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纠偏装置的吊运支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44231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纠偏装置的吊运支架,尤其涉及一种可将内纠偏装置在沉管管节内进行运放并使其快速通过管节端封门的吊运支架,该吊运支架包括移动支撑座和设置在该移动支撑座上的滑移梁,在该滑移梁上设有起吊装置和跨越行走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起吊装置的设计;可通过起吊装置的起重机构将内纠偏装置吊起,并通过起吊装置的滑移机构使内纠偏装置沿滑移梁作水平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起吊装置很好地解决了内纠偏装置在管节内的吊运问题,简化了装置运送过程,降低了作业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纠偏装置的吊运支架,尤其涉及一种可将内纠偏装置在沉管管节内进行运放并使其快速通过管节端封门的吊运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公路海底隧道是由多个沉管连接而成,沉管的体积和重量相当大,一般其长度大约100-200米,沉管安装在预先铺设好的基床上。各沉管的对接端安装有GINA止水带,GINA止水带起到密封的作用,各个沉管在下沉及对接过程中两端均有端封门密封,对接完成后,两相邻沉管之间的两端封门与所述GINA止水带形成接合腔。沉管对接完成后,虽然接合腔已经密封好,但是新沉放的沉管尾端可能存在轴线偏差,当偏差超过允许值时,就需要对新沉放的沉管进行纠偏。目前解决沉管纠偏的最佳办法是在已安管节和待调整管节间的接合腔内按一定方式布设内纠偏设备,内纠偏设备主要包括大功率千斤顶组及其油泵,并以此实现管节内纠偏;但是,受接合腔内空间限制,对于千斤顶组及油泵的管节内运输和安装难度很大,主要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内纠偏设备不可避免的要穿越管节端封门上的人孔门进入接合部,由于人孔门的尺寸很小,而内纠偏设备相当沉重,所以仅依靠人工搬运,作业难度相当大,作业时间长,且容易出现危险;如何将内纠偏装置快速、安全的在管节应急通道内运送,并最终将其运放至接合腔是目前管节内纠偏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急需提供一种新的内纠偏装置的吊运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纠偏装置的吊运支架,该吊运支架利用起吊装置和跨越行走装置解决内纠偏装置在管节内吊运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内纠偏装置的吊运支架,该吊运支架包括移动支撑座和设置在该移动支撑座上的滑移梁,在该滑移梁上设有起吊装置和跨越行走装置。所述起吊装置包括滑移机构和安装在该滑移机构上的起重机构。所述滑移机构包括滑移平台和设置在滑移平台底部的滑轮,所述滑移梁上设有与所述滑轮对应的滑轨,所述滑移平台通过滑轨结构与所述滑移梁连接。所述起重机构包括安装在滑移平台上的转向吊杆和设置在该转向吊杆上的吊起部件。所述转向吊杆通过转向轴承与所述滑移平台连接。所述起重机构包括设置在滑移平台底端的吊起部件和设置在滑移梁上的滑移孔槽,所述滑移孔槽与所述滑移平台对应设置。所述跨越行走装置包括高度调节机构和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安装在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底端 ,该行走机构上设有行走轮。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液压装置、导向支撑筒、导向滑座,所述液压装置上端与所述滑移梁安装,所述液压装置底端与所述导向支撑筒安装,在所述导向支撑筒上设有导向滑座,该导向滑座与所述滑移梁安装,所述导向支撑筒与所述导向滑座滑动连接,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导向支撑筒底端。所述行走机构通过转向轴承与所述导向支撑筒连接。所述移动支撑座包括装载平车和设置在该装载平车上的支撑立梁,所述移动支撑座通过支撑立梁与所述滑移梁一端安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技术采用起吊装置的设计;可通过起吊装置的起重机构将内纠偏装置吊起,并通过起吊装置的滑移机构使内纠偏装置沿滑移梁作水平移动;当需要吊运内纠偏装置通过人孔门时,滑移梁的端头先伸入并通过人孔门,此时滑移机构先移动至滑移梁尾端,将安放在装载平车上的内纠偏设备吊起;并将其运送至滑移梁端头处,使纠偏设备顺利快速地通过人孔门;本技术的起吊装置很好地解决了内纠偏装置在管节内的吊运问题,简化了装置运送过程,降低了作业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实用新 