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入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2567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打入工具,具有:    设在工具主体的下部并打入扣钉的机头部;    接触部件,以能够沿着所述机头部的射出路径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    上部及下部弹簧,设在所述机头部的附近,保持所述接触部件;和    切换装置,使所述接触部件的位置在第1位置、第2位置及第3位置之间切换,其中,所述第1位置为反抗所述上部弹簧而将所述接触部件的下端保持在与所述机头部的前端大致相同的上方位置上的位置,第2位置为反抗所述下部弹簧而将所述接触部件的下端保持在比所述机头部的前端更向下方突出的下方位置上的位置,第3位置为不限制所述接触部件的移动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打钉机或螺钉打钉机等打入工具中的能够在无需按压行程方式(以下称作无行程方式)和接触方式之间切换的打入工具,特别涉及打入工具的接触机构。
技术介绍
打入工具是将钉或螺钉等扣钉打入到木材或混凝土中。存在以下方式的打入工具:接触方式,能够沿着具有扣钉射出路径的机头部滑动地设置,通过将接触部件(一般称为接触臂或接触机头)压在被打入件上才开始起动打入工具;和无行程方式,不必按压即可起动打入工具。接触方式的打入工具,仅在将能够沿着具有钉射出路径的机头部相对移动的接触部件压在被打入件上时,使起动上述打入工具的触发器阀的起动操作有效。接触部件,始终被弹簧施力,使其比机头部的前端更向打入方向突出,当打入扣钉时,通过将接触部件的前端压在被打入件上直至机头部的前端碰到被打入件的打入部而相对地向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一侧移动,通过该移动检测出机头部的前端碰到被打入件并使触发器的操作有效。仅在这时起动打入工具。相对于此,无行程方式,将接触部件保持在上止点侧并使其不比机头部的前端突出,如果将机头部的前端贴靠在被打入件上而对触发器进行拉动操作,则打入工具起动。当未贴靠在被打入件上而拉动触发器时,仅接触部件突出,触发器的操作无效。因此,作业效率良好。另外,特开2002-283253号公报公开了具有将接触部件固定在上-->止点附近的按压单元的打钉机。接触方式,由于接触部件被弹簧施力,使其比机头部的前端更向打入方向突出,所以当压在被打入件上时,其以弹簧载荷以上的力有力地压住。弹簧载荷较大,在使作业者确认非错误动作的方面是有效的,对于作业者而言,也不知不觉间掌握了这种按压击打的操作。但是,由于接触部件被弹簧施力,以使其比机头部的前端更向打入方向突出,因此当压在被打入件时其以弹簧载荷以上的力有力地压住。因此,在将销钉打入踢脚板的槽的情况下,由于机头部的前端变细,以与上述槽扣合,所以有时会因按压时的冲击而在被打入件的表面产生损伤、压痕等。因此,作为打入钱的安全作业,必须以略大于弹簧力的力压住接触部件,要求作业者加倍注意按压力的增减,因此导致作业麻烦。相对于此,在无行程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按压接触部件的动作,因此作业效率良好。但是,由于接触部件保持在上止点上,所以最初将接触部件的前端贴靠在被打入件上时,完全没有弹簧的缓冲性,因此在打入到像上述踢脚板等装饰材料那样柔软的被打入件中时,不能避免造成损伤或凹痕。而且,无行程方式的特征在于,由于是起动用触发器阀的触发器阀杆的下端扣合在配置于触发器的接触杆的一端枢轴支撑部和另一端之间的中间部的上部的结构,所以即使触发器动作较小,也可以获得较大的接触部件自身的行程。但是相反地,在这一点上对于这种方式而言也存在缺点。即,由于接触部件是上下较长的一体结构,所以如果在打钉时拉动触发器,虽然触发器的动作直接传递至接触部件,但是接触部件的前端靠在被打入件上而不动。因此,只轻微拉动触发器即把触发器阀杆压入,打钉机起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未将打钉机的机头部足够有力地压在被打入件上的期间即起动打钉机,所以在-->其反作用力下打钉机上抬,不仅未将钉充分地打入,而且产生使打钉机以把手为中心转动的力矩,因而有可能产生打入不良或压曲等,导致打入动作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根据作业种类及作业场所自由地切换动作方式的打入工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提供一种打入工具,当采用无行程方式时,使触发器的拉动操作有富余而使打入动作稳定,从而能够改善操作性或作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其打入工具,具有:设在工具主体的下部并打入扣钉的机头部;接触部件,以能够沿着所述机头部的射出路径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上部及下部弹簧,设在所述机头部的附近,保持所述接触部件;和切换装置,使所述接触部件的位置在第1位置、第2位置及第3位置之间切换,其中,所述第1位置为反抗所述上部弹簧而将所述接触部件的下端保持在与所述机头部的前端大致相同的上方位置上的位置,第2位置为反抗所述下部弹簧而将所述接触部件的下端保持在比所述机头部的前端更向下方突出的下方位置上的位置,第3位置为不限制所述接触部件的移动的位置。