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童惠玲专利>正文

工具吊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9809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工具吊架结构,是包括:轴杆,该轴杆设有卡掣部;可套持于轴杆上的吊挂件,该吊挂件套持间形成缺口的套持圈头,圈头内缘具有与卡掣部卡合的卡掣位,以及缺口位形成有卡脚,该缺口使套挂间的吊挂件可旋转成角度状态。此吊架可依实际取用需要形成翻转角度状或无角度的选用效果,以利于工具的装卸。(*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具吊架结构,使工具于吊挂间可选择性地旋转成角度状态,有利于工具取用的装卸。
技术介绍
目前,对开口工具作套接并与本体逐一套持呈工具吊架结构的典型结构,是在本体设有平行直杆,以供可插组套筒件或工具的插固件逐一的套持,并通过一压条塞固使插固件在套持间不可转动,以及本体底板边端凸起挡缘可对套筒件或工具形成挡住作用,如此套筒件或工具既有挡缘挡住又有压条不可回动的限制,在卖场上形成不可脱离的防盗作用,消费者买回后需将压条剪断,使套筒件或工具得以转动向上,以达脱离挡缘挡住的取拿目的。此种结构存有以下缺失一、剪断压条后套筒件或工具在直杆套持间会任意的转动,吊挂或取用时容易形成不稳固的任意转动。二、当插组的套筒件或工具长短不一时,挡缘需依其长度位凸出而形成专用。三、套筒件或工具的取拿必需转动向上,无法提供不必转动角度亦可取用的方便性。又,该结构第二实施例是在插固件内空置设一迫紧件,配合具有紧边和宽边的平行直杆,在紧边位时使套筒件或工具形成不可脱离的插组,当转动到宽边位时即可松释迫紧件的套筒件或工具取用目的,此实施例的主要缺失即在迫紧、松释需配合直杆,以及取用时必需转动成角度状,无法提供无角度的取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工具吊架结构,以可依实际取用需要形成翻转角度状或无角度的选用效果。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工具吊架结构,是包括轴杆,该轴杆设有卡掣部;可套持于轴杆上的吊挂件,该吊挂件套持间形成缺口的套持圈头,圈头内缘具有与卡掣部卡合的卡掣位,以及缺口位形成有卡脚,该缺口使套挂间的吊挂件可旋转成角度状态。其中上述吊挂件是通过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吊挂在轴杆上;第一元件具有缺口套持圈头可套持于轴杆上,在圈头内缘具有与卡掣部卡合的卡掣位,以及缺口位形成有卡脚,该缺口使套持间可旋转成角度状态;第一元件并具有顶掣块和第一扣住部;第二元件具有中空套接头并可与第一元件套合成可互为转动,该套接头的中空是与顶掣块套合,有顶掣块对套接头的顶掣迫紧作用,该中空套接头与吊挂件(工具)的套孔套接,套接头凸设弹性卡块可受顶掣块的顶掣迫紧而与吊挂件套孔的定位凹陷形成对位的卡合,使工具套接间有不易脱出的定位;以及,第二元件具有可与第一扣住部互为扣住的第二扣住部,提供两元件套合间不可逆转的扣住作用。上述轴杆的卡掣部是形成凸条状。上述第一扣住部和第二扣住部,是形成一为扣块另为扣槽的形态,扣槽为二凸块间所构成,以及一凸块形成弹性凸块。上述圈头内缘的卡掣位与轴杆卡掣部是形成可滑开的卡合。上述设有卡掣部的轴杆是形成于两端为止挡端的本体上,其中一端的止挡端与本体形成可组设的封端元件,该封端元件的组设为径向鸠尾槽道和弹性扣勾形成径向的槽接和扣合。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借助卡掣部与卡掣位的配合,使套挂间的吊挂件可依实际取用需要形成翻转角度状或无角度的选用效果。而且,配合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之间的扣住部可具有防盗作用。当剪除扣住部而解除防盗时,两元件即可互为转动以脱离顶掣迫紧,该工具即可被脱出取用,工具装入套接时可再施以转动以进入顶掣迫紧,该工具即有不可脱离的稳固吊挂而有重复使用目的,此种防盗或重复使用的顶掣迫紧由两元件互为转动所达成,而无涉翻转结构,简言之翻转可单独实施,因此工具于轴杆吊持间得选择成角度状或无角度的取用方便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要元件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两元件套合间的底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两元件套合间形成顶掣迫紧的底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剖示示意图;图6是图5翻动的状态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剖示示意图。