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臂及具有其的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2314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臂及具有其的起重机。该起重臂包括主臂和与前述主臂连接的副臂,前述起重机臂还包括:旋转驱动装置,设置在前述主臂的头部,前述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前述副臂向前述主臂的前方展开;安装调节装置,设置在前述主臂和前述副臂之间,前述安装调节装置用于在前述副臂的非工作状态下连接前述主臂和前述副臂。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起重臂中设置有旋转驱动装置和安装调节装置,既可以在副臂的非工作状态下将副臂方便、稳定地安装在主臂上,又可以在副臂的工作状态下快速、方便地展开副臂,操作简便,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臂及具有其的起重机,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主臂和副臂的起重机臂及具有其的起重机。
技术介绍
目前,当起重机臂的主臂的高度不能满足需要时,可以在主臂上连接副臂,达到往更高处提升物体的目的。副臂虽然可以增加起吊高度,但是起重吨位会相应的下降。副臂通常有桁架臂、箱形臂以及桁架臂和箱形臂的组合等各种形式,副臂在主臂上的布置方式包括布置在主臂的侧面或下面两种。现有起重机的副臂在非工作状态时通常安装在主臂的侧面或者下面,工作状态时需要将副臂从主臂的侧面或者下面拆下来,然后再连接在主臂的前方。在副臂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通常需要通过人力或者结合叉车等工具来进行操作,费时费力,劳动强度高。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臂及具有其的起重机,该起重臂操作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起重机臂,包括主臂和与前述主臂连接的副臂,前述起重机臂还包括:旋转驱动装置,设置在前述主臂的头部,前述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前述副臂向前述主臂的前方展开;安装调节装置,设置在前述主臂和前述副臂之间,前述安装调节装置用于在前述副臂的非工作状态下连接前述主臂和前述副臂。进一步地,前述安装调节装置包括:主臂连接件,设置于前述主臂上;副臂连接件,设置于前述副臂上;中间连接件,连接前述主臂连接件和前述副臂连接件。`进一步地,前述副臂连接件为第一 U形件;前述主臂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 U形件和第一板状件;前述中间连接件为连接轴;前述第一 U形件的两个U形臂上和前述第一板状件上均具有允许前述连接轴穿过的孔。进一步地,前述连接轴为台阶轴,前述连接轴的最小段从前述第一 U形件的其中一个U形臂伸出、并安装有锁紧螺母,前述连接轴的最大段的外径大于前述第一板状件的通孔的内径。进一步地,前述连接轴还包括外径小于前述最大段但大于前述最小段的中间段,弹性件的第一端抵靠前述第一 U形件的靠近前述最小段的U形臂的内侧,前述弹性件的第二端抵靠前述中间段和前述最大段过渡处的台阶。进一步地,前述第一 U形件的至少一个U形臂上设有紧定螺钉,前述紧定螺钉用于连接前述U形臂和前述连接轴。进一步地,前述旋转驱动装置为摆动液压缸;前述起重机臂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螺栓,前述螺栓用于在前述副臂的工作状态时将前述副臂的尾部连接至前述摆动液压缸。进一步地,前述副臂还通过一个或多个销轴连接至前述主臂。进一步地,前述副臂包括基本副臂和相对于前述基本副臂伸缩的一个或多个伸缩副臂。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具有起重机臂,前述起重机臂为根据前述第一个方面中任一项前述的起重机臂。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起重臂中设置有旋转驱动装置和安装调节装置,既可以在副臂的非工作状态下将副臂方便、稳定地安装在主臂上,又可以在副臂的工作状态下快速、方便地展开副臂,操作简便,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起重机臂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安装调节装置的正面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安装调节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起重机臂在副臂处于工作状态一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起重机臂在副臂处于工作状态二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明确限定或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的起重机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起重机臂包括主臂10、基本副臂20和伸缩副臂30。