和筋肌(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塞头(11、5)固定连接,两个塞头(11、5)上设有与被测管(8)内壁可控顶紧和松脱的顶紧机构(9),弹性乳胶套管(7)内腔有穿越一个塞头(11)的进液口(12)和穿越另一个塞头(5)的出液口(4)。(*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内检测用管内移动机构,特别是一种仿生筋肌蠕动式管内移动机构。我国对PAN的研究仅限于化学系、材料系对高分子材料结构变形机理方面的研究,真正将它作为人造筋肌驱动器的只有我们上大特种机器人研究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仿生筋肌蠕动式管内移动机构,包括一个能安置在被测量管内的蠕动体,其特征在于蠕动体的结构是一根与被测管同轴线的弹性乳胶套管内同轴线设置筋肌,弹性乳胶套管和筋肌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塞头固定连接,两个塞头上设有与被测管内壁可控顶紧和松脱的顶紧机构,弹性乳胶套管内腔有穿越一个塞头的进液口和穿越另一个塞头的出液口。上述的弹性乳胶套管为波纹状弹性乳胶套管。上述的筋肌为电感应聚合物纤维构成的纤维束。上述的顶紧机构的结构是在两个塞头周边设有环形气囊,气囊有通过塞头的压力气路接口。上述的顶紧机构的结构是塞头连接一个壳体上沿周向均布三对前后小导轮和电磁铁控制凸轮驱动的三个顶撑脚。上述的电磁铁控制凸轮驱动的三个顶撑脚的结构是一根铁芯滑动插置于电磁线圈的线圈架中心孔内,铁芯的左端连接一个凸轮与一个顶撑脚内端的小滚轮接触,凸轮轴左端伸出壳体外而套装一个压簧,压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锡章卢普生汪勤悫苏建良龚振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