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模具燕尾槽检测装置,属于模具检测用工装器械领域。包括由第一、第二侧壁和底壁构成的底座,在第一、第二侧壁间构成滑动腔,底壁位于滑动腔的底部,底壁的两端各构成底壁端面;盖板,两侧分别与第一、第二侧壁的顶表面固定,在盖板的一端开设活动测量块探入孔、另一端开设固定测量块探入孔;活动测量块,其上构成第一燕尾槽测量头;固定测量块,其上构成第二燕尾槽测量头;弹簧,设置在滑动腔的中部;活动测量块手柄,与活动测量块的一端连接;固定测量块手柄,与固定测量块的一端连接,一个底壁端面由第一、第二最大公差面构成,两者间构成公差判定范围台阶。体积小且轻,方便携带;避免超差而保证初模质量;检测效率高;适应性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模具检测用工装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模具燕尾槽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上面提及的玻璃模具主要指与口模相配合的初模(初模也称初型模),由此而可知玻璃模具燕尾槽主要指初模上的燕尾槽。如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知,初模是用于成型玻璃制品的瓶罐初型料泡的模具,在制造中空的玻璃容器制品时,作为吹制和冲压出雏形所用的工具,使玻璃料初步分布而为最终成型提供保障。玻璃模具初模燕尾槽的具体作用是定位和导向,初模燕尾槽的合理公差能确保口模与其定位准确,具体表现为无合缝线及毛刺,也就是业界所称的无翻边现象。然而,如果初模燕尾槽超出了合理的公差范围,那么会暴露出翻边现象 ,使瓶罐类玻璃容器的口部质量受到影响,严重时导致报废。基于并不限于的上述理由,玻璃模具生产厂商通常需对初模燕尾槽的公差范围进行严格的检测,并且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必须一个不漏,一件不疏地全面检测,也就是说不作抽检,因为抽检存在偶然性合格而不能代表所有初模的燕尾槽公差范围均满足要求的情形。已有技术中,玻璃模具生产厂商对玻璃模具燕尾槽即初模燕尾槽(以下同)的测量方式主要由以下三种:一是采用卡尺测量,该方法是用卡尺对燕尾槽的宽度进行比对测量,然而,由于此尺寸一端位于平面,而另一端位于两直线呈150°的相交处,因此测量误差大(误差通常在0.1-0.3 mm)不足以可靠保证燕尾槽的尺寸精度,存在难以与口模良好配合之虞,尤其,由于卡尺测量全凭检测者人为控制与判断,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检测经验、责任感乃至情绪波动的影响;二是采用投影仪测量,具体是使用影像投影仪对初模燕尾槽部位进行取线投影,该方法的测量精度可达到0.01-0.02 mm,可以保障与口模的优异配合效果,但是,由于投影仪为精密仪器,通常安置于远离生产场所的半封闭工作室内,于是需由工人将初模搬运至投影仪所在的场所,从而不仅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影响检测效率。尤其,因投影从校样到取点测量每片模具(初模以两个半模的形态出现)所耗时间冗长,通常约为IOmin左右,检测效率十分低下;三是采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三坐标测量虽有精确度无可挑剔之长处,但是投资成本高达数十乃至上百万元(RMB计),并非能由普通的企业所承受,并且测量效率较低,每片初模需花费约5min的时间。上述对初模燕尾槽的测量长期以来困扰于业界并且期取解决而迄今为止始终未能解决,尤其是在目前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得以弥补前述不足的技术启示。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经过了长期而有益探索与设计,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携带而藉以满足对生产场所在线检测要求、有利于检测者方便而快捷地依据检测结果而判定初模燕尾槽误差是否超范围而藉以保障初模的质量、有益于显著缩短检测时间而藉以提高检测效率和有便于适应对不同规格的初模燕尾槽进行检测而藉以避免受规格变化制约的玻璃模具燕尾槽检测装置。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玻璃模具燕尾槽检测装置,包括由第一、第二侧壁和底壁构成的一底座,第一、第二侧壁彼此在长度方向保持并行,并且在第一、第二侧壁之间构成有一自一端贯通至另一端的一滑动腔,底壁位于滑动腔的底部,该底壁的两端各构成有一底壁端面;一盖板,该盖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与第一侧壁的长度方向顶表面固定,而盖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与第二侧壁的长度方向的顶表面固定,并且在盖板的一端开设有一活动测量块探入孔,而另一端开设有一固定测量块探入孔;一活动测量块,该活动测量块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滑动腔内,并且位于滑动腔的一端,在该活动测量块上构成有一第一燕尾槽测量头,该第一燕尾槽测量头与所述活动测量块探入孔相对应,并且探出活动测量块探入孔;一固定测量块,该固定测量块定位在所述的滑动腔内,并且位于滑动腔的另一端,在该固定测量块上构成有一第二燕尾槽测量头,该第二燕尾槽测量头与所述固定测量块探入孔相对应,并且探出固定测量块探入孔,其中,第一、第二燕尾槽测量头的方向彼此相反;一弹簧,该弹簧设置在所述滑动腔的中部,并且该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测量块朝向所述固定测量块的一端端面接触,而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测量块朝向活动测量块的一端端面接触;一活动测量块手柄,该活动测量块手柄与所述活动测量块背对所述固定测量块的一端端面连接,并且伸展到所述滑动腔外;一固定测量块手柄,该固定测量块手柄与固定测量块背对活动测量块的一端端面连接,并且伸展到滑动腔外,所述底壁的两端的底壁端面中的其中一个底壁端面由第一最大公差面和第二最大公差面构成,第一、第二最大公差面之间构成有一公差判定范围台阶。