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最小化的热固性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9704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耗最小化的热固性模具,其具有模架、动模板和定模板,所述动模板和定模板的模仁容置腔中设有模仁,所述模仁内设产品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与模仁容置腔的侧壁之间具有用于隔绝模仁与动模板、定模板之间发生热传递的避空区,所述避空区形成空气隔热层,所述模仁内部设有对模仁单独加热的加热单元,所述模仁与模仁容置腔的侧壁之间安装有若干间隔块和加硬垫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较强的节能效果,且模具使用的安全性大大得到提高,能大幅度的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能耗最小化的热固性模具
技术介绍
热固性模具动模和定模都装有加热棒或高温油等加热装置,成型时模具温度120-160度之间,其实需要加热的只是上模仁和下模仁,只占整套模具的十分之一左右。而现在的模具只是在其表面或者机台工作面加装隔热板防止热量流失,由于钢材都是导热性强的材质,加上整套模具都是精密的组装在一起,变成了整套模具在温度多非常高。其缺点有:1.加热面积大,加热周期长及加热装置功率大,耗电量大;2.因都是固体导热,热量流失快,在加上散热面积大,温度流失也大,加热频率高,耗电量大;3.因整套模具都高温,操作时容易烫伤,安全系数低;4.模具整体高温,模具配合活动的地方易拉伤,材质易退火,缩短了模具寿命;5.模具温度容易传到设备上,造成设备温度过高,液压油变稠使油管、密封件、阀等零件老化损坏,降低了设备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耗最小化的热固性模具,本技术是加热装置在模具里的设计改变及防止热量流失的改进,使热量的利用最大化,能耗最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耗最小化的热固性模具,其具有模架、动模板和定模板,所述动模板和定模板的模仁容置腔中设有模仁,所述模仁内设产品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与模仁容置腔的侧壁之间具有用于隔绝模仁与动模板、定模板之间发生热传递的避空区,所述避空区形成空气隔热层,所述模 仁内部设有对模仁单独加热的加热单元,所述模仁与模仁容置腔的侧壁之间安装有若干间隔块和加硬垫块。进一步,所述加热单元为电加热装置或设于模仁的高温油通道。进一步,所述间隔块由上模仁或下模仁本体的侧壁的凸出部构成,或者由上模仁容置腔和下模仁容置腔的侧壁的凸出部构成,或者是单独单元构成(即与模仁或者是模仁容置腔侧壁相互独立)。进一步,所述电加热装置的接头经过高温套管直接引致模具表面,套管和动模板、定模板之间有间隙。进一步,所述模仁的顶部和/或底部设有沿模仁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布置的加硬垫块。进一步,所述模仁设置间隔块的对应位置处设有位于模仁顶部和/或底部的加硬垫块,所述加硬垫块由经过加硬处理的材质制成或者是由高硬度的材质独立制成。具体而言,在模仁的前后侧壁设置间隔块时,加硬垫块与模仁前后侧壁的间隔块构成U字形(加硬垫块仅仅设于模仁的底部)或者封闭的方形(加硬垫块同时设于模仁的顶部和底部)。加硬垫块经过热处理的钢材制成,亦或者采用其它高硬度钢材制成。进一步,所述间隔块由模仁与模仁容置腔的侧壁之间的凸起部分组成,或者是单独的单元组成,所述凸起部分可以自模仁侧壁凸起,也可以是自模仁容置腔的侧壁上凸起。整套模具只对模仁加热,节能效果显著提高。模仁和整套模具通过周边形成的空气隔热层隔绝,防止温度互相流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改变传统热固性模具加热方式,变整套模具加热为单独的模仁加热,这样加热的面积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可以大幅减小发热装置的功率及加热周期,模仁和模板接触部位避空,最大限度下减少固体接触面积,让模仁底部和侧面与模板之间用空气隔绝,这样热量很难流失出来,模仁的热量得到了最大利用化,耗电量减少三分之二以上,整套模具除了中间模仁高温之外,其余都50摄氏度以内,这样模具及设备使用寿命延长了,操作安全性大幅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能耗最小化的热固性模具结构示意图。图2为动模板侧视图。图3为定模板侧视图。