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军柱式海洋平台起重机防后倾装置,包括L形状的防后倾支架,该防后倾支架为2个,相对对称布置安装在与将军柱式海洋平台起重机的将军柱通过轴承实现转动连接的中间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中间体焊接在所述门架的桁架与滑轮组支架之间,在所述防后倾支架的前端有带凹槽的缓冲橡胶块,所述缓冲橡胶块的前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成82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海洋平台起重机防后倾装置,不仅能防止海洋平台起重机在变幅过程中的向后倾翻,解决吊臂臂架与将军柱之间的刚性冲击问题,还能对吊臂臂架产生一定的限位作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平台起重机
,具体涉及一种将军柱式海洋平台起重机防后倾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日益增加、新技术在海洋工程上的应用使得海洋能源的开采成本大大降低,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海洋开发的力度。伴随着海洋开发事业的迅速发展,海洋平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海洋平台起重机作为海洋平台上货物装卸和人员输送不可或缺的生产和安全设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工作状况和使用各种工作姿态。海洋平台起重机的吊臂臂架从水平位置变幅到接近竖直位置时会受到惯性载荷、风载、波浪载荷等载荷的作用,吊臂臂架可能会与将军柱产生较大的刚性冲击,或者在变幅过程中向后倾翻。对于现役的海洋平台起重机在正常工作过程中都会面临上述问题,但目前有关海洋平台起重机防后倾装置设计技术较少,现有的大部分海洋平台起重机仅配备了简单的限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一问题,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效果并不是很好,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将军柱式海洋平台起重机防后倾装置,能有效地防止军柱式海洋平台起重机的吊臂臂架在变幅过程中所发生的向后倾翻危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将军柱式海洋平台起重机防后倾装置,包括L形状的防后倾支架,该防后倾支架为2个,相对对称布置安装在与将军柱式海洋平台起重机的将军柱通过轴承实现转动连接的中间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中间体焊接在所述门架的桁架与滑轮组支架之间,在所述防后倾支架的指向吊臂臂架的主弦杆的前端有带凹槽的缓冲橡胶块,在吊臂臂架变幅过程中后倾到相应的位置时,所述凹槽与所述主弦杆可接触以实现防止吊臂臂架后倾过度,所述缓冲橡胶块的前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成82度。优选的,所述防后倾支架使用螺栓安装在所述中间体上。优选的,所述缓冲橡胶块通过螺栓、螺母、垫片安装在防后倾支架的前端。本专利技术海洋平台起重机防后倾装置,不仅能防止海洋平台起重机在变幅过程中的向后倾翻,解决吊臂臂架与将军柱之间的刚性冲击问题,还能对吊臂臂架产生一定的限位作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海洋平台起重机的防后倾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防后倾支架与中间体安装连接后的主视图;图4为防后倾支架与缓冲橡胶块的连接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防后倾支架与缓冲橡胶块的连接的侧视示意图;图6为中间体的侧视示意图;图7为吊臂臂架的主弦杆与防后倾支架的接触示意图;图8为缓冲橡胶块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将军柱式海洋平台起重机的防后倾装置,安装在将军柱式海洋平台起重机上,作为公知技术,所述将军柱式海洋平台起重机包括转台9,将军柱8,门架2(包括下部的桁架与位于上部的支撑滑轮组20的滑轮组支架),转台9与将军柱8间使用轴承连接,便于转动,门架2通过销轴22与转台9相连,门架2上部通过轴承与将军柱8相连,门架2与转台9可绕将军柱8的轴线360度回转;转台9通过销轴23和螺栓连接吊臂臂架1的底部相转动连接,销轴23起连接和转动作用;吊臂臂架1有主弦杆5,门架2的上端通过滑轮组支架安装有滑轮组20与吊臂臂架1前端的滑轮组(未示出)之间通过钢丝绳(未示出)连接,门架2的结构与吊臂臂架1的结构相似,均由钢管焊接而成。由于
技术介绍
