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959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冲击钻,包括:机壳,主轴,安装于所述机壳内相对机壳不可旋转的静端齿,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上并可随所述主轴一起运动的动端齿,用于使得所述动端齿和静端齿可选择啮合的功能切换机构,所述功能切换机构包括约束元件,该约束元件径向可移动的与所述动端齿配合以防止该动端齿轴向移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击类电动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冲击类电动工具 的功能切换机构。
技术介绍
美国专利US 5, 4 5 8, 2 06号公开了 一种冲击钻,该冲击钻包括主轴,固定 连接于主轴上并可随主轴一起轴向移动的动端齿,静端齿与机壳连接,相对 机壳不可旋转但可轴向小范围移动, 一个凸轮环位于静端齿的后端,所述凸 轮环上与静端齿相对的 一侧端面上设有凹槽,静端齿与凸轮环相对的 一侧端 面上设有凸起,当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配合时,静端齿和动端齿不能啮合, 冲击钻不可以产生冲击动作。通过旋转凸轮环,使所述凸起和凹槽分开,凸 轮环的端面就会抵住静端齿使其朝向动端齿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从而动端齿 和静端齿就可以啮合产生一定的冲击动作,此时冲击钻处于冲击模式。冲击 钻的这种排布方式,由于在轴向方向增加了 一个凸轮环用来进行模式转换, 从而使得冲击钻的轴向尺寸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 一 种具有较短轴向尺寸的冲击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 一种冲击钻,包括机壳,主轴, 安装于所述机壳内相对机壳不可旋转的静端齿,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上并可 随所述主轴一起运动的动端齿,用于使得所述动端齿和静端齿可选择啮合的 功能切换机构,所述功能切换机构包括约束元件,该约束元件径向可移动的 与所述动端齿配合以防止该动端齿轴向移动。在本技术所揭示的冲击钻中,约束元件是径向排布的,从而使得沖 击钻的轴向尺寸变短了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 一 实施例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的部分截面图。 图2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沖击钻的齿轮减速机构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的拨钮及后壳的爆炸图。图4 A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沖击钻的扭力调节机构的爆炸图。图4B为图4A所揭示的扭力调节机构中的的第 一档板从另外 一 个角度看的立体图。图5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的主轴自锁机构和冲击机构的爆炸图。图6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的冲钻切换机构及前壳的爆炸图。图7 A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在螺丝批模式时的部分截面图。图7B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沿C-C向的截面图。图7C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沖击钻沿D-D向的截面图。图8A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在钻进模式时的部分截面图。图8B为图8A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沿E-E向的截面图。图9A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在冲击模式时的部分截面图。图8B为图9 A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沿F-F向的截面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的离合器机构的局部 剖视图。图中<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column></row><table><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 一种三功能冲击钻1,可以被操作的在螺丝批、钻进 和冲击三种模式之一进行工作。该三功能冲击钻1包括电机3,该电机3具 有一个旋转的电机输出轴5,该旋转的电机输出轴5用于将电机3的旋转运 动传递至主轴7 。主轴7位于沖击钻1的前端用于驱动工作头(未图示)工 作,主轴7的后端部设有外花键8。在电机3和主轴7之间设有齿轮减速机 构9,该减速齿轮机构9用于将电机输出轴5的较高的转速降低后再传递至 主轴7。齿轮减速机构9包括三级行星齿轮组,第一级行星齿轮组包括第一内齿 圈11,第 一行星轮13与第 一 内齿圈11啮合,第 一太阳轮15与第 一行星轮 13啮合,第一行星架17用来可旋转的支撑所述第一行星轮13;第二行星齿 轮组包括第二内齿圏19,第二行星轮21与第二内齿圏19啮合,第二太阳轮 23由第一行星架17的前部承担并与第二行星轮21喷合,第二行星架25用 来可旋转的支撑第二行星轮21;第三行星齿轮组包括第三内齿圈27,第三行 星轮29与第三内齿圏27啮合,第三太阳轮31由第二行星架25的前部承担 并与第三行星轮29啮合,第三行星架33用来可旋转的支撑第三行星轮29。 第 一 太阳轮1 5压紧于电机输出轴5的前端部,从而使得电机3的转动直接带 动第一太阳轮15转动,再而带动整个齿轮减速机构9运动。第一内齿圏11包括小径部35和大径部37,小径部的外表面上沿周向等 间隔设置有若干凹槽39,大径部37的外表面为光滑表面,大径部的内表面 设置有内齿41,通过该内齿41与第一行星轮13啮合。第二内齿圈19后部 的外表面上沿周向i殳置有环形凹槽4 3 ,第二内齿圏1 9前部的外表面上设有 外花键45,第二内齿圏19内表面设有内齿47用来与第二行星轮21啮合。 第三内齿圈27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花键49,第三内齿圈27的内表面设有内齿 51用来与第三行星轮29啮合。第一行星架17后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齿5 3用来与第二内齿圏19内表面上的内齿47啮合。齿轮箱壳体55包括前壳57和后壳59,该前壳57和后壳59固定连接。 所述齿轮减速机构9的一部分的收容于前壳57内,另一部分的收容于后壳 59内。参照图3,后壳59后部内表面61为光滑表面,其内径略大于第一内齿 圈11大径部37的外径,当第一内齿圏ll置于后壳59内时,第一内齿圏11 大径部37的外表面与后壳59后部内表面61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从而使得第 一内齿圈11可相对后壳59转动。后壳59前部内表面沿周向设有一圈内花键 63用来与设于第二内齿圏19前部外表面上的外花键45啮合,当两花键啮合 时,第二内齿圏19相对后壳59不可旋转,但第二内齿圈19轴向可移动的置 于后壳59内。在后壳59的中间部分沿周向分别设有三个收容槽65,在后壳 5 9后部外表面上沿周向对称的设有两个径向向外突出的燕尾形卡块6 7 ,这两 个燕尾形卡块67分别用来固持弹性凸耳69。拨钮71用来控制所述齿轮减速机构9,使得三功能冲击钻l分別处于低速档和高速档。拨钮71包括拨片73和钢丝75。拨片73卡紧于后壳59的外部,拨片7 3上沿周向设有三个收容槽77,这三个收容槽7 7分别与设于后壳59上的三个收容槽65对应,拨片73中间部分径向向外突出的设有一拨动部79,拨动部79露于后壳59的外部,当需要进行速度转换时,操作者只需推动拨动部7 9即可。钢丝7 5为C形结构,其中C形的中间部向内弯曲成 一 凸出部81, C形的两端部对应的向内弯曲成两个折弯端部8 3 ,钢丝的中间凸出部81和两个折弯端部83分别穿过收容槽77和65,并置于第二内齿圏19后部外表面上的环形凹槽43内,从而使得当轴向推动拨片73上的拨动部79时,第二内齿圈19也会跟着轴向移动。第二内齿圏19可移动的被置于两个位置,在第一位置时,第二内齿圈19与第二行星轮21啮合,同时第二内齿圏19外表面的外花键45与后壳59前部内表面的内花键6 3啮合,此时第二行星齿轮组处于减速状态,三功能沖击钻1处于低速档。向后推动拨片73上的拨动部79,此时第二内圈19处于第二位置,第二内齿圈19与第二行星轮21啮合,同时与第一行星架17后部外表面上的外齿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击钻,包括:机壳,主轴,安装于所述机壳内相对机壳不可旋转的静端齿,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上并可随所述主轴一起运动的动端齿,用于使得所述动端齿和静端齿可选择啮合的功能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切换机构包括约束元件,该约束元件径向可移动的与所述动端齿配合以防止该动端齿轴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明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