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白粉煅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96720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钛白粉煅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换热器和蒸发器;换热器设有尾气入口、尾气出口、以及位于尾气入口和尾气出口之间的换热管,换热管的一端为第一热媒入口、另一端为第一热媒出口;蒸发器设有进水口、蒸汽出口、以及位于进水口和蒸汽出口之间的热媒管,热媒管的一端为第二热媒入口、另一端为第二热媒出口;第一热媒入口与第二热媒出口连通,第一热媒出口与第二热媒入口连通,换热管和热媒管形成供热媒循环流动的管路空间。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后,可使钛白粉煅烧尾气温度大为降低,可减少后续喷淋的喷水量,同时能有效回收余热,实现节能减排。(*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钛白粉煅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属于节能环保

技术介绍
据申请人所知,在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中,从回转窑排出的煅烧尾气主要成分为N2、02、CO2,以及大量的H2O蒸汽等,同时含有反应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酸雾气体,并夹带少量的钛白粉尘。据测定,以煤气作燃料时,每生产I吨钛白粉,排放的尾气量约有15000-20000Nm3,尾气的温度约400°C;每Nm3尾气中含三氧化硫约10g,二氧化硫约0.5g,二氧化钛粉尘约0.15g。钛白粉煅烧尾气温度很高,一般在400°C左右,目前大多采用直接循环水喷淋脱硫降温的方法,使尾气降温至60 70°C后再进入洗涤塔等后续设备。但是,这种处理方法会造成大量的热量浪费,热量得不到有效利用。同时,由于尾气含湿量大,并含有酸雾气体、硫氧化物、钛白粉粉尘等,对降温设备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若直接对该尾气进行余热回收,用来产蒸汽或者产热水等,存在很大的露点腐蚀风险;但如果要将余热回收设备的受热面温度控制在酸露点以上,则尾气温度只能降到330°C左右,余热利用不充分,而且当钛白粉生产用回转窑炉负荷波动时,换热设备仍然存在露点腐蚀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钛白粉煅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可避免出现露点腐蚀,同时使尾气余热得到充分利用。为了达到以上目 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钛白粉煅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换热器和蒸发器;其特征是,所述换热器设有尾气入口、尾气出口、以及位于尾气入口和尾气出口之间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为第一热媒入口、另一端为第一热媒出口 ;所述蒸发器设有进水口、蒸汽出口、以及位于进水口和蒸汽出口之间的热媒管,所述热媒管的一端为第二热媒入口、另一端为第二热媒出口 ;所述第一热媒入口与第二热媒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热媒出口与第二热媒入口连通,所述换热管和热媒管形成供热媒循环流动的管路空间。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如下:优选地,还包括连通第二热媒出口和第二热媒入口的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设有流量控制器,所述流量控制器具有检测第一热媒入口处热媒温度的第一感温探头、以及检测尾气出口处尾气温度的第二感温探头。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呈直立筒状,所述尾气入口、尾气出口分别位于换热器的上端、下端;所述换热管回旋盘绕,所述第一热媒入口、第一热媒出口均位于换热器侧面,且所述第一热媒入口位于第一热媒出口的下方。优选地,所述蒸发器的进水口位于蒸发器下部侧面,所述蒸汽出口位于蒸发器顶部;所述热媒管的第二热媒入口位于第二热媒出口的下方。优选地,所述蒸发器还设有连通第一热媒出口和第二热媒入口的热媒进室、连通第二热媒出口和第一热媒入口的热媒出室,所述热媒进室位于热媒出室的下方。优选地,所述蒸发器底部还设有排污口。优选地,所述第一热媒入口经第一管路与第二热媒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热媒出口经第二管路与第二热媒入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或第二管路设有热媒泵。本技术采用分体式结构,热媒在换热器和蒸发器中循环流动,将从尾气吸收的热量用于加热水并形成蒸汽,只要控制热媒温度高于尾气露点温度,即可在保证充分利用尾气余热的同时避免出现露点腐蚀。