图4为上模仁俯视图。图5为上模仁主视图。图6为上模仁左视图。图7为上模仁仰视图。图8为下模仁俯视图。图9为下模仁主视图。图10为下模仁左视图。图11为下模仁仰视图。图12为动模板打开状态图。图中,1-动模板;2_定模板;3_模仁;4_产品型腔;5_模仁容置腔;6_间隔块;7-加硬垫块;8_加热单元;9_耐高温套管;10_流道;Z-避空区;30_上模仁;31_下模仁;50-上模仁容置腔;51_下模仁容置腔;80_电源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上”和“下”等方位指的是附图中的上、下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图面或图中特定部件几何中心方向。如图1 12所不,一种能耗最小化的热固性模具,其具有模架、动模板I和定模板2,所述动模板I和定模板的模仁容置腔5中设有模仁3,所述模仁内设六个产品型腔4,所述模仁与模仁容置腔的侧壁之间具有用于隔绝模仁与动模板、定模板之间发生热传递的避空区Z,模仁的任一表面与模仁容置腔的侧壁之间的宽度为M,M的取值在1.5mm 10_范围内,优选1.5mm,所述避 空区形成空气隔热层,所述模仁内部设有对模仁单独加热的加热单元8,所述模仁与模仁容置腔的侧壁(这里的侧壁含封闭的模仁容置腔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安装有若干宽度为H的间隔块6 (间隔块可由模仁的侧壁留出,也可以由上模仁容置腔、下模仁容置腔的竖向侧壁直接留出,诸如所述间隔块6由上模仁或下模仁本体的侧壁的凸出部构成)和加硬垫块7,加硬垫块的外形尺寸大于间隔块。间隔块的主要目的旨在定位。所述模仁3由上模仁30和下模仁31组成,所述模仁容置腔5由位于动模板的上模仁容置腔50和位于定模具的下模仁容置腔51组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把上(下)模仁的四个侧面、顶部(底部)与动模板(定模板)接触侧的表面在保证强度和定位的前提下按面积大小留下小部分不动,由于侧面只是定位不受压力,可仅仅增加间隔块6,图4的上模仁的左右侧面设有对称布置的四个间隔块6,前后侧面设有六个对称间隔块6,这里的间隔块都是与上模仁是一体结构的;同理,参见图8,下模仁的左右侧面设有对称的四个间隔块6,而前后侧面为六个对称的间隔块。然后,上(下)模仁的顶部(底部)受到的压力较大,在减小接触面积的情况下在上(下)模仁的顶部(底部)镶嵌加硬的材料,参见图4,上模仁的上表面具有三条纵向贯通的加硬垫块7,同理,下模仁的下表面具有三条贯通的加硬垫块7。加硬垫块的目的旨在防止模仁出现凹陷的情况。参见图12,由于加热单元直接加工在模仁之上,加热单元8可以采用电加热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发热管、电加热棒等等,位于上、下模仁均安装有三组发热管,发热管的延伸方式可以为沿着模仁的长度方向延伸,也可以沿着模仁的宽度方向延伸,注意避开产品型腔,当采用电加热装置时,诸如发热管的电源线80 (接头)需要套设耐高温套管9,且动模板、定模板设有耐高温套管伸出孔,直接通过耐高温套管直接从模仁穿过模架引出整个模具而实现与外部电源相接。·加热单元如果采用高温油通道,则位于模仁内部需要设置避开产品型腔的若干弯曲的通道,其加热效率较高,模仁的高温油通道通过高温油引出管引出模仁。上述结构使得加热的模仁被空气很好的包裹在里面,热量很难流失到外面,加热面积大幅度减小,经过测算,现在的加热面积只有整个模架面积的十分之一不到,节能所带来的收益是相当可观。所述模仁的顶部和底部设有沿模仁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加硬垫块7,这里的加硬垫块防止模仁出现凹陷的风险,加硬垫块与模仁是一体结构,则采用与模仁一样的材质,诸如经过热处理的钢材,亦或是其它高硬度钢材。对于模仁的热固性材料流动的流道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耗最小化的热固性模具,其具有模架、动模板和定模板,所述动模板和定模板的模仁容置腔中设有模仁,所述模仁内设产品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与模仁容置腔的侧壁之间具有用于隔绝模仁与动模板、定模板之间发生热传递的避空区,所述避空区形成空气隔热层,所述模仁内部设有对模仁单独加热的加热单元,所述模仁与模仁容置腔的侧壁之间安装有若干间隔块和加硬垫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兴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奥邦精密模具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