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溢油循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2846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4 2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汽车溢油循环器,为中空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中空罐体的中部为柱筒状,两端为逐渐变小的锥形,柱筒部与锥形部平滑过渡连接,溢油循环器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于两锥形部的顶端,溢油循环器的进口中心线和出口中心线在柱筒部中心线的偏下位置设置;中空罐体由相同的两半体相互对焊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在汽车油箱的供油系统中,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溢油流道顺畅,避免油垢沉积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汽车配件,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汽车溢油循环器
技术介绍
汽车溢油循环器安装在汽车油箱的供油系统中,其作用是将加油微量控制的偏差而多出的油流入此溢油循环器中,可避免燃油的不充分燃烧而导致的尾气排放超标,同时避免了能源的浪费,具有环保节能的特点。而现有的汽车溢油循环器由于冲压工艺的限制,其罐体内一般具有死角,溢油流道不顺畅,使用时容易造成油垢沉积,另外,罐体内表面的油漆涂层在死角位置处容易脱落成为沉淀漆,造成不良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溢油流道顺畅,避免油垢沉积优点的汽车溢油循环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 汽车溢油循环器,为中空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中空罐体的中部为柱筒状,两端为逐渐变小的锥形,柱筒部与锥形部平滑过渡连接,溢油循环器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于两锥形部的顶端,溢油循环器的进口中心线和出口中心线在柱筒部中心线的偏下位置设置。中空罐体由相同的两半体相互对焊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中空罐体的两端设计成锥形形状,避免了中空罐体内的死角,这样就使得整个中空罐体内表面所形成溢油流道顺畅,有效避免了油垢的沉积,同时可使中空罐体内表面的油漆涂层质量好,不会出现油漆脱落现象。2.溢油循环器的进口中心线和出口中心线在柱 筒部中心线的偏下位置设置,更有利于溢油的流动。3.中空罐体由相同的两半体相互对焊连接,结构简单,工艺方便。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有如下附图: 图1为汽车溢油循环器的外形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实施例,下面再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其实施例的各有关细节。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溢油循环器,为中空罐体结构,中空罐体的中部为柱筒状1,两端为逐渐变小的锥形,柱筒部I与锥形部2平滑过渡连接,溢油循环器的进口 3和出口4分别设于两锥形部2的顶端;溢油循环器的进口 3中心线和出口 4中心线在柱筒部I中心线的偏下位置设置,两者的偏下距离相同;中空罐体由相同的两半体相互对焊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汽车溢油循环器,整个中空罐体内表面所形成溢油流道顺畅,不具有死角,能有效避免油垢的沉积,同时中空罐体内表面在油漆涂层时可以保证良好的质量,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油漆 脱落现象。。权利要求1.汽车&油循环器,为中空te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中空te体的中部为柱筒状,两端为逐渐变小的锥形,柱筒部与锥形部平滑过渡连接,溢油循环器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于两锥形部的顶端,溢油循环器的进口中心线和出口中心线在柱筒部中心线的偏下位置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溢油循环器,其特征在于:中空罐体由相同的两半体相互对焊连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汽车溢油循环器,为中空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中空罐体的中部为柱筒状,两端为逐渐变小的锥形,柱筒部与锥形部平滑过渡连接,溢油循环器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于两锥形部的顶端,溢油循环器的进口中心线和出口中心线在柱筒部中心线的偏下位置设置;中空罐体由相同的两半体相互对焊连接。本专利技术安装在汽车油箱的供油系统中,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溢油流道顺畅,避免油垢沉积的优点。文档编号B60K15/077GK103241119SQ20131015466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8日专利技术者戴金美 申请人:中精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溢油循环器,为中空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中空罐体的中部为柱筒状,两端为逐渐变小的锥形,柱筒部与锥形部平滑过渡连接,溢油循环器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于两锥形部的顶端,溢油循环器的进口中心线和出口中心线在柱筒部中心线的偏下位置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金美
申请(专利权)人:中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