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临床创伤手指康复的感知型仿生机械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创伤手指康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临床创伤手指康复的感知型仿生机械手。
技术介绍
:手部的主要功能要通过手指的灵活运动来完成,而严重影响手指功能的外伤主要有:手部伸屈指肌腱损伤、手指骨折、脱位、影响手指运动的相应神经损伤、手指离断伤、手指及手掌软组织挫伤。临床上手外伤术后多需将患指固定于功能位、休息位或某一特殊体位3~4周,致使淤积于关节内肌腱周围淤血已形成纤维变性,从而导致手指关节及肌腱的粘连,影响患指的功能。目前国内外治疗手外伤康复期活动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有:理疗,修复受损神经、解除神经压迫和手指的被动活动。近年来连续被动活动(CPM)的新兴生物学概念,即在连续被动活动作用下,加速关节软骨及周围的肌腱和韧带的愈合和再生,使连续被动活动这一治疗理念为广大临床医生接受。在国外已经有了应用这一理论的CPM机,但是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集中表现在:1、适用范围小,多用于膝关节、肘关节或腕关节等大关节的单关节康复;2、感知功能差,对康复治疗过程的力位信息和康复效果不能建立起有效地评价;3、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缺乏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临床创伤手指康复的感知型仿生机械手,它由第三仿生手指模块(1)、框架总成(11)和甲仿生肌肉模块(2)组成;其特征在于第三指节模块(1)由第三机座(1-1)、第三力矩传感器(1-2)、第三连杆(1-3)、第三轴(1-4)、第三磁钢(1-5)、第三滑轮(1-6)、第三固定柱(1-7)、第一圆筒(1-8)、第二圆筒(1-9)、第一弹簧(1-10)、第二弹簧(1-11)、第二机座(10)组成;第三机座(1-1)与第三力矩传感器(1-2)的左端铰接,第三力矩传感器(1-2)和第三滑轮(1-6)装在第三连杆(1-3)的叉头(1-3-1)内并用第三轴(1-4)与第三连杆(1-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临床创伤手指康复的感知型仿生机械手,它由第三仿生手指模块(1)、框架总成(11)和甲仿生肌肉模块(2)组成;其特征在于第三指节模块(1)由第三机座(1-1)、第三力矩传感器(1-2)、第三连杆(1-3)、第三轴(1-4)、第三磁钢(1-5)、第三滑轮(1-6)、第三固定柱(1-7)、第一圆筒(1-8)、第二圆筒(1-9)、第一弹簧(1-10)、第二弹簧(1-11)、第二机座(10)组成;第三机座(1-1)与第三力矩传感器(1-2)的左端铰接,第三力矩传感器(1-2)和第三滑轮(1-6)装在第三连杆(1-3)的叉头(1-3-1)内并用第三轴(14)与第三连杆(1-3)相连接,第三滑轮(1-6)的端面上固定装有第三固定柱(1-7),第三轴(1-4)的前端轴孔内装有第三磁钢(1-5),第三连杆(1-3)与第二机座(10)铰接,第三连杆(1-3)的叉头(1-3-1)的右端孔内分别装有第一圆筒(1-8)和第二圆筒(1-9),第一圆筒(1-8)内装有第一弹簧(1-10)的一端,第二圆筒(1-9)内装有第二弹簧(1-11)的一端;甲仿生肌肉模块(2)由甲张紧机构(2-2)、甲滑轮(2-3)、甲连接轴(2-4)、甲直线驱动器(2-5)、甲螺母固定架(2-6)、甲支座(2-7)、甲轴承(2-8)、第九圆筒(2-9)、第十圆筒(2-10)、甲环形绳索(2-11)、甲驱动器压块(2-