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承绕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8213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31 20:05
在利用离合器片使离合器操作部件从分离位置返回接合位置的双轴承绕线轮中,即便进行两端支承,也容易使离合器操作部件返回接合位置。在双轴承绕线轮中,离合器操作部件的左右方向的两端支承于绕线轮主体的后部,且该离合器操作部件能够在离合器机构处于接合状态的接合位置和离合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该离合器操作部件是为了将离合器机构至少从接合状态切换操作至分离状态而设置的。离合器操作部件具有与离合器片的至少第一端面接触的接触部。接触部具有第一接触部,在通过离合器片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时,该第一接触部由离合器片向绕线轮主体的手柄装配侧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轴承绕线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钓鱼用绕线轮,特别涉及将钓线向前方放出的双轴承绕线轮。
技术介绍
在双轴承绕线轮中,以往公知有在绕线轮主体的侧板间后部具有能够上下移动的离合器操作部件的双轴承绕线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往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离合器操作部件具有操作部主体和设置于操作部主体的导向轴。导向轴沿着左右方向配置,由设置于绕线轮主体的手柄装配侧的具有狭缝的导向部件引导。离合器操作部件能够在使离合器机构为接合状态的接合位置和处于接合位置的下方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当对离合器操作部件向分离位置操作时,离合器机构成为分离状态。在离合器操作部件卡合有用于对离合器机构进行接合分离控制的离合器片。当使离合器操作部件朝向分离位置向下方移动时,离合器片转动,离合器机构成为分离状态。离合器机构通过使手柄向线卷绕方向旋转而返回至离合器接合状态。此时,离合器片向相反方向转动,使离合器操作部件返回到接合位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084936号公报。考虑使离合器操作部件的两端以与绕线轮滑动接触的方式配置,对离合器操作部件进行两端支承。但是,若对离合器操作部件进行两端支承,则当利用手柄向线卷绕方向的旋转使离合器操作部件从分离位置返回到接合位置时,有时离合器操作部件会倾斜。这是因为,离合器片从单侧使离合器操作部件移动。若离合器操作部件倾斜,则绕线轮主体与离合器操作部件的接触变得不稳定,离合器操作部件难以动作,从而离合器操作部件难以返回到接合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利用离合器片使离合器操作部件从分离位置返回到接合位置的双轴承绕线轮中,即便进行两端支承,也容易使离合器操作部件返回到接合位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是用于将钓线向前方放出的双轴承绕线轮。双轴承绕线轮具备绕线轮主体、卷筒、手柄、离合器机构、离合器操作部件、离合器复位机构和离合器控制机构。绕线轮主体具有能够装配于钓竿的竿装配部。卷筒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手柄配置于绕线轮主体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手柄装配侧,用于操作卷筒旋转。离合器机构配置于手柄和卷筒之间,能够获取连结卷筒与手柄的接合状态和解除连结的分离状态。离合器操作部件是用于将离合器机构至少从接合状态切换操作至分离状态的部件。离合器操作部件的左右方向的两端支承于绕线轮主体,且该离合器操作部件能够在离合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的分离位置和离合器机构处于接合状态的接合位置之间移动。离合器复位机构根据手柄向线卷绕方向的旋转来使处于分离状态的离合器机构返回到接合状态。离合器控制机构配置于离合器操作部件和离合器机构之间。离合器控制机构将离合器操作部件的切换操作传递至离合器机构,并且通过离合器复位机构的返回动作使离合器机构返回到接合状态。并且,离合器复位机构使离合器操作部件从分离位置返回到接合位置。离合器控制机构具有离合器片,该离合器片与离合器操作部件的从接合位置向分离位置的移动联动地移动,并且与离合器复位机构的返回动作联动地使离合器操作部件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离合器片具有接合位置侧的第一端面和分离位置侧的第二端面。