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导轮组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0831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8 0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漆包机上位于退火炉与涂漆设备之间的转向导轮组件装置,该转向导轮组件装置包括转向导轮组及支架,支架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边和第二边的延伸方向分别与走出退火炉的行线的走线方向构成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夹角,且第一边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边的延伸方向之间构成一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夹角,转向导轮组包括多个转向导轮,多个转向导轮分别沿第一边、第二边相应地安装在所述支架的第一边、第二边上。行线通过支架后距离变大,省去了中间助力,减少了行线的弯曲,更利于行线的品质,同时也节省了生产成本,降低了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导轮组件装置
技术介绍
在漆包线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从退火炉到循环涂漆这一段行线之间的距离有变化,需要使用导轮使得行线之间的距离变大。现有技术中,平放式的转向导轮组件装置很难完成转向,一般会将退火炉倾斜放置,并在退火炉的出口处增加助力辊筒,以防止行线在此处拉伸和卡断,因此在具体应用中有较大的局限性,需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放式的转向导轮组件装置,其操作方便,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漆包机上的转向导轮组件装置,其位于退火炉与涂漆设备之间,该转向导轮组件装置包括转向导轮组及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和第二边的延伸方向分别与走出退火炉的行线的走线方向构成大于O度小于90度的夹角,且第一边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边的延伸方向之间构成一大于O度小于180度的夹角,所述转向导轮组包括多个转向导轮,多个所述的转向导轮分别沿第一边、第二边相应地安装在所述支架的第一边、第二边上。相邻的转向导轮按不同高度设于所述支架上。 所述转向导轮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上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安装槽孔,所述轴承通过所述安装槽孔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多个安装槽孔分别均匀地排列在所述支架的第一边、第二边上。所述转向导轮的外边缘具有向所述转向导轮中心方向凹陷形成的导轮槽。在所述支架的出线方向的外侧设有与所述支架上所述转向导轮相匹配的第二转向导轮组。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从退火炉到循环涂漆这一段的行线通过支架后行线之间的距离变大,省去了中间助力,减少了行线的弯曲,更利于行线的品质,更利于员工操作,同时也节省了生产成本,降低了能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转向导轮结构示意图其中,1、转向导轮2、行线3.支架31.第一边32.第二边4、转向导轮组5、第二转向导轮组6、槽孔6、轴承8、导轮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而本专利技术不受以下实施例的范围限制。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要求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漆包机上的转向导轮组件装置,其位于退火炉与涂漆设备之间,该转向导轮组件装置包括转向导轮组(4)及支架(3),所述支架(3)包括第一边(31)和第二边(32),所述第一边(31)和第二边(32)的延伸方向分别与走出退火炉的行线(2)的走线方向构成大于O度小于90度的夹角,且第一边(3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边(32)的延伸方向之间构成一大于O度小于180度的夹角,所述转向导轮组(4)包括多个转向导轮(I),多个所述的转向导轮(I)分别沿第一边(31)、第二边(32)相应地安装在所述支架(3)的第一边(31)、第二边(32)上。相邻的转向导轮(I)按不同高度设于所述支架(3)上。所述转向导轮(I)通过轴承(7 )安装在所述支架(3 )上。所述支架(3 )上的第一边(31)和第二边(32)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安装槽孔(6),所述轴承(7)通过所述安装槽孔(6)设置在所述支架(3)上。多个安装槽孔(9)分别均匀地排列在所述支架(3)的第一边(31)、第二边(32)上。所述转向导轮(I)的外边缘具有向所述转向导轮(I)中心方向凹陷形成的导轮槽(8)。在所述支架(3)的出线方向的外侧设有与所述支架(3)上所述转向导轮(I)相匹配的第二转向导轮组(5)。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具体应用中,行线(2)从该转向导轮组件装置的右侧向左侧移动。在该装置右侧的行线之间的距离较小,行线(2)经过该装置上的转向导轮(I)时,行线(2)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行线(2)之间的距离变大,且行线(2)卡于导轮(6)的导轮槽(8)中,防止行线(2)在移动时滑落。由于转向导轮(I)按不同高度设于支架(3)上,也增加了行线(2)之间的距离。当行线(2)经过第二转向导轮组(5)时,行线(2)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在该装置左侧的行线(2)相互平行,且行线(2)之间的距离较装置右边的行线(2)之间的距离大,以满足下一步作业流程的需要。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做了详尽的描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漆包机上的转向导轮组件装置,其位于退火炉与涂漆设备之间,该转向导轮组件装置包括转向导轮组(4)及支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包括第一边(31)和第二边(32),所述第一边(31)和第二边(32)的延伸方向分别与走出退火炉的行线(2)的走线方向构成大于O度小于90度的夹角,且第一边(3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边(32)的延伸方向之间构成一大于O度小于180度的夹角,所述转向导轮组(4)包括多个转向导轮(I),多个所述的转向导轮(I)分别沿第一边(31)、第二边(32)相应地安装在所述支架(3)的第一边(31)、第二边(32)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地转向导轮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转向导轮(I)按不同高度设于所述支架(3)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地转向导轮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导轮(I)通过轴承(7)安装在所述支架(3)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地转向导轮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上的第一边(31)和第二边(32)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安装槽孔(6),所述轴承(7)通过所述安装槽孔(6)设置在所述支架(3)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地转向导轮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安装槽孔(9)分别均匀地排列在所述支架(3)的第一边(31)、第二边(32)上。6.如权利要求4所述地转向导轮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导轮(I)的外边缘具有向所述转向导轮(I)中心方向凹陷形成的导轮槽(8)。7.如权利要求1所述地转向导轮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3)的出线方向的外侧设有与所述支架(3)上所述转向导轮(I)相匹配的第二转向导轮组(5)。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漆包机上位于退火炉与涂漆设备之间的转向导轮组件装置,该转向导轮组件装置包括转向导轮组及支架,支架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边和第二边的延伸方向分别与走出退火炉的行线的走线方向构成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夹角,且第一边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边的延伸方向之间构成一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夹角,转向导轮组包括多个转向导轮,多个转向导轮分别沿第一边、第二边相应地安装在所述支架的第一边、第二边上。行线通过支架后距离变大,省去了中间助力,减少了行线的弯曲,更利于行线的品质,同时也节省了生产成本,降低了能耗。文档编号H01B13/00GK103236325SQ20131014254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3日专利技术者陈本能, 张 成, 张永才, 熊国建, 陈祥灿 申请人:吴江市神州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漆包机上的转向导轮组件装置,其位于退火炉与涂漆设备之间,该转向导轮组件装置包括转向导轮组(4)及支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包括第一边(31)和第二边(32),所述第一边(31)和第二边(32)的延伸方向分别与走出退火炉的行线(2)的走线方向构成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夹角,且第一边(3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边(32)的延伸方向之间构成一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夹角,所述转向导轮组(4)包括多个转向导轮(1),多个所述的转向导轮(1)分别沿第一边(31)、第二边(32)相应地安装在所述支架(3)的第一边(31)、第二边(3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本能张成张永才熊国建陈祥灿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神州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