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入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23946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打入工具,在气体燃烧式打入工具中,为了防止其不小心的打入动作而具备接触臂。以往,由于接触臂的前端部形成为圆环形并以包围打入部位的周围的状态配置,所以存在打入部位的视认性降低而难以使用的问题。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以具备同样功能的接触臂、并提高打入部位的视认性为目的。在打入通路(21)的左右侧方配置接触臂(30、30),将其前端的检测部(31、31)配置成能够在与射出口(22)的打入轴线(J22)不同的轴线(J31、J31)上在ON位置和OFF位置之间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打钉机等打入工具。技术背景在以压缩空气、燃烧气体等作为动力源的打入工具中,为了防止其不小心的打入 动作而进行研究。例如公知有如下技术,在射出口的周围配置被称作接触臂的检测部件的 前端部(检测部),将该接触臂的前端部按压在打入材料上而未使其对射出口相对地进行 击打时,使用者所进行的打入操作(例如开关杆的勾动操作)无效,无法进行打入操作。在大多情况下,上述接触臂具备处于在供打入用具打击的打入通路(驱动件引导 部)的前端的周围卷绕的状态的圆环部、从该圆环部延伸至用于进行打入操作的触发器形 式的开关杆附近的动作臂部,因而该接触臂配置成能够分别沿着驱动引导部的侧方进行击 打。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239731号公报但是,在现有的接触臂中,由于射出口的周围是以将驱动引导部的前端围起的状 态配置了圆环部的圆环双层构造,所以相应地驱动件引导部的前端部变粗而无法看清被打 入材料的打入部位,结果使用者需要以不舒畅的姿势窥视打入部位,在这一点上存在该打 入工具的视认性以及使用性能受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在打入时 不损害打入部位视认性的接触臂的打入工具。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权利要求范围的各项所记载的结构的打入工具。根据技术方案1的打入工具,由于接触臂的检测部是在与射出口(打入通路)不 同的轴线上移动的结构,所以该检测部不是像以往那样处于卷绕在射出口的周围的状态, 而是配置在向其侧方偏离的位置,因此打入部位的视认性不会被接触臂的检测部妨碍,因 而使用者能够以舒适的姿势目视打入部位而能够有效地进行打入作业。根据技术方案2的打入工具,例如在利用左右的检测部的仅一个检测部的移动使 ON操作有效的情况下、在左右的检测部双方移动到ON位置时使ON操作有效的情况下等,能 够配合作业方式使接触臂区别移动状态而起作用。根据技术方案3或4的打入工具,如果左右的一个检测部移动到ON位置,则另一 个检测部也一体地移动到ON位置,因此能够进行使该打入工具相对于被打入材料倾斜放 置着进行的倾斜打入。 与此相对,根据技术方案5的打入工具,左右一对检测部相互独立且能够在ON位 置和OFF位置之间移动,左右一个检测部向ON位置移动,而另一个检测部还是位于OFF位 置不变,使用者的ON操作无效而不能进行打入动作。仅在左右的检测部都移动到ON位置 的情况下使用者的ON操作有效而进行打入动作。由此,能够禁止仅一个检测部向ON位置4移动,而另一个检测部位于OFF位置不变的倾斜打入。在该情况下,仅在将打入工具相对于 被打入材料笔直地按压而使左右双方的检测部同时移动到ON位置的状态下,使用者的ON 操作才有效而进行打入动作(直角打入)。另外,对于左右一对检测部,在采用相互独立且能够在ON位置和OFF位置之间移 动的结构的情况下,如果仅一个检测部向ON位置移动,则也能够使使用者的ON操作有效而 进行倾斜打入。根据技术方案6的打入工具,接触臂的检测部以能够在ON位置和OFF位置之间移 动的状态支承在设于驱动件引导部的前端的引导圆筒内,该检测部的内周孔作为打入通路 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因此该检测部的内周孔前端作为射出口发挥作用而打出打入件。由此, 与以往按照包围具有射出口的驱动件引导部的外周的方式配置接触臂的结构相比,能够减 少射出口的视认性被该检测部妨碍。根据技术方案7的打入工具,与检测部的主体部的连接是借助动作杆完成的,因 此通过将具有圆环形状的检测部的范围(大小)设为必要最小限度,能够最小限度地构成 引导筒部的轴向的范围而实现驱动件引导部周边的紧凑化并确保打入件射出口的视认性。根据技术方案8的打入工具,由于能够利用接触臂的动作进行所谓的防空打,所 以能够实现驱动件引导部和打入件钉仓周边结构的紧凑化并使该打入工具具有防空打功 能。根据技术方案9的打入工具,将检测部的范围设为必要最小限度并通过动作杆进 行对该检测部的主体部的连接,且通过借助检测杆而利用检测部的动作进行防空打,因此 能够实现驱动件引导部和打入件钉仓周边结构的紧凑化,并能够确保打入件射出口的视认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入工具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中从箭头(II)方向观察打入工具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打入工具的(III)-(III)线剖视图。本图表示接触臂位于OFF位置 的状态。图4是图1中打入工具的(III)-(III)线剖视图。本图表示接触臂位于ON位置 的状态。