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入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11521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3 0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入工具。例如在具备排气返回构造的打螺钉机中,当将排气通路大径化来提高输出时,则因返回气体的不足而发生动作不良,所以以往高输出化存在界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即便将排气通路大径化来提高排气效率,也能充分确保返回气体量,从而消除以往的高输出化的界限。通过将排气通路(26)大径化来实现高输出化。另一方面,在该排气通路(26)上设置排气阀(20),在活塞返回时利用该排气阀(20)收缩排气通路(26),从而能够消耗足够量的返回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进行动作的打螺钉机等打入工具
技术介绍
例如,上述的压缩空气式打螺钉机是一边用螺丝刀头对供给到打入引导部的一个螺钉的头部进行击打,一边使该螺钉向拧紧方向旋转来进行拧紧的打螺钉机,其具备内装有活塞和旋转的气动电机的工具主体部,其中,活塞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进行往复运动。上述打入引导部设置于工具主体部的打入方向前端。气动电机与活塞一体进行往复运动,在其输出轴上安装有螺丝刀头。螺丝刀头的前端部到达打入引导部内。在打入引导部同时设置有与工具主体部的打入动作连动地动作的螺钉供给部和容纳有多个螺钉的螺钉匣。在工具主体部的侧部设有供使用者把持的手柄部,并且在该手柄部的基部附近设有供使用者用指尖操作的扳机形式的开关杆。当对开关杆进行拉动操作时压缩被供给到空气工具主体部的活塞上室,从而活塞向下移动,并且气动电机旋转而进行螺钉的打入。当解除对开关杆的拉动操作时,供给到活塞上室侧的压缩空气流入到活塞下室侧,从而活塞以及气动电机一体返回到上止点。流入到活塞下室侧的压缩空气(返回气体)的一部分,除流入到螺钉供给部而作为输送螺钉的动力源利用之外,主要经过排气通路被释放到大气中。对于这种打螺钉机,提出了一种具备能够切换用于将螺钉打入木材的打木模式和用于将螺钉打入钢板的打钢板模式的功能的打螺钉机。在前者的打木模式下,输出较低的打入力以降低打入时的反作用力、或者避免螺纹牙的打入(不是利用气动电机旋转螺钉来拧紧该螺钉,而是像钉子那样打入),而在后者的打钢板模式下输出比打木模式大的打入力。以往,作为用于切换打入力的方法,除公知有切换向活塞上室供给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的技术之外,还在下述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通过切换活塞下室的排气效率来切换输出模式的技术。下述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输出模式切换技术,利用了当使与活塞下室连通的排气通路的口径变化时由于排气效率发生变化而使活塞向下运动的速度变化的原理,构成为, 在工具主体部设置具有大小两个排出口的旋转板,当切换该旋转板的位置将排气通路的排出口的口径切换到大径孔(打钢板模式)时则提高活塞下室的排气效率,其结果活塞向下运动的速度加快,从而对螺钉的击打力变得比打木模式大;当将旋转板的位置切换到小径孔侧(打木模式)时则排出口的口径成为小径从而降低活塞下室的排气效率,其结果活塞的向下运动的速度变慢,从而击打力变小。此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打入工具中,作为在打入完成后用于使活塞从下止点返回到上止点的返回气体,采用了利用供给到活塞上室的用于产生击打力的压缩空气的排气返回方式。该排气返回方式构成为,在打入完成后不是将活塞上室的压缩空气保持原状地排出,而是使该压缩空气暂时流入到活塞下室,并将其一部分作为活塞返回用压缩空气利用,而将剩余的压缩空气经过排气通路排出。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983号公报如此,在作为采用排气返回方式,并通过切换排气通路的口径大小来切换输出模式的结构的打入工具中,对以往打钢板模式的输出的进一步提高存在界限。在采用上述的排气返回方式的情况下,当为了实现高输出化而将排气通路大径化来提高排气效率时,则打入完成后大部分从活塞上室流入到活塞下室的压缩空气会经过排气通路而排出,其结果打入完成后用于使活塞返回到上止点的返回气体不足,而有可能发生活塞无法返回至上止点这样的动作不良的问题。因此,采用以往的排气返回方式的结构, 通过排气通路的大径化来实现高输出化存在界限。