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非导电材料的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03121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7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导电材料的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一种非导电材料的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装置,其包括一电源、一机床主轴、一夹持在机床主轴上的工具电极、一辅助电极、一盛有电解液的加工槽和一用来固定工件且放置在加工槽中的绝缘基座;对工具电极进行绝缘处理以及对非导电材料进行打孔加工,在对工件进行加工前,先通过电化学反应和电解电火花的共同作用在工具电极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铝绝缘膜;机床主轴带动经绝缘处理后的工具电极运动到工件需要加工的位置;在工具电极底面与工件表面之间发生的放电和磨削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对工件的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广泛应用于非导电材料的打孔和铣削加工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导电材料的加工方法及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非导电材料的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石英、玻璃和工程陶瓷等非导电材料具有耐磨、耐热、耐腐蚀等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微机电系统、微流体系统、生物医学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这些材料通常具有硬脆性,而且不导电,所以很难用传统的切削方法或常规的电火花加工技术进行加工。其它加工方法如激光加工、超声加工和金刚石砂轮磨削加工也各有弊端。近些年,非导电材料的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该技术利用导电的工具电极和电解液之间放电时产生的高温来实现非导电材料的去除加工。加工时,工具电极和辅助电极均浸入电解液中(电解液通常为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或硝酸钠溶液),并分别连接电源的负极和正极。通电后,两电极附近发生电化学反应,其中,工具电极表面产生气体薄膜,气体薄膜使工具电极和电解液之间绝缘,继而在电压的作用下,工具电极表面和电解液之间发生放电,利用放电产生的高温将非导电材料去除。该方法要求浸入电解液中的电极表面全部被气体薄膜覆盖,否则不能发生放电。但该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完整的气体薄膜不容易产生,因为浸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导电材料的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一电解电火花复合加工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电源、一机床主轴、一夹持在机床主轴上的工具电极、一辅助电极、一盛有电解液的加工槽和一用来固定工件且放置在加工槽中的绝缘基座;电源的正极连接辅助电极,电源的负极通过机床主轴连接工具电极的一端;2)对工具电极进行绝缘处理的过程,其包括以下步骤:①通过机床主轴将工具电极悬在电解液的液面以上,辅助电极置于电解液中;②通过电源给机床主轴和辅助电极之间施加直流或脉冲电压;③机床主轴带动工具电极逐渐向下运动并使工具电极进入电解液中;④在电化学反应、电解电火花的共同作用下,电解液中的铝离子以氧化铝的形式迅速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福柱王津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