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入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7936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打入工具,在打钉机等打入工具中,在射出口附近配置限制打入件的位置或倾斜的引导部件,由此即使是头部细小的钉也能够从射出口的中央笔直打出,但该引导部件特别需要进一步提高支承部的耐冲击性。在本说明中,以提高引导部件的耐冲击性为目的。在将引导部件(10)转动支承在驱动件引导部(4)的转动支轴(11)的周围夹装缓冲部件(12、12),利用该缓冲部件(12、12)吸收钉(n)碰撞时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者手持使用的例如压缩空气驱动式的打钉机等打入工具
技术介绍
例如压缩空气驱动式的打入工具,具备主体部,其内装有通过压缩空气进行往复 运动的活塞;驱动件引导部,其以在主体部的下部突出的状态设置,具有供安装于活塞的打 入件打击用的驱动件插通的打入通路;手柄部,其从主体部的侧部向侧方延伸;和钉仓,其 能够装填一个一个地供给至打入通路内的多个打入件。如果用指尖勾动操作在手柄部的基部附近设置的扳机形式的开关杆,则向主体部 的汽缸上室供给压缩空气而使活塞向下移动。当活塞借助压缩空气的推力向下移动时,驱 动件在打入通路内向下移动,在其向下移动中途一个打入件η被打击而从射出口打出。在这种打入工具中,打入件的长度和粗细(头部的大小)通常与多个种类的打入 工具对应。另一方面,打入件被打击而向下移动的打入通路的直径(粗细)是固定的。因 此,在还与粗的打入件对应的打入通路内,细的打入件的前端位置易于产生偏差。特别是, 打入件越短在打入通路内越易于倾斜,根据情况不同打入件的头部相对驱动件的前端产生 错位而无法以正确的姿势被打击,结果存在成为打入不良的原因的情况。以往,已知有为了使打入件的射出位置和射出姿势稳定而在射出口设置引导部件 的技术。在下述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与现有的引导部件相关的技术。这些现有的引导部件 构成为,可转动地支承于射出口,且使转动前端侧进入打入通路内在使打入通路宽度变窄 的方向上对其施加弹性力。根据这种引导部件,与被打击而从射出口射出之前的打入件的 前端或头部抵接来限制打入件的位置或姿势(倾斜),由此即使是细的打入件或短的打入 件也可以以稳定的位置和姿势被打出。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4-5467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33987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330366号公报但是,存在对于现有的引导部件仍应进一步改良的问题。引导部件,由于被驱动件 打击而向下移动的打入件以较大的冲击发生碰撞,所以特别对转动支承部反复施加较大的 冲击。以往,对于该转动支承部的耐冲击性不作特别考虑,在这一点上需要提高该引导部件 的耐久性。此外,并不限定于通常的打入动作,例如在打入通路内产生打入件堵塞的现象 (所谓的阻塞)的情况下,会特别对转动支轴从与通常不同的方向施加较大的冲击,因此需 要提高此时的耐冲击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限制打出的打入件的位置和打出姿势的引导部件的 耐久性。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各方面所记载的结构的打入工具。根据第一方面记载的打入工具,在打入通路内的向下移动中途将打入件与引导部 件抵接,主要限制其前端位置和打出姿势(倾斜)。向引导部件施加与打入件抵接时的冲 击。相对于此,在转动支承引导部件的转动支轴的周围设置冲击吸收用的缓冲部件,由此提 高该引导部件的耐冲击性。据此,能够提高该引导部件相对每次打入动作时反复被施加在 引导部件上的冲击的耐久性。作为缓冲部件,例如能够使用圆环形状的橡胶环、聚氨酯套筒等弹性体。根据第二方面记载的打入工具,引导部件经由转动支轴被转动支承在具有前端成 为射出口的打入通路的筒形驱动件引导部上。因此,在引导部件与转动支轴之间、或转动支 轴和驱动件引导部之间、或对上述双方设置缓冲部件,由此吸收施加于引导部件的冲击。根据第三方面记载的打入工具,通过使用圆环形状的缓冲部件,能够吸收从相对 其轴线的所有方向施加的冲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耐冲击性。特别是根据圆环形状的缓 冲部件,能够针对所谓的阻塞发生时的冲击发挥较高的耐冲击性。根据第四方面记载的打入工具,关于引导部件的绕驱动件引导部轴线的位置,是 在把持手柄部的通常的把持姿势下转动支承在使用者的跟前侧。