其中,主要由基本副臂20和伸缩副臂30共同构成了该起重机臂的副臂。基本副臂20可以是箱型结构,也可以为桁架臂形式,伸缩副臂30 —般为箱形臂。参照图1,伸缩副臂30和伸缩油缸21均可以安装在基本副臂20的内部,伸缩副臂30能通过伸缩油缸21实现伸缩副臂30的伸缩,从而在主臂10高度达不到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通过伸缩副臂30提升起重高度。伸缩副臂30可以为一节伸缩副臂,也可以为两节伸缩副臂,甚至两节以上的伸缩副臂。可以根据伸缩副臂的数量多少来决定伸缩油缸的个数,以及其他实现伸缩的形式。本实施例中以一节伸缩副臂30为例进行说明。图1中,起重机的副臂通过安装调节装置60设置于主臂10的下方。安装调节装置60可以调节副臂相对于主臂10的安装位置和安装预紧程度,其具体结构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此外,副臂还可以通过销轴22连接到主臂10的合适位置上,从而进一步确保副臂和主臂10之间的稳定连接。销轴2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主臂10的头部设置有摆动液压缸50。在副臂的工作状态下,副臂的根部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螺栓40连接到摆动液压缸50。此时,摆动液压缸50理论上可以带动副臂实现360°范围内任何幅度的转动,但是本技术中基于安装位置和实际需要的考虑,转动幅度范围设置在180°以内。由此,副臂可以通过摆动液压缸50实现在180°范围内任意角度的变幅。图2是本技术的安装调节装置的正面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安装调节装置的俯视图。如图2和3所示,安装调节装置包括第一 U形件61、第二 U形件62和第一板状件63。其中,第一 U形件61作为副臂连接件,其包括底面和分别与底面焊接的两个U形臂,所述底面的下表面可以通过例如焊接的方式连接至副臂。第二 U形件62也包括底面和两个U形臂,它们可以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所述两个U形臂的上表面可以通过例如焊接的方式连接至主臂。第一板状件63可以焊接在第二 U形件62的底面的下表面,并朝着副臂的方向延伸。由此,第二 U形件62和第一板状件63共同构成了主臂连接件。第一 U形件61的两个U形臂和第一板状件63上均形成有通孔,连接轴64可以从这些通孔中穿过,从而将第一 U形件61和第一板状件63连接在一起,进而将主臂和副臂连接在一起。由此,连接轴64构成了中间连接件。如图2所示,在第一 U形件61的右侧可以通过焊接设置第二板状件68,第二板状件68还可以焊接在副臂上。第一板状件63和第二板状件68具有相互配合的结 构,例如凹陷面或凸起面,从而可以为第一 U形件61和第二 U形件62之间的连接定位。连接轴64可以为台阶轴,如图2和3所示,其外径从右向左分为逐渐减小的大、中、小三段,其最小段从第一 U形件61的左边的U形臂穿过并向左伸出,锁紧螺母65与所述伸出端螺纹连接;其最大段的外径大于第一板状件63的通孔的内径,从而该最大段不能从第一板状件63的通孔中穿过。锁紧螺母65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与第一 U形件61的U形臂之间还可以套设垫圈。例如弹簧之类的弹性件67可以套设在连接轴64上,弹性件67的左端抵靠着第一 U形件61的左边的U形臂的内侧,其右端抵靠着连接轴64的最大段和中间段过渡处的台阶,由此,通过调节弹性件67和锁紧螺母65的位置,就可以调节连接轴64上第一 U形件61和第二 U形件62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调整主臂和副臂之间的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机臂,包括主臂(10)和与所述主臂(10)连接的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臂还包括:旋转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主臂(10)的头部,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副臂向所述主臂(10)的前方展开;安装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主臂(10)和所述副臂之间,所述安装调节装置用于在所述副臂的非工作状态下连接所述主臂(10)和所述副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满楼刘荣张建军朱志东李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