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例如在采用排气返回方式的打入工具中,通过充分确保活塞下室内的返回气体,并且将排气通路大径化来提高排气效率,从而能够实现打入力的进一步高输出化。上述课题通过以下的专利技术来解决。第1专利技术的打入工具,使活塞下室经排气通路排气,并且利用供给到活塞上室的压缩空气使活塞向下运动而产生打入力,其中,具备排气阀,该排气阀在上述活塞向下运动时开放上述排气通路,在上述活塞向上运动时收缩上述排气通路。按照第1专利技术,通过将排气通路大径化来提高活塞下室的排气效率,从而能够实现打入力的高输出化。排气通路根据排气阀的动作使其有效通气面积变化。在活塞向上运动时排气阀向收缩侧动作从而排气通路被小径化,另一方面在活塞向下运动时排气阀向打开侧动作从而排气通路被大径化。因此,即便将排气通路大径化来实现打入力的高输出化,也由于打入完成后排气阀的动作使得排气通路被缩小,因此适当地抑制活塞下室的排气效率,由此能够使返回气体充分流入到活塞下室内,使活塞可靠地返回至上止点。第2专利技术的打入工具在第1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具备输出模式切换机构,该输出模式切换机构通过手动操作使上述排气通路的排气口的口径变化以使上述打入力变化。根据第2专利技术,例如通过手动操作输出模式切换调节盘使排气口的大小变化,由此能够对打入力较小的打木模式和打入力更大的打钢板模式进行切换。与该输出模式切换机构进行的模式切换不同,在一次打入动作中,利用排气阀在适当的时机对排气通路进行收缩,从而在活塞向下运动时获得巨大的打入力,另一方面在活塞向上运动时在活塞下室内确保足够量的返回气体,从而避免该打入工具的动作不良。第3专利技术的打入工具在第1或第2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具备排气返回构造,该排气返回构造构成为使供给到上述活塞上室的压缩空气经过返回气体通路流入到上述活塞下室,并将该压缩空气的一部分作为用于使上述活塞返回到上止点的返回气体利用,而将剩余部分经过上述排气通路排出。根据第3专利技术,在具备所谓的排气返回构造的打入工具中,通过利用排气阀在活塞向上运动时收缩排气通路,由此能够在活塞下室确保充分的返回气体,避面该打入工具的动作不良,因此通过将排气通路进一步大径化来实现该打入工具的高输出化,从而能够消除以往的界限。第4专利技术的打入工具在第3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构成为利用上述返回气体通路内的返回气体使上述排气阀向收缩方向动作。按照第4专利技术,在具备排气返回构造的打入工具中,利用打入完成后经过返回气体通路从活塞上室流入到活塞下室的返回气体使排气阀向收缩侧动作,由此在适当的时机抑制活塞下室的排气效率。第5专利技术的打入工具在第1 第3中任一项所述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构成为具备将活塞上室相对于蓄能室进行开闭的顶置阀,并利用关闭该顶置阀的压缩空气,使上述排气阀向收缩方向动作。按照第5专利技术,代替利用上述排气返回构造中的返回气体通路内的返回气体使排气阀向收缩侧动作的结构,而利用打入完成后使顶置阀向关闭侧动作的压缩空气使排气阀向收缩侧动作,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活塞下室的排气效率,利用足够量的返回气体使活塞可靠地返回到上止点。上述结构还能够适用于不具备排气返回构造的打入工具。第6专利技术的打入工具在第3或第4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使上述排气通路与上述返回气体通路合流。根据第6专利技术,与彼此独立地设置排气通路和返回气体通路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通路结构的简化,并且容易将排气通路进一步大径化。第7专利技术的打入工具在第1 第6中任一项所述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所述打入工具是内装有利用上述压缩空气进行动作的气动电机,通过上述活塞的向下运动来击打螺钉, 并且使上述气动电机旋转来拧紧上述螺钉的打螺钉机。可以将第1 第6中任一项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结构适用于所谓的打螺钉机。因此,第1 第6中任一项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结构,还能够适用于未内装这种气动电机的打入工具、例如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荒田宪石川直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