因此,与配置在与跟前侧 相反侧(该打入工具的背面侧)或左右侧部的结构相比不会妨碍使用者观察打入部位,能 够确保该打入部位的视认性。根据第五方面记载的打入工具,能够以简单且廉价的结构将引导部件向打入通路 侧施力。根据第六方面记载的打入工具,主要对于打入工具的前端位置和倾斜(打入姿 势)限制所有方向的位置和倾斜,能够具有向该打入通路的中心引导的向心功能,因此能 够进一步提高该引导部件的引导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打入工具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图1的(II )部放大图,是射出口附近的放大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截面图,是引导部件及其周边的截面图。图4是从图3中箭头(IV )方向观察引导部件及其周边的侧视图。符号说明如下1...打入工具(压缩空气式打钉机);2...主体部;3...手柄部;3a...软管连 接插头;4...驱动件引导部;4a...打入通路;4b...射出口 ;4c...支承底座部;4d...支 承孔;5. · ·钉仓;6. · ·开关杆;7. · ·活塞;8. · ·驱动件;9. · ·接触杆;10. · ·引导部件; IOa...引导部;IOb...支承部;IOc...引导面(圆弧形状的弯曲面);IOd...支承孔; IOe...施力底座部;11...转动支轴;Ila...凸缘部;lib...小径部;12...缓冲部件; 13...挡圈;14...垫圈;15...压缩弹簧;η...打入件;W...打入材料;J...打入通路的中 心轴线。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基于图1 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 打入工具1的整体。本实施方式的打入工具1,关于用于在射出口附近引导打入件η的引导4部件10具有特征,而关于其他作为打入工具的基本结构未作特别变更,因此省略详细的说 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部件或结构的上下方向,设定打入件η的打入方向(图1中 的下侧)为下侧,其相反方向为上侧。该打入工具1是压缩空气驱动式的打钉机,具备内装有活塞7的主体部2 ;从主 体部2的侧部向侧方较长地延伸的手柄部3 ;以从主体部2的下部向下方突出的状态设置 的筒形驱动件引导部4 ;和以架设于手柄部3和驱动件引导部4之间的状态安装的钉仓5。在活塞7的下面侧安装有打击用的驱动件8。驱动件8是细长的棒状部件,从活 塞7的下面中心向下方较长地延伸。驱动件8的前端部进入驱动件引导部4的打入通路4a 内。在手柄部3的前端连接有作为驱动源的压缩空气供给用的通气软管。在图中仅示 出通气软管连接用的插头3a。在手柄部3的基部附近配置有供使用者用指尖勾动操作的 扳机形式的开关杆6。通过该开关杆6的勾动操作向主体部2供给压缩空气。如果向主体 部2供给压缩空气,则活塞7向下移动而使驱动件8在打入通路4a内向下移动,在其向下 移动中途打入件η的头部被该驱动件8打击。被打击的打入件η从驱动件引导部4的下端 的射出口 4b被打出。打出的打入件η打入到打入材料W中。在驱动件引导部4上设有接触杆9。该接触杆9以沿着驱动件引导部4能够上下 位移的方式被支承。该接触杆9的上部达到开关杆6附近。此外,该接触杆9在从射出口 4b稍微突出的状态下被施力。当使接触杆9与打入材料W抵接并按压该打入工具1时,该 接触杆9相对于驱动件引导部4相对向上移动,从而使开关杆6的勾动动作变得有效。如 果不是将接触杆9按压在打入材料W上并使其相对向上移动的状态,则开关杆6的勾动动 作无效,能够预先防止主体部2的不小心的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入工具,其用驱动件打击供给到驱动件引导部的打入通路内的打入件的头部,使所述打入件在所述打入通路内向下移动并从射出口打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件引导部上设置有引导所述打入件的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借助打入方向上侧的转动支轴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驱动件引导部上,且向使转动前端侧进入所述打入通路内的方向施力,在所述转动支轴的周围设置有冲击吸收用的缓冲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上润一小宫行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