离合器操作部件具有与离合器片的至少第一端面接触的接触部。接触部具有第一接触部,在通过离合器片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时,该第一接触部由离合器片向绕线轮主体的手柄装配侧施力。在该双轴承绕线轮中,当将离合器操作部件从接合位置操作至分离位置时,离合器控制机构联动地动作,离合器机构从接合状态变成分离状态。在该分离状态下,卷筒处于自由旋转状态,能够通过抛投等放出钓线。在放出钓线后使手柄向线卷绕方向旋转时,利用离合器复位机构使离合器机构成为接合状态,并且离合器控制机构的离合器片使离合器操作部件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此时,接触部的第一接触部由离合器片向手柄装配侧施力。由此,两端支承于绕线轮主体的离合器操作部件在手柄装配侧稳定且强力地接触绕线轮主体,因此离合器操作部件不易倾斜。因此,即便对离合器操作部件进行两端支承,离合器操作部件也容易返回接合位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在第一方面所述的绕线轮中,绕线轮主体具有:框架,其在手柄装配侧具有能够供卷筒通过的开口;以及盖部件,其覆盖框架的手柄装配侧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于框架。在该情况下,能够构成卷筒可从手柄装配侧拆装的双轴承绕线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在第二方面所述的绕线轮中,第一接触部具有第一倾斜部,该第一倾斜部在左右方向上朝向一侧逐渐接近第一端面。在该情况下,离合器片的第一端面接触第一倾斜部,由此,当离合器片向接合位置的方向移动时,利用第一倾斜部的斜面将第一接触部向手柄装配侧拉近。因此,能够利用离合器片向接合侧的移动,以简单的结构对离合器操作部件施力。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在第三方面所述的绕线轮中,第一接触部还具有第二倾斜部,该第二倾斜部在左右方向上从第一倾斜部朝向一侧逐渐远离第一端面。这里,在组装双轴承绕线轮的情况下或更换卷筒而将盖部件安装于框架的情况下等,当在第一接触部设置有第一倾斜部的离合器操作部件中组装离合器片时,利用第二倾斜部将离合器片引导到第一倾斜部。由此,离合器片不易碰撞第一接触部,从而离合器片的组装变得容易。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任一方面所述的绕线轮中,接触部还具有第二接触部,当离合器操作部件从分离位置被操作至接合位置时,该第二接触部与离合器片的第二端面接触。在该情况下,当将离合器操作部件从分离位置操作至接合位置时,第二接触部与离合器片的第二端面接触,因此,不仅通过离合器复位机构,而且通过离合器操作部件也能够使离合器机构从分离状态返回到接合状态。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在第二至第五方面任一方面所述的绕线轮中,框架具有:配置于手柄装配侧的相反侧的第一侧板;和沿左右方向与第一侧板隔开间隔地配置的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具有沿移动方向自如地引导离合器操作部件的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本专利技术第七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在第六方面所述的绕线轮中,离合器操作部件具有操作部主体和导向部件。操作部主体是配置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合成树脂制的部件。导向部件是金属板材制的部件,固定于操作部主体,左右方向的两端由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引导,且一侧的端部以超过第二狭缝的方式延伸,并在一侧的端部配置有接触部。本专利技术第八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在第七方面所述的绕线轮中,第一侧板具有形成有第一狭缝的合成树脂制的第一插入部件。第二侧板具有形成有第二狭缝的合成树脂制的第二插入部件。在该情况下,金属板材制的导向部件由分别形成于合成树脂制的第一插入部件和第二插入部件的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顺畅地引导。