在第1位置上,由于将接触部件保持在上方位置上,所以在打入时,使接触部件的前端与被打入件接触而拉动触发器即可。这样,可以以不需要对接触部件进行按压操作的无行程方式进行操作。因此,在要进行滑动打击动作,即在要沿着被打入件的表面、在使机头部的前端贴靠的状态下拖曳着打入时、或在高处而处于难以按压的姿势时等情况下,由于按压不需要弹簧载荷,所以作业效率良好。-->在第2位置处,由于将接触部件保持在下方位置上,所以在打入时,能够仅在将接触部件压在被打入件上以后对触发器进行拉动操作时才实际地打入。由于通过触发器阀的阀杆使上述接触部件进一步反抗下部弹簧向下方移动,所以即使拉动触发器也不起动。因此,能够以接触方式进行作业,从而确保了安全性。而且,在向地板材料打榫时等情况下,当以从上方施加必要程度以上的载荷的姿势进行打钉作业时,采用接触方式,提高了缓冲性,通过提高按压载荷而对打钉机施加必要程度以上的载荷,所以能够有效防止因反作用力而偏离对准部位,从而能够准确地对准打击。在第3位置上,由于接触部件保持在上下两个弹簧之间,所以其本身具有缓冲性,实际打入时的接触部件的行程较短即可,因而容易控制按压时的作用力。因此,在将扣钉打入材料柔软的被打入件时,也不易造成损伤或凹痕,并且操作性也良好。这样,由于可以自由选择切换利用接触部件进行的动作方式,所以可以与作业种类或场所对应地,根据精加工、作业的迅速、可靠的打入等实时实地的作业重要性进行最佳的打入,因而十分便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其打入工具,将所述上部弹簧和下部弹簧设在与所述接触部件一体地上下移动的共同的轴体上;所述切换装置,具有:切换槽,在配置在所述轴体外侧的罩体上,与所述第1位置、第2位置以及第3位置对应地形成;和切换杆,与所述轴体一起上下移动,且以能够与所述切换槽扣合的方式设置。因此,通过利用切换杆使上述轴体上下移动而与扣合槽扣合,能够容易地使接触部件在第1位置、第2位置或第3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其打入工具,可以将所述-->接触部件分成上部接触部件和下部接触部件;分别对这些上部及下部接触部件向上方施力;使一端枢轴支撑在所述触发器上的接触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上部接触部件的上端扣合,使其中央部与所述触发器阀的阀杆扣合;并且,当所述接触部件的下端处于与所述机头的前端大致相同的位置时,在所述上部接触部件的下端与下部接触部件的上端之间形成间隙;上拉所述触发器时,所述接触杆以与所述阀杆的前端扣合的部分为中心转动,使所述上部接触部件向下方移动所述间隙的量而与下部接触部件的上端扣合;当所述接触部件能够向下方移动时,所述接触杆以与所述阀杆的前端扣合的部分为支点转动;当所述接触部件不能向下方移动时,所述接触杆以与所述上部接触部件的前端扣合的部分为支点转动而将所述阀杆向上方压入。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可以使上部接触部件的弹簧载荷比下部接触部件的弹簧载荷小,所以对触发器进行拉动操作时的上部接触部件的压入载荷较轻,进而与下部接触部件变成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打入工具,具有:设在工具主体的下部并打入扣钉的机头部;接触部件,以能够沿着所述机头部的射出路径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上部及下部弹簧,设在所述机头部的附近,保持所述接触部件;和切换装置,使所述接触部件的位置在第1位置、第2位置及第3位置之间切换,其中,所述第1位置为反抗所述上部弹簧而将所述接触部件的下端保持在与所述机头部的前端大致相同的上方位置上的位置,第2位置为反抗所述下部弹簧而将所述接触部件的下端保持在比所述机头部的前端更向下方突出的下方位置上的位置,第3位置为不限制所述接触部件的移动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工具,所述上部弹簧和下部弹簧,设在与所述接触部件一体地上下移动的共同的轴体上;所述切换装置具有:切换槽,在配置在所述轴体外侧的罩体上,与所述第1位置、第2位置以及第3位置对应地形成;和切换杆,与所述轴体一起上下移动,且以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窪浩二
申请(专利权)人:美克司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