采用本技术的结构后,可使钛白粉煅烧尾气温度大为降低,可减少后续喷淋的喷水量,同时能有效回收余热,实现节能减排。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钛白粉煅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换热器I和蒸发器2 ;换热器I设有尾气入口 1-1、尾气出口 1-2、以及位于尾气入口 1-1和尾气出口 1-2之间的换热管1-3,换热管1-3的一端为第一热媒入口 3-1、另一端为第一热媒出口 3-2 ;蒸发器2设有进水口 4-1、蒸汽出口 4-2、以及位于进水口 4-1和蒸汽出口 4-2之间的热媒管4_3,热媒管4-3的一端为第二热 媒入口 5-1、另一端为第二热媒出口 5-2 ;第一热媒入口 3-1与第二热媒出口 5-2连通,第一热媒出口 3-2与第二热媒入口 5-1连通,换热管1-3和热媒管4_3形成供热媒循环流动的管路空间。这样,热媒在换热管1-3和热媒管4-3形成的管路空间中循环流动,将从尾气吸收的热量用于加热水并形成蒸汽;由于采用分体式结构,只要控制热媒温度高于尾气露点温度,即可在保证充分利用尾气余热的同时避免出现露点腐蚀。还包括连通第二热媒出口 5-2和第二热媒入口 5-1的旁通管路6,旁通管路6设有流量控制器6-1,流量控制器6-1具有检测第一热媒入口 3-1处热媒温度的第一感温探头6-2、以及检测尾气出口 1-2处尾气温度的第二感温探头6-3。这样,流量控制器6-1可根据第一热媒入口 3-1处热媒温度、尾气出口 1-2处尾气温度与预定温度的比较结果,来调节旁通管路6的热媒分流量,进而调节进入换热器换热管1-3的热媒流量,使换热器换热管1-3的换热面管壁温度始终保持在尾气露点温度以上,进一步地有效避免出现露点腐蚀。此外,换热器I呈直立筒状,尾气入口 1-1、尾气出口 1-2分别位于换热器I的上端、下端;换热管1-3回旋盘绕,第一热媒入口 3-1、第一热媒出口 3-2均位于换热器I侧面,且第一热媒入口 3-1位于第一热媒出口 3-2的下方。蒸发器2的进水口 4-1位于蒸发器2下部侧面,蒸汽出口 4-2位于蒸发器2顶部;热媒管4-3的第二热媒入口 5-1位于第二热媒出口 5-2的下方。蒸发器2还设有连通第一热媒出口 3-2和第二热媒入口 5-1的热媒进室7_1、连通第二热媒出口 5-2和第一热媒入口 3-1的热媒出室7-2,热媒进室7-1位于热媒出室7_2的下方。蒸发器2底部还设有排污口 4-4。第一热媒入口 3-1经第一管路8与第二热媒出口 5-2连通,第一热媒出口 3_2经第二管路9与第二热媒入口 5-1连通,第一管路8或第二管路9设有热媒泵10。使用时,在换热器I中,尾气温度由约400°C降温至约280°C,然后可进入循环水喷淋脱硫降温;同时,热媒由约250°C加热至约280°C,并进入蒸发器2。在蒸发器2中,热媒放热降温,蒸发器内冷水吸热变成蒸汽外供,降温后的热媒再次进入换热器I中进行吸热。如此循环,即实现对钛白粉煅烧尾气余热的回收利用。经本实施例装置处理的钛白粉煅烧尾气温度大为降低,可减少后续喷淋的喷水量,同时能有效回收余热,实现节能减排。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 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钛白粉煅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换热器和蒸发器;其特征是,所述换热器设有尾气入口、尾气出口、以及位于尾气入口和尾气出口之间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为第一热媒入口、另一端为第一热媒出口 ;所述蒸发器设有进水口、蒸汽出口、以及位于进水口和蒸汽出口之间的热媒管,所述热媒管的一端为第二热媒入口、另一端为第二热媒出口;所述第一热媒入口与第二热媒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热媒出口与第二热媒入口连通,所述换热管和热媒管形成供热媒循环流动的管路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钛白粉煅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连通第二热媒出口和第二热媒入口的旁通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钛白粉煅烧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换热器和蒸发器;其特征是,所述换热器设有尾气入口、尾气出口、以及位于尾气入口和尾气出口之间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为第一热媒入口、另一端为第一热媒出口;所述蒸发器设有进水口、蒸汽出口、以及位于进水口和蒸汽出口之间的热媒管,所述热媒管的一端为第二热媒入口、另一端为第二热媒出口;所述第一热媒入口与第二热媒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热媒出口与第二热媒入口连通,所述换热管和热媒管形成供热媒循环流动的管路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平彭友谊李菊香江静李冬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华电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