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58172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02:30
一种冲击钻包括:钻头;驱动所述钻头旋转的驱动系统;以及冲击发生装置,其包括支座、固定在所述支座上的棘轮盘、承载着钻头并且与所述棘轮盘配合的钻头承载元件,通过所述钻头承载元件相对于所述棘轮盘旋转而在钻头上产生冲击运动;所述支座具有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具有限定出插孔的内周,所述棘轮盘具有沿轴向突伸并且插入所述插孔中的凸台,所述凸台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沟槽;在所述凸台被插入所述插孔中的状态下,所述凸台与所述插孔之间形成紧配合,并且所述收容部的内周处的部分材料被挤入所述沟槽中。这种棘轮盘与支座的组合结构易于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钻
本申请涉及一种冲击钻,其具有改进的冲击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冲击钻一般具有齿轮传动机构,用于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传递到钻头,以及冲击发生装置,用于在钻头上产生轴向冲击运动。一种简单的冲击发生装置主要包括固定在一支座上的棘轮盘,其布置在与钻头同轴的大齿轮后面。棘轮盘的前表面具有棘齿,大齿轮的后表面具有与棘轮盘上的棘齿对应的配合波纹。当大齿轮旋转时,在所述棘齿与波纹的作用下,大齿轮将轴向前后震荡,从而使得钻头获得轴向冲击运动。图8中显示了一种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冲击钻中的冲击发生装置,其包括前面描述的支座101和棘轮盘102,支座101设有插孔103,用于接纳棘轮盘102上的凸台106。为了防止棘轮盘102相对于支座101转动,插孔103和凸台106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平面105、106。这种结构的缺点在于,难以利用简单的机加工设备在支座101中具有平面105的插孔103,这样的插孔103可能需要利用数控机床等复杂的设备加工出来,从而导致冲击发生装置的制造过程复杂,成本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即对用于冲击钻的冲击发生装置作出改进,使其具有易于制造的支座和棘轮盘组合结构。为此,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冲击钻,包括:钻头;驱动所述钻头旋转的驱动系统;以及冲击发生装置,其包括支座、固定在所述支座上的棘轮盘、承载着钻头并且与所述棘轮盘配合的钻头承载元件,通过所述钻头承载元件相对于所述棘轮盘旋转而在钻头上产生冲击运动;所述支座具有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具有限定出插孔的内周,所述棘轮盘具有沿轴向突伸并且插入所述插孔中的凸台,所述凸台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沟槽;在所述凸台被插入所述插孔中的状态下,所述凸台与所述插孔之间形成紧配合,并且所述收容部的内周处的部分材料被挤入所述沟槽中。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动机和连接在所述电动机与所述钻头之间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至少包括被电动机驱动的小齿轮以及与所述小齿轮啮合并且构成所述钻头承载元件的大齿轮;所述棘轮盘布置在所述大齿轮后面,并且所述大齿轮被推压装置朝向所述棘轮盘推压,以使所述大齿轮上的波纹部分保持与所述棘轮盘上的棘齿接合。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座还具有轴承座,其容纳着可旋转地支撑着所述小齿轮的轴承。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座还具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由冲击钻的外壳中的对应保持部位保持着,由此将所述支座固定在所述外壳中。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座由第一金属材料例如铝制成,所述棘轮盘由硬度高于所述第一金属材料的第二金属材料例如钢制成。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沟槽包括围绕所述凸台的外周均布的多个沟槽。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凸台在垂直于其轴向的平面中具有大致圆形横截面,所述插孔用具有互补的大致圆形横截面。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凸台沿其突伸方向具有逐渐减小的直径。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凸台在其插入端的边缘形成有倒角。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沟槽在所述凸台的外周面上的边缘处形成有倒角或圆角。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沟槽在垂直于其轴向的平面中的横截面大致为矩形、梯形、三角形、半圆形或组合形状。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收容部的内周处的材料不完全充满所述沟槽。根据本申请,通过将支座的收容部的内周面处的材料挤入棘轮盘的凸台上的沟槽中,实现支座与棘轮盘之间的连接,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那样在插孔中形成配合平面。这使得容易在收容部中加工插孔,可以利用简单的机加工设备加工出插孔。这样,可以简化冲击钻的冲击发生装置的制造过程和降低其成本。此外,支座与棘轮盘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提闻。