图5是从主体部卸下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接触臂和可动汽缸后的作为装配零件 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入工具的前端部、且驱动件引导部周边的立 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入工具的前端部、且驱动件引导部周边的立 体图。图8是从主体部卸下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接触臂和可动汽缸后的作为装配零件 的状态的立体图。符号说明W. · ·打入材料;η. · ·打入件;1...打入工具;2. · ·主体部;3. · ·手柄部;4. · ·打入件钉仓;4a...供给口 ;4b...推板;4c...限制突部;5...开关杆;6...可动汽缸; 7...燃烧室阀;10...活塞;11...驱动件;12...汽缸;12a...燃烧室;13...搅拌风扇; 14...风扇电机;15...储气瓶;16...火花塞;18...风扇开关;19...点火开关;20...驱 动件引导部;21...打入通路;22...射出口 ;23...支承孔;30...接触臂(第一实施方 式);31...检测部;32...动作板;33...压缩弹簧;40...接触臂(第二实施方式); 41...检测部;42...动作杆;43...检测杆;44...结合环;46...动作板。具体实施方式接着,基于图1 图8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 及的打入工具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该打入工具1例示了将通过可然性气体的燃烧 (燃烧气体)得到的推力利用为打击力的气体燃烧式打钉机。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在用于 防止该打入工具1的不小心的误动作的接触臂30方面具有特征,而打入工具1的基本结构 方面与现有公知的结构同样即可,本实施方式中未作特别变更,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该打入工具1具备主体部2,其内装有通过燃料气体的推力进行往复运动的活塞 10;驱动件引导部20,其以从主体部2的下部向下方(打入方向前侧)延伸的状态设置;手 柄部3,其以从主体部2的侧部向侧方延伸的状态设置;和打入件钉仓4,其以从手柄部3的 前端架设至驱动件引导部20的状态设置。活塞10被收容在内装于主体部2的汽缸12内。用于打击打入件n(参照图3、4) 的细长板状的驱动件11,以从活塞10的下面中心向下方变长延伸的状态安装。驱动器11 的下部侧进入到驱动引导部20的打入通路21内。该打入通路21沿着驱动件引导部20的 大致中心的轴线J22设置。从打入件钉仓4向该打入通路21内一个一个地供给打入件η。 该打入通路21的下端部成为供打入件η打出的射出口 22。因而,上述轴线J22成为射出口 22的打入轴线。打入件η被在图1中朝下移动(向下运动)的驱动件11打击而从射出口 22射出,直接打入打入材料W。在主体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主体部,其通过使用者的ON操作进行打入动作;驱动件引导部,其对通过该主体部的打入动作而向打入方向前侧移动的打入件打击用的驱动件进行引导;和接触臂,其用于检测所述使用者的ON操作是有效还是无效,该接触臂具备检测部,所述检测部被支承为能够在向比所述驱动件引导部前端的射出口更靠打入方向前侧突出的OFF位置、和不突出的ON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检测部位于所述OFF位置时,所述使用者的ON操作无效而不能进行所述主体部的打入动作,所述检测部被支承为能够在与所述射出口不同的轴线上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9-9-25 2009-220313;JP 2009-12-28 2009-2974661.一种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主体部,其通过使用者的ON操作进行打入动作;驱动件引导部,其对通过该主体部的打入动作而向打入方向前侧移动的打入件打击用 的驱动件进行引导;和接触臂,其用于检测所述使用者的ON操作是有效还是无效,该接触臂具备检测部,所述检测部被支承为能够在向比所述驱动件引导部前端的射出 口更靠打入方向前侧突出的OFF位置、和不突出的ON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检测部位于所述 OFF位置时,所述使用者的ON操作无效而不能进行所述主体部的打入动作, 所述检测部被支承为能够在与所述射出口不同的轴线上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相对于所述射出口左右设置一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的检测部在打入方向后端部相互结合而一体地在所述ON位置和所述OFF位 置之间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的检测部在打入方向前端部相互结合而一体地在所述ON位置和所述OFF位 置之间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左右独立且设置为能够在所述ON位置和所述OFF位置之间移动,当该两检 测部移动到所述ON位置时ON操作有效,当一个检测部位于OFF位置时ON操作无效。6.一种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主体部,其通过使用者的ON操作进行打入动作;驱动件引导部,其具备打入通路,用于对通过该主体部的打入动作而向打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角田信幸石川直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