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侧壁朝向所述固定测量块的一端的顶表面上开设有一第一定位销凹槽,在第二侧壁朝向固定测量块的一端的顶表面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一定位销凹槽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定位销凹槽,在固定测量块上开设有一第三定位销凹槽,在该第三定位销凹槽内设置有一定位销的中部,定位销的一端置入第一定位销凹槽内,另一端置入第二定位销凹槽内。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的定位销的横截面形状呈矩形时,所述的第一、第二定位销凹槽以及第三定位销凹槽为U形凹槽;当定位销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时,第一、第二定位销凹槽以及第三定位销凹槽为半圆形凹槽。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的第一最大公差面为最大正公差面时,则所述的第二最大公差面为最大负公差面;当第一最大公差面为最大负公差面时,则第二最大公差面为最大正公差面。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公差判定范围台阶由所述的第一最大公差面高出所述的第二最大公差面的程度构成,或者由第二最大公差面高出第一最大公差面的程度构成。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公差判定范围台阶的宽度为0.08-0.10 mm。在本实用新 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公差判定范围台阶的宽度为0.09 mm。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整体体积小并且质量轻,因而可以方便携带并且配备于生产现场,满足对初模燕尾槽的测量要求;之二,由于当要对初模燕尾槽测量时,只要将初模与第一、第二燕尾槽测量头相配合,并且依据活动测量块的端面与第一最大公差面或者与第二最大公差面的对应程度判定初模燕尾槽是否处于允许的公差范围,因而可避免超差而保证初模质量;之三,由于每检测一枚初模所花费的时间仅需40-60S,因而检测效率高;之四,由于可适合于对不同规格的初模的燕尾槽检测,因而适应性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应用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应用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请参见图1和图2,在图1中给出了一底座1,该底座I由第一、第二侧壁11、12和底壁13构成,第一、第二侧壁11、12在长度方向彼此保持并行,并且第一、第二侧壁11、12之间的间距构成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模具燕尾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第二侧壁(11、12)和底壁(13)构成的一底座(1),第一、第二侧壁(11、12)彼此在长度方向保持并行,并且在第一、第二侧壁(11、12)之间构成有一自一端贯通至另一端的一滑动腔(14),底壁(13)位于滑动腔(14)的底部,该底壁?(13)的两端各构成有一底壁端面(131);一盖板(2),该盖板(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与第一侧壁(11)的长度方向顶表面固定,而盖板(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与第二侧壁(12)的长度方向的顶表面固定,并且在盖板(2)的一端开设有一活动测量块探入孔(21),而另一端开设有一固定测量块探入孔(22);一活动测量块(3),该活动测量块(3)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滑动腔(14)内,并且位于滑动腔(14)的一端,在该活动测量块(3)上构成有一第一燕尾槽测量头(31),该第一燕尾槽测量头(31)与所述活动测量块探入孔(21)相对应,并且探出活动测量块探入孔(21);一固定测量块(4),该固定测量块(4)定位在所述的滑动腔(14)内,并且位于滑动腔(14)的另一端,在该固定测量块(4)上构成有一第二燕尾槽测量头(41),该第二燕尾槽测量头(41)与所述固定测量块探入孔(22)相对应,并且探出固定测量块探入孔(22),其中,第一、第二燕尾槽测量头(31、41)的方向彼此相反;一弹簧(5),该弹簧(5)设置在所述滑动腔(14)的中部,并且该弹簧(5)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测量块(3)朝向所述固定测量块(4)的一端端面接触,而弹簧(5)的另一端与固定测量块(4)朝向活动测量块(3)的一端端面接触;一活动测量块手柄(6),该活动测量块手柄(6)与所述活动测量块(3)背对所述固定测量块(4)的一端端面连接,并且伸展到所述滑动腔(14)外;一固定测量块手柄(7),该固定测量块手柄(7)与固定测量块(4)背对活动测量块(3)的一端端面连接,并且伸展到滑动腔(14)外,所述底壁(13)的两端的底壁端面(131)中的其中一个底壁端面(131)由第一最大公差面(1311)和第二最大公差面(1312)构成,第一、第二最大公差面(1311、1312)之间构成有一公差判定范围台阶(13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剑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东方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