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49607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扣固定装置,其用于将第一模块安装至第二模块上,所述第一模块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二模块上设有定位孔及卡孔;所述定位柱于定位孔内滑移并导引第一模块止位于固定位置,卡扣固定装置包括弹性卡持件与拉手,所述弹性卡持件固定于第一模块上,且所述弹性卡持件上设有弹性卡勾,在第一模块到达固定位置时,弹性卡勾卡持于卡孔内;所述拉手固定于第一模块上,且所述拉手设有勾指部以穿设手指并导引手指朝着定位柱相对于定位孔的滑移方向施力,所述勾指部外凸于第一模块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勾指部内穿设手指,方便手指施力,且勾指部导引手指朝着定位柱相对于定位孔的滑移方向施力,方便手指轻松操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扣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卡扣固定装置,特别是一种便于手指施力操作的卡扣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卡扣固定装置用于将第一模块101安装至第二模块102上,通过手指施加推力至第一模块101则使第一模块101安装至第二模块102上,通过手指施加拉力至第一模块101则使第一模块101从第二模块102退出。现有的第一模块101上虽设有外凸的操作部103以供手指施力,手指的施力操作需夹持于操作部103与第二模块102之间,但操作部103与第二模块102之间的空隙104较小,不便于手指的施力操作。另,手指施力的方向跟第一模块101的滑移方向不一致,手指的作用力中仅有部分转化成有效作用力,操作起来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手指施力操作的卡扣固定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卡扣固定装置,其用于将第一模块安装至第二模块上,所述第一模块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二模块上设有定位孔及卡孔;所述定位柱于定位孔内滑移并导引第一模块止位于固定位置,且所述卡扣固定装置包括弹性卡持件与拉手,所述弹性卡持件固定于第一模块上,且所述弹性卡持件上设有弹性卡勾,在第一模块到达固定位置时,弹性卡勾卡持于卡孔内;所述拉手固定于第一模块上,且所述拉手设有勾指部以穿设手指并导引手指朝着定位柱相对于定位孔的滑移方向施力,所述勾指部外凸于第一模块上。特别地,所述定位孔为阶梯状定位孔,阶梯定位孔的孔径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 特别地,所述弹性卡勾呈楔形。特别地,所述拉手夹持于弹性卡持件与第一模块之间。特别地,所述弹性卡持件通过螺丝锁固于第一模块内侧。特别地,所述勾指部设有方形通孔,且方形通孔边缘为接触肋条。特别地,所述第二模块相对于勾指部的滑移区域为通孔。 特别地,所述第一模块为网络模块,所述第二模块为服务器机箱。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中第一模块装入或退出第二模块时的有效作用力为弹性卡勾受到定位柱相对于定位孔的滑移方向的作用力,通过在勾指部内穿设手指,方便手指施力,且勾指部导引手指朝着定位柱相对于定位孔的滑移方向施力,手指的施力尽可能转化成有效作用力,方便手指轻松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卡扣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卡扣固定装置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卡扣固定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定位柱滑移至定位孔的较小孔径端时的平面视图。图7为定位柱滑移至定位孔的较大孔径端时的平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卡扣固定装置20,其用于将第一模块30安装至第二模块40上,所述第一模块30上设有定位柱31,所述第二模块40上设有定位孔41及卡孔42 ;所述定位柱31于定位孔41内滑移并导引第一模块30止位于固定位置,且所述卡扣固定装置20包括弹性卡持件21与拉手22,所述弹性卡持件21固定于第一模块20上,且所述弹性卡持件21上设有弹性卡勾211,在第一模块30到达固定位置时,弹性卡勾211卡持于卡孔42内;所述拉手22固定于第一模块30上,且所述拉手22设有勾指部23以穿设手指并导引手指朝着定位柱31相对于定位孔41的滑移方向施力,所述勾指部23外凸于第一模块30上。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41为阶梯状定位孔,阶梯定位孔的孔径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弹性卡勾211呈楔形。所述拉手22夹持于弹性卡持件21与第一模块30之间。所述弹性卡持件21通过螺丝锁固于第一模块30内侧。所述勾指部23设有方形通孔231,且方形通孔231边缘为接触肋条232。所述第二模块40相对于勾指部23的滑移区域为通孔43。所述第一模块30为网络模块(Dogmatix Module),所述第二模块40为服务器机箱。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安装第一模块30至第二模块40时,先将定位柱31穿过定位孔41的较大孔径端,再用手指作用于勾指部23向里推进第一模块30,定位柱31由定位孔41的较大孔径端滑入定位孔41的较小孔径端,弹性卡勾211弹性挤压于第一模块30与第二模块40之间;当定位柱31止位于定位孔41的较小孔径端时,弹性卡勾211恢复弹性形变并卡持于卡孔42内,阻止第一模块30朝着定位孔41的较大孔径端退出,从而将第一模块30固定于第二模块40上。将第一模块30从第二模块40拆除时,手指作用于勾指部23向外拉出第一模块30,当手指施力大小超出弹性卡勾211的弹性卡持力时,弹性卡勾211挤压变形并不断从卡孔42内脱离,定位柱31由定位孔41的较小孔径端滑入定位孔41的较大孔径端,直至定位柱31到达定位孔41的较大孔径端,便可将第一模块30从第二模块40中移除。本技术中第一模块30装入或退出第二模块40时的有效作用力为弹性卡勾211受到定位柱31相对于定位孔41的滑移方向的作用力,通过在勾指部23内穿设手指,方便手指施力,且勾指部23导引手指朝着定位柱31相对于定位孔41的滑移方向施力,手指的施力尽可能转化成有效作用力,方便手指轻松操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卡扣固定装置,其用于将第一模块安装至第二模块上,所述第一模块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二模块上设有定位孔及卡孔;所述定位柱于定位孔内滑移并导引第一模块止位于固定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固定装置包括: 弹性卡持件,其固定于第一模块上,且所述弹性卡持件上设有弹性卡勾,在第一模块到达固定位置时,弹性卡勾卡持于卡孔内; 拉手,其固定于第一模块上,且所述拉手设有勾指部以穿设手指并导引手指朝着定位柱相对于定位孔的滑移方向施力,所述勾指部外凸于第一模块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为阶梯状定位孔,阶梯定位孔的孔径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勾呈楔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夹持于弹性卡持件与第一模块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持件通过螺丝锁固于第一模块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勾指部设有方形通孔,且方形通孔边缘为接触肋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块相对于勾指部的滑移区域为通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为网络模块,所述第二模块 为服务器机箱。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卡扣固定装置,其用于将第一模块安装至第二模块上,所述第一模块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二模块上设有定位孔及卡孔;所述定位柱于定位孔内滑移并导引第一模块止位于固定位置,卡扣固定装置包括弹性卡持件与拉手,所述弹性卡持件固定于第一模块上,且所述弹性卡持件上设有弹性卡勾,在第一模块到达固定位置时,弹性卡勾卡持于卡孔内;所述拉手固定于第一模块上,且所述拉手设有勾指部以穿设手指并导引手指朝着定位柱相对于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扣固定装置,其用于将第一模块安装至第二模块上,所述第一模块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二模块上设有定位孔及卡孔;所述定位柱于定位孔内滑移并导引第一模块止位于固定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固定装置包括:弹性卡持件,其固定于第一模块上,且所述弹性卡持件上设有弹性卡勾,在第一模块到达固定位置时,弹性卡勾卡持于卡孔内;拉手,其固定于第一模块上,且所述拉手设有勾指部以穿设手指并导引手指朝着定位柱相对于定位孔的滑移方向施力,所述勾指部外凸于第一模块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崇
申请(专利权)人: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