本专利技术第九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在第一至第八方面任一方面所述的绕线轮中,离合器操作部件在卷筒的后方支承于绕线轮主体,并且上述离合器操作部件能够在接近竿装配部的分离位置和比分离位置远离竿装配部的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卷筒12的后方对离合器操作部件17进行操作,所以容易利用进行拇指按压的手将离合器操作部件17从接合位置操作至分离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当离合器片利用离合器复位机构使离合器操作部件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时,接触部的第一接触部由离合器片向手柄装配侧施力。由此,两端支承于绕线轮主体的离合器操作部件在手柄装配侧接触绕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轴承绕线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轴承绕线轮,该双轴承绕线轮用于将钓线向前方放出,其特征在于,该双轴承绕线轮具备:绕线轮主体,具有能够装配于钓竿的竿装配部;卷筒,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绕线轮主体;手柄,配置于上述绕线轮主体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手柄装配侧,用于操作上述卷筒旋转;离合器机构,配置于上述手柄和上述卷筒之间,能够获取连结上述卷筒与上述手柄的接合状态和解除连结的分离状态;离合器操作部件,该离合器操作部件的上述左右方向的两端支承于上述绕线轮主体,且该离合器操作部件能够在上述离合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的分离位置与上述离合器机构处于接合状态的接合位置之间移动,该离合器操作部件用于将上述离合器机构至少从上述接合状态切换操作至上述分离状态;离合器复位机构,根据上述手柄向线卷绕方向的旋转来使处于上述分离状态的上述离合器机构返回到上述接合状态;以及离合器控制机构,配置于上述离合器操作部件和上述离合器机构之间,将上述离合器操作部件的上述切换操作传递至上述离合器机构,并通过上述离合器复位机构的返回动作使上述离合器机构返回到接合状态,使上述离合器操作部件从上述分离位置返回到接合位置,上述离合器控制机构具有离合器片,该离合器片与上述离合器操作部件的从上述接合位置向上述分离位置的移动联动地移动,且与上述离合器复位机构的返回动作联动地使上述离合器操作部件从上述分离位置移动到上述接合位置,上述离合器片具有上述接合位置侧的第一端面和上述分离位置侧的第二端面,上述离合器操作部件具有与上述离合器片的至少上述第一端面接触的接触部,上述接触部具有第一接触部,在利用上述离合器片从上述分离位置移动到上述接合位置时,该第一接触部由上述离合器片向上述绕线轮主体的上述手柄装配侧被施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27 JP 2012-014741;2012.04.24 JP 2012-09841.一种双轴承绕线轮,该双轴承绕线轮用于将钓线向前方放出,其特征在于,该双轴承绕线轮具备:绕线轮主体,具有能够装配于钓竿的竿装配部;卷筒,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绕线轮主体;手柄,配置于上述绕线轮主体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手柄装配侧,用于操作上述卷筒旋转;离合器机构,配置于上述手柄和上述卷筒之间,能够获取连结上述卷筒与上述手柄的接合状态和解除连结的分离状态;离合器操作部件,该离合器操作部件的上述左右方向的两端支承于上述绕线轮主体,且该离合器操作部件能够在上述离合器机构处于分离状态的分离位置与上述离合器机构处于接合状态的接合位置之间移动,该离合器操作部件用于将上述离合器机构至少从上述接合状态切换操作至上述分离状态;离合器复位机构,根据上述手柄向线卷绕方向的旋转来使处于上述分离状态的上述离合器机构返回到上述接合状态;以及离合器控制机构,配置于上述离合器操作部件和上述离合器机构之间,将上述离合器操作部件的上述切换操作传递至上述离合器机构,并通过上述离合器复位机构的返回动作使上述离合器机构返回到接合状态,使上述离合器操作部件从上述分离位置返回到接合位置,上述离合器控制机构具有离合器片,该离合器片与上述离合器操作部件的从上述接合位置向上述分离位置的移动联动地移动,且与上述离合器复位机构的返回动作联动地使上述离合器操作部件从上述分离位置移动到上述接合位置,上述离合器片具有上述接合位置的一侧的第一端面和上述分离位置的一侧的第二端面,上述离合器操作部件具有与上述离合器片的至少上述第一端面接触的接触部,上述接触部具有第一接触部,在利用上述离合器片从上述分离位置移动到上述接合位置时,该第一接触部由上述离合器片向上述绕线轮主体的上述手柄装配侧被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袋哲史丸冈平周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