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217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起子,该电动起子包括钩挂部分,该钩挂部分由钩状部分和用于将所述钩状部分连接到手柄上的连接部分构成。所述钩状部分包括连接到所述连接部分上的基底部分、与所述基底部分连续的弯曲部分以及与所述弯曲部分连续并位于大致与所述基底部分相对的位置处的前端部分,并且所述钩状部分可以变形。所述前端部分与所述基底部分可以彼此接近及彼此远离。所述连接部分使所述钩状部分保持为沿着与所述手柄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垂下的状态。所述钩状部分被保持为这样:即,所述钩状部分以沿着所述钩状部分垂下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转动轴心为中心相对于所述手柄可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工具,特别是一种便携式的动力工具。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在例如充电型电动冲击起子、气动型打钉机或 类似工具的动力工具中,操作者通过手持该动力工具进行操作,并且 当不使用该动力工具时,操作者通过将动力工具悬挂在其自身的带子、安全带或类似物上来保持该动力工具。例如JP-A-2002-254358 公开了这样一种动力工具该动力工具设置有用于将其悬挂到带子或 类似物上的钩挂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当操作者在操作中长期不使用动力工具时或者当操作者在狭窄 的操作场所进行操作时,所述动力工具即使在被悬挂在带子或类似物上的状态下也会构成障碍,因此存在这样的情况即,操作者将动力 工具置于其它场所。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悬挂在带子或类似物上的钩 挂部分,由于该钩挂部分的开口小,因此无法将动力工具悬挂在例如 用于构成脚手架的单管或类似物上。尽管当扩大钩挂部分时,也可将 钩挂部分悬挂在单管或类似物上,但是在增大钩挂部分的情况下,在 正常使用动力工具过程中,钩挂部分将构成障碍,并且即使当将动力 工具悬挂在带子或类似物上时,其可安装性也是低劣的。因此,本发 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根据多种宽度进行悬挂并具有优良的可操 作性的动力工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动力工 具即,该动力工具包括主体部分,其具有输出部分;握持部分, 其设置成从所述主体部分延伸;电池,其安装在所述握持部分上;以及钩挂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握持部分上,其中所述钩挂部分由钩状部 分和用于将所述钩状部分连接到所述握持部分上的连接部分构成,其 中所述钩状部分大致为鱼钩形并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并包括连 接到所述连接部分上的基底部分、与所述基底部分连续的弯曲部分以 及与所述弯曲部分连续并位于大致与所述基底部分相对的位置处的 前端部分,所述前端部分与所述基底部分可以彼此接近及彼此远离; 所述连接部分使所述钩状部分保持为沿着与所述握持部分的延伸方 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垂下的状态,并且所述钩状部分被保持为这样即, 所述钩状部分以沿着所述钩状部分垂下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转动轴心 为中心而相对于所述握持部分可转动;并且所述连接部分可旋转地位 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电池接近所述前 端部分,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电池远离所述前端部分。根据所述构造,在所述钩状部分上,所述基底部分与所述前端 部分之间的宽度可根据其上悬挂有动力工具的部件的宽度而变化。所述连接部分可转动地支撑所述钩状部分,因此可以折叠所述钩状部分 以使其不会从所述动力工具的表面过分地突出。在上述构造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部分限定有与第一转动轴相 交的第二转动轴心,并且所述钩状部分被保持为绕着所述第二转动轴 心可转动。根据所述构造,在通过所述钩状部分悬挂所述动力工具的状态 下,所述主体部分等可通过由所述第二转动轴心构成的支点以摆锤的 状态转动。此外,优选的是所述握持部分包括可夹持所述钩状部分的所述 前端部分的夹持部分。根据所述构造,当所述钩状部分的所述前端部 分折叠成被安装到所述握持部分上时,可通过所述夹持部分保持所述 前端部分。此外,优选的是所述钩挂部分设置在所述握持部分的延伸方向 上的前端部分上。根据所述构造,当通过所述钩状部分悬挂所述动力 工具时,可使所述主体部分位于所述钩状部分的下侧。此外,优选的是所述输出部分包括输出轴部分,其中所述握持部分沿着与所述输出轴部分的输出轴方向相交的方向从所述主体部 分延伸,并且所述第二转动轴心沿着大致与所述输出轴方向及所述握 持部分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根据上述构造,可在所述钩状部分与所述握持部分之间设置交 叉的两根轴。因此,所述钩状部分可绕着第一轴转动并且可绕着与所 述第一轴相交的第二轴转动,因此,所述钩状部分的前端的转动轨迹 可三维地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根据多种宽度将所述动力工具悬挂在被悬挂部 件上,并且可优良地保持所述动力工具的可操作性。