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9752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拉线装置,包含有: 一本体; 一夹线机构,具有二夹线片;穿设于该本体中而可前后滑移,且该二夹线片间具有间隙,可供线置入,夹线片间的间隙可随着其滑移状态而改变;将该拉线装置朝一方向转动时,可使该二夹线片滑移而夹住线,并将线卷于该本体外周;其特征在于: 该本体包括:第一半体与第二半体,该二半体左右相向并列组合,形成圆形的构形; 一凹槽,设于该二半体之间,并贯穿该本体前后; 一穿线槽,设于该本体顶缘,并自该本体由上往下斜向设置,该穿线槽底端连通该凹槽,而其顶端的开口与该凹槽中心具有位差; 该二夹线片呈左右并列的状态设于该凹槽中,夹线片间的间隙呈直立状。线自该穿线槽往下穿入于该凹槽中的二夹线片间。(*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线装置,尤指一种拉线头,该拉线装置使操作者容易将弦线装入于其中,并具有较佳的夹线作用。使用时,将弦线19装入于滑槽15中的二夹线片16、17间,接着使拉线头10往后方转动,如图2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通过弦线19与下夹线片16间的接触力,下夹线片16将往前滑移,并连动上夹线片17同步后移,使该二夹线片间的间隙缩小而夹住弦线。故拉线头10转动时可夹住弦线,并将弦线卷绕于拉线头的圆周,以产生拉紧弦线的作用。经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构造具有诸多不尽完善之处有待改进其一为装线时,弦线19自它处拉往拉线头,习知拉线头10的滑槽15设于拉线头的侧边,当弦线拉至拉线头后,欲由侧边装入滑槽中并不顺手,且操作者的视觉位置高于拉线头,由上往下看,视觉角度受限,不易看见滑槽,故欲将弦线由侧边装入于该二夹线片间较为不便,不合于人体工学,且不易于对正。再者,夹线片会往滑槽15前端移动,主要通过弦线19与夹线片的接触。然而,由图2可知,于习知构造中,因该二夹线片16、17呈上下排列,故弦线主要接触于下夹线片16,换言之,受力均在下夹线片16上,通过弦线触动下夹线片滑移而带动上夹线片17位移。由于上、下夹线片的受力不均,经实际操作显示,上下夹线片因受力不均而不易同步滑移,使得该二夹线片于滑移上较不灵敏,以致时常发生夹线片不滑移的误动作。此外,习知的拉线头的圆面呈平滑状,故弦线被卷绕于拉线头周面时,弦线易于拉线头周面偏移滑动,造成拉线力度不均,且弦线容易滑脱拉线头,造成拉线失效。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线装置,令使用者易于将弦线装入于拉线装置中。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线装置,使拉线装置的夹线片能确实滑移,而无误动作。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线装置,其可有效卷绕弦线,不会产生卷线失效。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所达成的功效,现结合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说明于后。图2为附图说明图1的剖面示意图,显示其作动状态。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为图2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图3的纵向剖面图。图6为图5的6-6剖面图。图7为显示将线装入的状态。图8为图7的操作状态。图9概同于图6,显示图8的夹线状态。图10为该拉线装置卷线的状态。图11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该第二半体50于其内壁顶缘设一凸体52,且该凸体52内侧设一第二斜面54,该斜面54则由该半体50的内侧往外侧向下倾斜。二第二导槽56,上下排列,以水平的方式设于该半体50内壁,位于该斜面54下方。同样的,该二导槽56也为斜向深度,于前端c的深度较浅,而于后端d的深度较深。此外,该半体50于该凸体52外周设一圆弧凹槽58。该二半体40、50以其内壁面相贴靠,并由螺栓59螺固。固接后,该凹槽42位于该二半体之间;该二斜面44、54平行且保持适当间隔,如图5,使该拉线装置20顶缘形成一斜向的穿线槽36,并与该凹槽连通,且穿线槽底端位于该凹槽42的宽度中心。