中所述,由吊臂臂架1在变幅过程中会发生后倾,所述本专利技术中,在将军柱式海洋平台起重机上设有防后倾装置,所述防后倾装置包括防后倾支架3,该防后倾支架为2个,相对对称布置安装在可绕将军柱8转动的中间体7上(参见图3所示),所述中间体7焊接在所述门架2的桁架与支撑滑轮组20的滑轮组支架之间,并在防后倾支架3的前端(指向吊臂臂架1的主弦杆5的一端)有缓冲橡胶块4,如图4所示,所述防后倾支架3使用螺栓安装在中间体7上,所述缓冲橡胶块4通过螺栓6、螺母62、垫片61安装在防后倾支架的前端,参见图7所示;所述防后倾支架的缓冲橡胶块4的前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a为成82度(见图5所示),这样可以使得防后倾支架更好地贴合所述的吊臂臂架1的对应的两个主弦杆5,从而实现在吊臂臂架变幅过程中后倾到相应的位置时,所述凹槽与所述主弦杆可贴合接触以实现防止吊臂臂架后倾过度,参见图6所示,具体的,所述中间体7上设有螺栓孔10,用于两个所述防后倾支架3的连接螺栓安装,并通过螺栓和螺母与门架的中间体7相连接固定,其中,所述中间体7与将军柱8通过轴承连接,方便转动,并使门架2相对于所述将军柱8进行转动。参见图6所示,所述中间体7包括上板71与下板72以及连接上板与下板的中间部73,所述中间部的两侧设有所述螺栓孔10,所述中间部的内部通过轴承装置与所述将军柱相转动连接,而实现所述门架1与所述将军柱8相转动连接。所述下板72与门架2的下部焊接连接,所述上板与所述门架的上端设有的滑轮组20的滑轮支架相连接,如图1所示。当海洋平台起重机吊臂臂架变幅到最大角度时,如图1所示,一方面防后倾支架利用将军柱的支撑作用,可以防止吊臂臂架继续后倾而发生倾翻,另一方面缓冲橡胶块4可以减缓吊臂臂架与将军柱8之间的刚性冲击,当危险状况时,可以很好地起到缓冲作用,减小海洋平台起重机的将军柱、门架等结构承受惯性冲击。由上述结构可知,本专利技术不仅能防止海洋平台起重机在变幅过程中向后倾翻,解决吊臂臂架与将军柱之间可能会发生的刚性冲击问题,还能对吊臂臂架的变幅产生一定的限位作用,解决了海洋平台起重机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防后倾支架的主体结构由矩形管、工字钢和钢板焊接而成,其材料均为Q345B;焊接的钢板打有四个螺栓安装孔,具体的,见图4所示,包括由矩形管形成的支架主体30以及设在支架主体30的前端的用于连接缓冲橡胶块4的前端连接板34,采用钢板制作,设在所述支架主体30的后端的用于与所述中间体7连接的由工字型钢形成的连接部31,该连接部31与所述支架主体10呈L形状结构连接,所述连接部31的用于与中间体7相连接的面设有中间体连接板33,采用钢板制作,中间体连接板33上设有对应中间体7上的螺栓孔10的对应的螺栓孔33。本专利技术中,参见图8所示,所述缓冲橡胶块4采用带凹槽设计,中部具有凹槽41,其四角均被切薄,并在被切薄的四角设有螺栓孔42,方便安装螺栓与前端连接板34通过螺栓连接;防后倾支架各部件的连接均采用螺栓连接。本专利技术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海洋平台起重机在变幅过程中向后倾翻,解决了吊臂臂架与将军柱之间的刚性冲击问题,还能对吊臂臂架的变幅产生一定限位作用,再加上海洋平台起重机自身的绳索控制和行程限位器的作用,使得海洋平台起重机吊臂臂架仰角更容易控制,更加安全。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将军柱式海洋平台起重机防后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状的防后倾支架,该防后倾支架为2个,相对对称布置安装在与将军柱式海洋平台起重机的将军柱通过轴承实现转动连接的中间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中间体焊接在所述门架的桁架与滑轮组支架之间,在所述防后倾支架的指向吊臂臂架的主弦杆的前端有带凹槽的缓冲橡胶块,在吊臂臂架变幅过程中后倾到相应的位置时,所述凹槽与所述主弦杆可接触以实现防止吊臂臂架后倾过度,所述缓冲橡胶块的前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成82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将军柱式海洋平台起重机防后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状的防后倾支架,该防后倾支架为2个,相对对称布置安装在与将军柱式海洋平台起重机的将军柱通过轴承实现转动连接的中间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中间体焊接在所述门架的桁架与滑轮组支架之间,在所述防后倾支架的指向吊臂臂架的主弦杆的前端有带凹槽的缓冲橡胶块,在吊臂臂架变幅过程中后倾到相应的位置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峰,李晓,翟佳缘,王鑫,林彬,姜杰,何远评,万淑敏,陈铭博,徐惠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金岸重工有限公司,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