1)和甲驱动器座(2-12)组成;甲张紧机构(2-2)装在框架总成(11)内并与框架总成(11)相连接,甲张紧机构(2-2)中的甲导向支座(2-2-1)内装有甲滑轮(2-3),甲滑轮(2-3)通过甲连接轴(2-4)与甲导向支座(2-2-1)相连接,框架总成(11)中的上盖板(11-5)上固定有甲驱动器压块(2-1),框架总成(11)中的安装板(11-6)上固定有甲驱动器座(2-12),甲驱动器压块(2-1)和甲驱动器座(2-12)相对应,甲驱动器压块(2-1)和甲驱动器座(2-12)之间装有甲直线驱动器(2-5),甲直线驱动器(2-5)的连接轴(2-5-1)上固定装有甲螺母固定架(2-6)和甲轴承(2-8),甲轴承(2-8)装在甲支座(2-7)的孔内,框架总成(11)中的右端上支架(11-3)的孔内装有第九圆筒(2-9)和第十圆筒(2-10),第九圆筒(2-9)内装有第一弹簧(1-10)的另一端,第十圆筒(2-10)内装有第二弹簧(1-11)的另一端,甲环形绳索(2-11)的一端套在甲滑轮(2-3)的端面上,甲环形绳索(2-11)的后边与甲直线驱动器(2-5)相连接,甲环形绳索(2-11)的前边和后边分别从第一弹簧(1-10)和第二弹簧(1-11)内穿过,甲环形绳索(2-11)另一端与第三固定柱(1-7)固定连接并装在第三滑轮(1-6)的端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临床创伤手指康复的感知型仿生机械手,其特征在于甲张紧机构(2-2)由甲导向支座(2-2-1)、甲紧固连接件(2-2-2)、甲导向销(2-2-3)、甲固定销(2-2-4)组成;甲导向支座(2-2-1)的左端通过甲紧固连接件(2-2-2)与框架总成(11)中的左端上支架(11-1)相连接,甲导向支座(2-2-1)的上端孔内装有甲固定销(2-2-4)的下端,甲固定销(2-2-4)的上端与框架总成(11)中的上盖板(11-5)的下端面相接触,甲导向销(2-2-3)的上端装在甲导向支座(2-2-1)的下端孔内,甲导向销(2-2-3)的下端装在框架总成(11)中的安装板(11-6)的第一长孔(11-6-1)内。3、一种用于临床创伤手指康复的感知型仿生机械手,它由第二指节模块(3)、框架总成(11)和乙仿生肌肉模块(4)组成;其特征在于第二指节模块(3)由第二机座(10)、第二力矩传感器(3-2)、第二连杆(3-3)、第二轴(3-4)、第二磁钢(3-5)、第二滑轮(3-6)、第二固定柱(3-7)、第三圆筒(3-8)、第四圆筒(3-9)、第三弹簧(3-10)、第四弹簧(3-11)和第一机座(12)组成;第二机座(10)与第二力矩传感器(3-2)的左端铰接,第二力矩传感器(3-2)和第二滑轮(3-6)装在第二连杆(3-3)的叉头(3-3-1)内并用第二轴(3-4)与第二连杆(3-3)相连接,第二滑轮(3-6)的端面上固定装有第二固定柱(3-7),第二轴(3-4)的前端轴孔内装有第二磁钢(3-5),第二连杆(3-3)与第一机座(12)铰接,第二连杆(3-3)的叉头(3-3-1)右端面孔内分别装有第三圆筒(3-8)和第四圆筒(3-9),第三圆筒(3-8)内装有第三弹簧(3-10)的一端,第四圆筒(3-9)内装有第四弹簧(3-11)的一端;乙仿生肌肉模块(4)由乙张紧机构(4-1)、乙滑轮(4-2)、乙连接轴(4-3)、乙直线驱动器(4-4)、乙螺母固定架(4-5)、乙支座(4-6)、乙轴承(4-7)、第十一圆筒(4-8)、第十二圆筒(4-9)、乙环形绳索(4-10)、乙驱动器压块(4-11)和乙驱动器座(4-12)组成;乙张紧机构(4-1)装在框架总成(11)内并与框架总成(11)相连接,乙张紧机构(4-1)中的乙导向支座(4-1-1)内装有乙滑轮(4-2),乙滑轮(4-2)通过乙连接轴(4-3)与乙导向支座(4-1-1)相连接,框架总成(11)中的上盖板(11-5)上固定有乙驱动器压块(4-11),框架总成(11)中的安装板(11-6)上固定有乙驱动器座(4-12),乙驱动器压块(