【附图说明】从后述的详细描述并结合下面的附图将能更全面地理解本申请的前述以及其它方面,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冲击钻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展现了冲击钻中的驱动系统的分布;图2是图1中的冲击钻在部分驱动系统拆除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现冲击钻的电动机;图3是图1中的冲击钻的冲击发生装置的支座和棘轮盘的立体图;图4是支座和棘轮盘从另一方向所作的立体图;图5是组合后的支座和棘轮盘的立体图;图6是组合后的支座和棘轮盘的侧视图;图7是组合后的支座和棘轮盘沿着图6中的A-A方向所作的剖视图;图8是根据一种现有技术的冲击钻的冲击发生装置的支座和棘轮盘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冲击钻的一些可行实施方式。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冲击钻,其主要包括外壳以及由外壳承载的钻头驱动系统和冲击发生装置。所述外壳由一对外壳基体组成,图1中不出了第一外壳基体I,其为承载钻头驱动系统的主要外壳基体。在组装冲击钻时,钻头驱动系统先被预组装在第一外壳基体I中,然后,未示的第二外壳基体被扣合在该第一外壳基体I上,从而形成大体封闭的外壳,以将整个钻头驱动系统固定在外壳中。这两个外壳基体之间通过紧固件或紧固结构固定在一起,例如通过拧入螺纹孔2中的螺钉(未示出)。冲击钻的钻头驱动系统基本上布置在外壳中,并且主要包括:电动机3 ;由电动机3驱动的传动机构4,用于将电动机3的旋转运动传递到钻头夹持器5。此外,冲击发生装置6也布置在外壳中,用于在钻头夹持器5上产生轴向冲击运动。钻头驱动系统大体显示在图1中,图2中详细示出了电动机3。如图1、2所示,电动机3主要包括:定子12,其通过夹持装置14固定在第一外壳基体I中;安装在定子12中的转子(未示出),其具有转子轴,该转子轴包括穿过定子12向后延伸的转子轴后段16和穿过定子12向前延伸的转子轴前段18 ;换向器20,其安装在转子轴后段16上;一对碳刷22,它们在换向器20的径向两侧大致对称地固定在第一外壳基体I中,用于通过换向器20向转子绕组供电;后轴承(例如球轴承)24,其固定在第一外壳基体I中,并且可旋转地支撑着转子轴后段16 ;冷却风扇26,其固定在转子轴前段18上,用于在外壳内部产生冷却气流;安装在支座28中的前轴承(例如球轴承)30,见图2,其可旋转地支撑着转子轴前段18。需要指出,本申请中所说的“前”是指朝向钻头的方向,“后”是指背离钻头的方向。参看图1,传动机构4包括形成或安装在转子轴前段18上的小齿轮32和与小齿轮32啮合的大齿轮34。该大齿轮34固定在输出轴36的后部,该输出轴36在大致中部由安装在外壳前端的轴承38可旋转地支撑着。输出轴36的前部由外壳前端向前伸出并且承载着钻头夹持器5。未不出的钻头可以由钻头夹持器5夹持。可以理解,在图中所示例子中,传动机构4是由小齿轮32和大齿轮34构成的一级减速机构。可以理解,如有必要,可以采用多级减速机构以获得更大的减速比。还请参看图1,冲击发生装置6主要包括固定在支座28上的棘轮盘40,其大致同轴布置在大齿轮34后面,并且在其前表面具有棘齿。大齿轮34的后表面具有与棘轮盘40上的棘齿对应的配合波纹。大齿轮34由未示出的偏压装置(例如弹簧)向后朝向棘轮盘40推压,以使二者上的棘齿与波纹接合。由于棘轮盘40是固定的,因此当大齿轮34旋转时,在二者上的棘齿与波纹的作用下,大齿轮34将轴向前后震荡,从而使得钻头获得轴向冲击运动。图3至7中示出了支座28和棘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击钻,包括:钻头;驱动所述钻头旋转的驱动系统;以及冲击发生装置,其包括支座、固定在所述支座上的棘轮盘、承载着钻头并且与所述棘轮盘配合的钻头承载元件,通过所述钻头承载元件相对于所述棘轮盘旋转而在钻头上产生冲击运动;所述支座具有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具有限定出插孔的内周,所述棘轮盘具有沿轴向突伸并且插入所述插孔中的凸台,所述凸台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沟槽;在所述凸台被插入所述插孔中的状态下,所述凸台与所述插孔之间形成紧配合,并且所述收容部的内周处的部分材料被挤入所述沟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钻,包括: 钻头; 驱动所述钻头旋转的驱动系统;以及 冲击发生装置,其包括支座、固定在所述支座上的棘轮盘、承载着钻头并且与所述棘轮盘配合的钻头承载元件,通过所述钻头承载元件相对于所述棘轮盘旋转而在钻头上产生冲击运动; 所述支座具有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具有限定出插孔的内周,所述棘轮盘具有沿轴向突伸并且插入所述插孔中的凸台,所述凸台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沟槽; 在所述凸台被插入所述插孔中的状态下,所述凸台与所述插孔之间形成紧配合,并且所述收容部的内周处的部分材料被挤入所述沟槽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钻,其中,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动机和连接在所述电动机与所述钻头之间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至少包括被电动机驱动的小齿轮以及与所述小齿轮啮合并且构成所述钻头承载元件的大齿轮; 所述棘轮盘布置在所述大齿轮后面,并且所述大齿轮被推压装置朝向所述棘轮盘推压,以使所述大齿轮上的波纹部分保持与所述棘轮盘上的棘齿接合。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钻,其中,所述支座还具有轴承座,其容纳着可旋转地支撑着所述小齿轮的轴承。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钻,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炬烽吴日葵蒋贤斌方晓莉
申请(专利权)人: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