附图说明在各附图中图1为操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轴支撑部分的 周缘的透视图3为沿着图1中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第一位置); 图4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轴部的透视图; 图5为显示当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照明部发光 时的侧视图6为沿着图1中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拉动轴部的状态); 图7为沿着图1中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第二位置状态); 图8为操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为沿着图8中的线IIV-IIV截取的剖视图IO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轴部周缘的截面的详图(轴部 縮回的状态);图11为悬挂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状态的侧视图1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动力工具悬挂在带子上的状态 的透视图1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轴部周缘的截面的详图(轴部 伸出的状态);图1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动力工具悬挂在方形部件上的 状态的透视图1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轴部周缘的截面的详图(轴部 最大程度伸出的状态);图1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动力工具悬挂在单管上的状态 的透视图17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侧视图18为显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动力工具中在钩挂部分 周缘的轴部与轴支撑部分彼此啮合的状态的局部底视图19为显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动力工具中解除在钩挂 部分周缘的轴部与轴支撑部分彼此之间的啮合的状态的局部底视图20为显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动力工具中将臂部移动 至悬挂位置的状态的后视图21为显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变型例中钩 挂部分周缘的状态的局部底视图22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侧视图23为显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动力工具中将臂部移动 至悬挂位置的状态的后视图24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侧视图25为显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动力工具中在钩挂部分 周缘的轴部与轴支撑部分彼此啮合的状态的局部底视图26为显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动力工具中解除在钩挂 部分周缘的轴部与轴支撑部分彼此之间的啮合的状态的局部底视图27为显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动力工具中将臂部移动 至悬挂位置的状态的后视图28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变型例的侧视图29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变型例的侧视图30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透视图; 图31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钩挂部分的剖视图32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侧视图33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后视图(悬挂 在单管上的状态);图34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后视图(悬挂 在木质部件上的状态);图35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侧视图36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旋转支撑部分 的周缘的剖视图3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轴支撑部分的剖视 图(轴部縮回的状态);图3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动力工具的轴支撑部分的剖视 图(轴部伸出的状态);图3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动力工具悬挂在被悬挂部件 (单管)上的状态的后视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工具,包括:主体部分,其具有输出部分;握持部分,其设置成从所述主体部分延伸;电池,其安装在所述握持部分上;以及钩挂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握持部分上,并由钩状部分和用于将所述钩状部分连接到所述握持部分上的连接部分构成,其中,所述钩状部分大致为鱼钩形并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并包括连接到所述连接部分上的基底部分、与所述基底部分连续的弯曲部分以及与所述弯曲部分连续并位于大致与所述基底部分相对的位置处的前端部分,所述前端部分与所述基底部分可以彼此接近及彼此远离,所述连接部分使所述钩状部分保持为沿着与所述握持部分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垂下的状态,并且所述钩状部分被保持为这样:即,所述钩状部分以沿着所述钩状部分垂下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转动轴心为中心相对于所述握持部分可转动,并且所述连接部分可旋转地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电池接近所述前端部分,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电池远离所述前端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森和博星智幸石田英树坂井正登寺田卓也谷口武史齐藤琢磨田所直树桥本秀幸大野章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