型采用移动支撑座和跨越行走装置的设计;可实现吊运支架在管节内行走,当吊运支架行走至封端门时,所述跨越行走装置根据人孔门高度进行调整,使跨越行走装置与人孔门高度相适应并跨越人孔门,以实现吊运支架跨越行走;在吊运支架跨越行走过程中,滑移梁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简化了装置运送过程,降低了作业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3、本技术采用转向轴承的设计,使吊运支架不仅可以前后行走,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实现吊运支架的全方位行走;使吊运支架功能更加全面,节省了工时,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跨越行走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起重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行走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中A的局部剖视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中滑移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 (箭头方向为滑移机构移动方向)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内纠偏装置的吊运支架,该吊运支架可解决内纠偏装置在管节内吊运的问题;该吊运支架包括移动支撑座I和水平设置在该移动支撑座上的滑移梁2,在该滑移梁上端面设有起吊装置3,在该滑移梁端头部并排设有两个跨越行走装置4。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支撑座包括装载平车5和设置在该装载平车上的支撑立梁6,所述移动支撑座通过支撑立梁与所述滑移梁尾端安装。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跨越行走装置并排设置的设计,可有效保证吊运支架在行走、转向过程中的稳定性,节省了吊运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起吊装置包括滑移机构和安装在该滑移机构上的起重机构;所述滑移机构包括滑移平台7和设置在滑移平台底部的滑轮8,所述滑移梁上设有与所述滑轮对应的滑轨9,该滑轨上设有限位筋10,所述滑移平台通过滑轨结构与所述滑移梁连接;所述滑移平台前端设有索轮31,所述滑移梁尾端设有与索轮对应的牵引轮32,所述索轮与牵引轮之间连接绞索33,所述牵引轮通过位移驱动电机(属现有技术,图中未显示)控制其转动,从而带动滑移平台沿导轨位移;所述起重机构包括安装在滑移平台上的转向吊杆11和设置在该转向吊杆上的吊起部件12 ;所述转向吊杆通过转向轴承13与所述滑移平台连接,所述转向吊杆通过旋转驱动电机(属现有技术,图中未显示)控制其转向,利用转向吊杆自由转向的功能可实现快速、准确的起吊作业;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起部件是一个环链电动葫芦,该环链电动葫芦包括升降驱动电机、传动机构和链轮,该环链电动葫芦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详细赘述。本技术采用起吊装置的设计;可通过起吊装置的起重机构将内纠偏装置吊起,并通过起吊装置的滑移机构使内纠偏装置沿滑移梁作水平移动;当需要吊运内纠偏装置通过人孔门时,滑移梁的端头先伸入并通过人孔门,此时滑移机构先移动至滑移梁尾端,将安放在装载平车上的内纠偏设备吊起;并将其运送至滑移梁端头处,使纠偏设备顺利快速地通过人孔门;本技术的起吊装置很好地解决了内纠偏装置在管节内的吊运问题,简化了装置运送过程,降低了作业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跨越行走装置包括高度调节机构和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安装在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底端,该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安装架14和设置在行走轮安装架内的行走轮15,在所述行走轮安装架内固定有安装轴16,所述行走轮通过限位轴承(属现有技术,图中未显示)与所述安装轴转动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液压装置17、导向支撑筒18、导向滑座19,所述液压装置上端与所述滑移梁的侧壁安装,所述液压装置底端与所述导向支撑筒安装,在所述导向支撑筒上设有导向滑座,该导向滑座与所述滑移梁的底端安装,所述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纠偏装置的吊运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吊运支架包括移动支撑座和设置在该移动支撑座上的滑移梁,在该滑移梁上设有起吊装置和跨越行走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鸣关秋枫尹海卿翟世鸿高纪兵伍绍博宿发强苏长玺王强岳远征马宗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