4-11)和乙驱动器座(4-12)相对应,乙驱动器压块(4-11)和乙驱动器座(4-12)之间装有乙直线驱动器(4-4),乙直线驱动器(4-4)的连接轴(4-4-1)上固定装有乙螺母固定架(4-5)和乙轴承(4-7),乙轴承(4-7)装在乙支座(4-6)的孔内,框架总成(11)中的右端上支架(11-3)的孔内装有第十一圆筒(4-8)和第十二圆筒(4-9),第十一圆筒(4-8)内装有第三弹簧(3-10)的另一端,第十二圆筒(4-9)内装有第四弹簧(3-11)的另一端,乙环形绳索(4-10)的一端套在乙滑轮(4-2)的端面上,乙环形绳索(4-10)的前边与乙直线驱动器(4-4)相连接,乙环形绳索(4-10)的前边和后边分别从第三弹簧(3-10)和第四弹簧(3-11)内穿过,乙环形绳索(4-10)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柱(3-7)固定连接并装在第二滑轮(3-6)的端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临床创伤手指康复的感知型仿生机械手,其特征在于乙张紧机构(4-1)由乙导向支座(4-1-1)、乙紧固连接件(4-1-2)、乙导向销(4-1-3)、乙固定销(4-1-4)组成;乙导向支座(4-1-1)的左端通过乙紧固连接件(4-1-2)与框架总成(11)中的左端上支架(11-1)相连接,乙导向支座(4-1-1)的上端孔内装有乙固定销(4-1-4)的下端,乙固定销(4-1-4)的上端与框架总成(11)中的上盖板(11-5)的下端面相接触,乙导向销(4-1-3)的上端装在乙导向支座(4-1-1)的下端孔内,乙导向销(4-1-3)的下端装在框架总成(11)中的安装板(11-6)的第二长孔(11-6-2)内。5、一种用于临床创伤手指康复的感知型仿生机械手,它由第一指节模块(5)、框架总成(11)、丙仿生肌肉模块(6)和丁仿生肌肉模块(7)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指节模块(5)由第一机座(12)、第一力矩传感器(5-2)、第一连杆(5-3)、第一轴(5-4)、第一磁钢(5-5)、第一滑轮(5-6)、第一固定柱(5-7)、第五圆筒(5-8)、第六圆筒(5-9)、第五弹簧(5-10)、第六弹簧(5-11)、第七圆筒(5-12)、第八圆筒(5-13)、第七弹簧(5-14)、第八弹簧(5-15)、大滑轮(5-16)、固定柱(5-17)、掌机座(5-18)、掌支座(5-19)、第一支座(5-20)组成;第一支座(5-20)与第一力矩传感器(5-2)的左端铰接,第一支座(5-20)装在第一机座(12)上,第一力矩传感器(5-2)和第一滑轮(5-6)装在第一连杆(5-3)的叉头(5-3-1)内并用第一轴(5-4)与第一连杆(5-3)相连接,第一连杆(5-3)的叉头(5-3-1)右端面孔内装有第五圆筒(5-8)和第六圆筒(5-9),第五圆筒(5-8)内装有第五弹簧(5-10)的一端,第六圆筒(5-9)内装有第六弹簧(5-11)的一端,第一滑轮(5-6)的端面上固定装有第一固定柱(5-7),第一轴(5-4)的前端轴孔内装有第一磁钢(5-5),第一连杆(5-3)与掌支座(5-19)铰接,掌支座(5-19)装在掌机座(5-18)上,掌机座(5-18)上装有大滑轮(5-16),大滑轮(5-16)的端面上固定装有固定柱(5-17),掌机座(5-18)的右端固定有第七圆筒(5-12)和第八圆筒(5-13),第七圆筒(5-12)内装有第七弹簧(5-14)的一端,第八圆筒(5-13)内装有第八弹簧(5-15)的一端;丙仿生肌肉模块(6)由丙张紧机构(6-1)、丙滑轮(6-2)、丙连接轴(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宜利,张付祥,王树国,孟庆刚,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