图号简单说明轴杆1卡掣部11鸠尾槽道12扣勾13第一元件2套持圈头21 缺口210 卡脚22 卡掣位23第一扣住部24套合部25顶掣块26第二元件3 凸块31、32 扣槽33 第二扣住部34断开35 套接头36插槽37 套合孔38弹性卡块39 工具4 套孔41 止档端5、15鸠尾槽道51 扣洞52 吊挂件6、具体实施方式图1说明本技术主要具有轴杆1,可套接工具4的吊挂件6是套持在轴杆1上,该工具吊挂的套持间并可翻转成角度状态,该图示例说明轴杆1是实施在两端形成止挡端1、15的本体10,以及吊挂件6为两元件2、3所构成而具有防盗作用的最佳实施例。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5,轴杆1设有卡掣部11,提供吊挂间的稳固作用;图示例显示吊挂件为可套挂于轴杆1的第一元件2和可套接工具4的第二元件3所构成,该第一元件2设有可套持于轴杆1的套持圈头21,该圈头则形成有缺口210和缺口位的卡脚22,缺210提供可翻转成角度的空间以及卡脚22得有卡掣部11挡住使形成不可脱离的套持;该圈头内缘设有与卡掣部11卡合的卡掣位23,卡合提供工具吊挂间不致任意翻动的稳固性,以及使力翻动时则可滑开的功效,此等既可滑开又可卡合的作用,即使成角度状亦有不致任意翻动的稳固卡合(如图6)。图示例的第一元件2具有第一扣住部24、套合部25和顶掣块26;该第二元件3是可套接工具4并与第一元件2形成可转动的套合,第二元件3形成有套合孔段38和中空的套接头36,套合孔与套接头间形成一插槽37,插槽37提供顶掣块26可穿置于套接头36的中空,以及插置间有第一元件2与第二元件3的套合为不可脱离的夹持作用,该中空套接头36是与工具4的套孔41套接,同时套接头凸设弹性卡块39可与工具套孔的定位凹陷形成对位的卡合(如图5),使工具套接间有不易脱出的定位,如果卡块39的孔壁被顶掣迫紧而无法弹性内缩时,工具即无法脱出。第二元件3具有第二扣住部34,该第二扣住部34是由两凸块31、32之扣槽33的型态构成,该扣槽位形成断开35,使其中一凸块32形成弹性块,并且扣块型态的第一扣住部24得进入扣槽33扣住,有两元件2、3形成不可逆转的防盗作用。两元件2、3可互为套合的转动,套合间是使套合部25与套合孔38对位,以及顶掣块26对位于套接头36的中空(如图5),图3显示顶掣块26与套接头36的孔壁未顶掣的状态,此时工具可脱出,图4则显示两元件互为转动后的顶掣迫紧状态,工具即无法脱出,佐以两扣住部的扣住而有两元件不可逆转的防盗效果,当剪除防盗后,两元件的互转即有可脱出工具或不可脱出的再顶掣迫紧的重复使用,由于防盗及重复使用是由两元件2、3互为转动所构成,其吊挂间的角度翻动即与防盗及重复使用可脱钩的单独实施,因此有选择成角度状或无角度的取用方便性。如图2所示,本技术设有卡掣部11的轴杆1是实施于两端形成止挡端5、15的本体10,由于套接工具的吊挂件是穿持于轴杆1上,因此其一端须形成开放端并且吊挂件可逐一的穿持,开放端的止挡端即形成可组合的封端元件5,图示例揭露本体10与封端元件5的组合是互设径向的鸠尾槽道12、51,和可互为扣合的弹性扣勾13及扣洞52,而形成径向的槽接和扣合,提供工具组吊挂间的轴向压力有耐轴向力的封端组合。上述实施例说明轴杆1实施于两端形成止挡端5、15的本体10上,以及吊挂件为两元件2、3形成可套合并可互为转动而具有防盗、顶掣迫紧作用,但本技术轴杆1亦可配合包装盒而形成无需止挡端的单一实施,同时如图7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该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具吊架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轴杆,该轴杆设有卡掣部;可套持于轴杆上的吊挂件,该吊挂件套持间形成缺口的套持圈头,圈头内缘具有与卡掣部卡合的卡掣位,以及缺口位形成有卡脚,该缺口使套挂间的吊挂件可旋转成角度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惠玲
申请(专利权)人:童惠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