该等第一、第二导槽48、56左右相对;该二圆弧凹槽46、58则构成同一圆,使拉线装置外周形成一卷线部位A。由于穿线槽36呈斜向,穿线槽顶端的开口与该凹槽具有一位差,故不会占据该二圆弧凹槽46、58所形成的圆周。且由图5可知,该二圆弧凹槽46、58所形成的卷线部位A与下述的夹线片62、64间的间隙B位于同一平面。该夹线机构60包括二长形的夹线片62、64,该二夹线片镜像对称,各夹线片外壁各设有二水平的珠槽65。该二夹线片62、64间以若干插销66相插接,使夹线片可同步位移。该等插销与其中一夹线片的插孔621具有余隙,故该二夹线片具有开合作用。二弹簧67,设于该二夹线片间,使该二夹线片于常态下保持外张。该二夹线片62、64以左右并列的装设于该凹槽42中,如图5,并以若干圆珠68装设于该二导槽48、56与该等珠槽65中,使夹线片可沿着导槽而于该凹槽中前后滑移,且该二夹线片间保持适当间隙。由于导槽48、56为斜向深度,且前端的深度较浅,故夹线片往前滑移时,该二夹线片间的间隙逐渐缩小而相互靠合。于常态下,通过该二弹簧67的顶持,该二夹线片的外张作用使之往较宽之处滑移,也往拉线装置后端位移,如图6,并使夹线片间形成较大的间隙。由于圆珠并不会脱出导槽及珠槽,故夹线片具有滑移的止点,不会脱出拉线装置。该拉线装置20组装后,以该第二半体50外壁面所设的轴部55固接于一轴32,如图3所示,以该轴32为中心而转动。实施上,可以一拉杆插接于该轴部55,而以手动扳动拉杆的方式转动该拉线装置。或,该轴32由马达所驱转,通过控制马达的运转使拉线装置转动。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弦线70拉至拉线装置20之处,复由上往下将弦线自该穿线槽36穿入,如图5,而穿入于凹槽42中的该二夹线片62、64间,如图6、图7,此时,弦线与该二夹线片的内壁面接触。往后转动该拉线装置20时,即图7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该二夹线片62、64经由弦线的拉引沿导槽48、56往前滑移,如图8、图9,使夹线片间的间隙缩小而夹住弦线。之后拉线装置继续转动,如图10,即可将弦线卷绕于拉线装置外周,即该二圆弧凹槽46、58所形成的卷线部位。将弦线拉紧至所须的紧度后,即可反向转动拉线装置,使该二夹线片往后位移而松开弦线。本技术所提供的构造具有下述功效一、供弦线穿入的穿线槽位于拉线装置顶缘,恰为操作者视觉所及之处,直接目视到穿线槽,故易于对正,合于人体工学。且操作者将弦线拉至该拉线装置以装设弦线时,由上往下顺势将弦线置入穿线槽中,故穿线时顺手便利,合于肢体动作。二、将弦线装设于该二夹线片之间时,弦线同时触及于该二夹线片,故该二夹线片的受力平均,不会偏重于任一夹线片,因此,弦线可同时引动该二夹线片滑移,使夹线片的滑移动作确实,不会有误动作发生。三、该拉线装置外周所设的该二圆弧凹槽具有集中弦线的作用,故弦线被卷绕于拉线装置外周后不会滑脱偏移,可使每一次拉线的力度平均,且不会造成拉线失效的状况。另须补充说明的是,由图5所示,本较佳实施例所示的穿线槽36由左往右倾斜,因实施上并不以此为限,也可如图11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所示,将穿线槽72由右往左倾斜,则原设于第二半体上的凸体转而设于第一半体74上,使凸出部位76与凸体78均设于第一半体;而上一实施例的该二斜面44、54,于图11时则相互对调而成为斜面80、82。而该二圆弧凹槽84、86则均设于第一半体74。权利要求1.一种拉线装置,包含有一本体;一夹线机构,具有二夹线片;穿设于该本体中而可前后滑移,且该二夹线片间具有间隙,可供线置入,夹线片间的间隙可随着其滑移状态而改变;将该拉线装置朝一方向转动时,可使该二夹线片滑移而夹住线,并将线卷于该本体外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包括第一半体与第二半体,该二半体左右相向并列组合,形成圆形的构形;一凹槽,设于该二半体之间,并贯穿该本体前后;一穿线槽,设于该本体顶缘,并自该本体由上往下斜向设置,该穿线槽底端连通该凹槽,而其顶端的开口与该凹槽中心具有位差;该二夹线片呈左右并列的状态设于该凹槽中,夹线片间的间隙呈直立状。线自该穿线槽往下穿入于该凹槽中的二夹线片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外周沿其圆周具有一内凹状的卷线部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港盛
申请(专利权)人:丰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