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车的防滑承载式底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0704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工程车领域,是一种工程车的防滑承载式底板。其特征在于采用一块钢板冲压折弯成形,由两块这样的折弯成形板组成一个单元,每个清障车底板由若干个单元板组成;每块折弯成形板,在它的两端有下沉半圆平面,板的表面有防滑凸起的包、竖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单元板,是将两块冲压折弯的板拼接而成,上承托板和下承托板拼接后,由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上承托板和下承托板固定;上承托板和下承托板拼接后的面为承托面。由于采取了本技术方案,防滑性好、重量轻、同时因整车重量的减轻,增加了整车的负载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效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工程车领域,是一种工程车的防滑承载式底板
技术介绍
平板工程车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将故障车辆背载运输至指定地点,从而实现清障作业。因此,背载车辆的承载底板的性能就直接影响着平板清障车的清障作业能力。在国内现有的清障车中,底板一般采用花纹钢板作为板面,下方以型钢作为骨架支撑,这种结构的板面都存在以下缺点:在装载时,故障车辆容易在板上打滑,不利于车辆固定;由于板面的强度要求,不 得不加大型钢的型号和骨架的尺寸,不利于工程车轻量化要求,降低了清障车的整车背载和托举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负载能力强、防滑性能好、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适用广泛的工程车承载式底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采用一块钢板冲压折弯成形,由两块这样的折弯成形板组成一个单元,每个清障车底板由若干个单元板组成;每块折弯成形板,在它的两端有下沉半圆平面,板的表面有防滑凸起的包、竖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单元板,是将两块冲压折弯的板拼接而成,上承托板和下承托板拼接后,由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上承托板和下承托板固定;上承托板和下承托板拼接后的面为承托面。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防滑性好、重量轻、同时因整车重量的减轻,增加了整车的负载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效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单个平板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单个平板单元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防滑凸起的包;2、竖向加强筋;3、横向加强筋;4、下沉半圆平面;5、上承托板;6、下承托板;7、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在图1和图2中,采用一块钢板冲压折弯成形,由两块这样的折弯成形板组成一个单元,每个清障车底板由若干个单元板组成;每块折弯成形板,在它的两端有下沉半圆平面4,是安装吊钩的位置,板的表面有防滑凸起的包1、竖向加强筋2和横向加强筋3,起防滑和加强的作用;单元板,是将两块冲压折弯的板拼接而成,上承托板5和下承托板6拼接后,由支撑板7的两端分别与上承托板5和下承托板6固定;上承托板5和下承托板6拼接后的面为承托面。 清障车底板由·若干个单元板组成。权利要求1.一种工程车的防滑承载式底板,其特征在于采用一块钢板冲压折弯成形,由两块这样的折弯成形板组成一个单元,每个清障车底板由若干个单元板组成;每块折弯成形板,在它的两端有下沉半圆平面(4),板的表面有防滑凸起的包(I)、竖向加强筋(2)和横向加强筋(3);单元板,是将两块冲压折弯的板拼接而成,上承托板(5)和下承托板(6)拼接后,由支撑板(7)的两端分别与上承托板(5)和下承托板(6)固定;上承托板(5)和下承托板(6)拼接后的面为承托面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到工程车领域,是一种工程车的防滑承载式底板。其特征在于采用一块钢板冲压折弯成形,由两块这样的折弯成形板组成一个单元,每个清障车底板由若干个单元板组成;每块折弯成形板,在它的两端有下沉半圆平面,板的表面有防滑凸起的包、竖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单元板,是将两块冲压折弯的板拼接而成,上承托板和下承托板拼接后,由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上承托板和下承托板固定;上承托板和下承托板拼接后的面为承托面。由于采取了本技术方案,防滑性好、重量轻、同时因整车重量的减轻,增加了整车的负载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效能。文档编号B60P3/12GK203093842SQ20132011275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4日专利技术者代金刚, 徐正刚, 李文斌, 李学军 申请人:厦工楚胜(湖北)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程车的防滑承载式底板,其特征在于采用一块钢板冲压折弯成形,由两块这样的折弯成形板组成一个单元,每个清障车底板由若干个单元板组成;每块折弯成形板,在它的两端有下沉半圆平面(4),板的表面有防滑凸起的包(1)、竖向加强筋(2)和横向加强筋(3);单元板,是将两块冲压折弯的板拼接而成,上承托板(5)和下承托板(6)拼接后,由支撑板(7)的两端分别与上承托板(5)和下承托板(6)固定;上承托板(5)和下承托板(6)拼接后的面为承托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金刚徐正刚李文斌李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厦工楚胜湖北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