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雪梅专利>正文

气动扳手打击部击锤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707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动扳手打击部击锤改良,包括凸轮(2)、击锤(3)、与击锤固定连接的击锤座(4)、以及一端设置在击锤座内的传动轴(6),所述击锤包括定位销(32)以及自定位销分别延伸且对称设置的两侧翼(31),所述两侧翼之间设置有连接二者的增强板(316)。采用上述结构后,可显著改善击锤在打击传动轴时的应力分布,提高了击锤的结构强度,从而延长了气动扳手打击部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动扳手,特别涉及一种气动扳手打击部的击锤。
技术介绍
气动扳手是一种采用机械动作代替手工劳动的工具,主要用于组装或拆卸紧固件。它是通过其上的打击部不断作用紧固件来完成组装或拆卸工作的,如附图说明图1-3所示,常见的气动扳手打击部主要包括传动轴6’、击锤3’及击锤座4’,传动轴6’的外伸端设有与紧固件相配合的形状,而传动轴6’的内端由击锤3’驱动,击锤3’安装于击锤座4’内,击锤座4’与气动扳手内的主动轴连接。工作时,主动轴驱动击锤座4’转动,击锤座4’带动击锤3’反复地击打传动轴6’,产生的力矩使传动轴6’旋转而带动紧固件转动,最终实现组装或拆卸的目的。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气动扳手打击部的击锤3’(如图2所示)的两个弧形侧翼31’与击锤座4’相配合的位置(图3所示)在击锤3’击打时,由于受到剪力作用,且厚度较小因而结构强度较弱,极易产生断裂、崩块,而且击锤座4’上定位击锤3’的位置处由于开设有定位孔(如图8所示)而导致强度降低,在击锤3’击打的情况下,在位置C处容易产生断裂、崩块的现象,致使气动扳手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气动扳手打击部击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气动扳手打击部击锤改良,包括凸轮、击锤、与击锤固定连接的击锤座、以及一端设置在击锤座内的传动轴,所述击锤包括定位销以及自定位销延伸且对称设置的两个侧翼,所述两侧翼之间设置有连接二者的增强板。优选的,所述侧翼的一个表面向上延伸设有凸台,所述增强板邻近该凸台设置。优选的,所述增强板为弓形。优选的,所述增强板为弧形。优选的,所述击锤座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有定位凸轮的定位孔及固定定位销的固定孔。优选的,所述挡板的表面设置有凸块,凸块对应于上述固定孔的位置处设置有加厚块。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的自由端设置为可与套筒配合安装的四角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气动扳手打击部的击锤的两弧形侧翼之间设置有连接二者的增强板,从而改善了击锤在打击传动轴时的应力分布,提高了击锤的结构强度,避免了击锤因反复打击传动轴而因应力集中而产生的脆裂破坏现象,进而延长了气动扳手打击部的使用寿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现有气动扳打击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a-图2b为图1中击锤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气动扳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击锤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击锤从另一方向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击锤与击锤座组合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气动扳手整体组装的剖面图。图8为现有气动扳手击锤座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气动扳手击锤座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7所示,本技术气动扳手打击部(未标号)包括击锤3、收容击锤3的击锤座4、以及与击锤3、击锤座4转动连接的传动轴6。如图4-图5所示,所述击锤3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弧形侧翼31以及设置于两弧形侧翼31交接处的定位销32,所述定位销32的长度大于弧形侧翼31的高度。所述弧形侧翼31的表面314接近定位销32的位置延伸设置一凸台315,且所述表面314向弧形侧翼31相对的区域内延伸设置一具有一定厚度的增强板316。图4、图5中所示的增强板316形状为弓形。当然,所述增强板316的形状亦可以是圆弧形。如图6所示,所述击锤座4包括大致为圆环形的外壁40、挡设在外壁40一端的挡板41。所述挡板41的中心位置处设置一定位孔411,所述外壁40与挡板41围设一收容空间42,所述挡板41上还设置一固定孔(未图示)。挡板41的表面还设置有凸块412,且凸块412对应于设置固定孔的位置处设置有加厚块413。如图3、图7所示,所述击锤座盖5大致为扁平状,传动轴6的第一端61为四角头,第二端62外轮廓大致呈箭尾形。如图3、图6所示,组装时,气动扳手打击部的气缸1的凸轮2首先设置于击锤座4的收容空间42内,击锤3的凸台315设置在凸轮2的短边(图3,未标号)处,凸轮2的定位柱21收容在挡板41的定位孔411内,定位销32收容于击锤座4的固定孔内,从而实现击锤3、凸轮2以及击锤座4的相对固定,然后将击锤座5设置在组装完成后的凸轮2、击锤座4及击锤3上。如图7所示,所述传动轴6的第二端62穿过击锤座5的中心孔(未图示)后部分收容在击锤座4的收容空间42内,并且第二端62末端穿过凸轮20的定位孔(图9,未标号)实现传动轴6与凸轮2之间的转动连接,所述击锤3的定位销32与凸台315相连的部分收容在击锤座4的固定孔内,所述弧形侧翼31的圆角311侧壁与击锤座4的外壁40的内表面相抵接,从而有助于击锤3与击锤座4之间的固定定位,组装完毕后,击锤3的两弧形侧翼31围设在传动轴6的第二端62的外围。工作时,所述击锤座4的定位孔411内安装上转子(未标号),并且所述转子与凸轮2的定位柱21啮合,所述传动轴6第一端61的四角头装上套筒(未图示)。当进入马达部后,工作气体推动气缸1内的叶片(未标号)及转子,由于凸轮2与转子相啮合,且凸轮2与击锤3相互咬合,因此转子带动凸轮2转动,进而带动击锤3转动,由于击锤3与击锤座4通过定位销32相互固定连接,定位销32使得击锤座4与击锤3同步旋转,击锤3与击锤座4每旋转一圈,击锤3就打击传动轴6一次,又因为传动轴6四角头上配装有套筒,套筒再装到外界紧固件(如六角螺帽)上,击锤3反复打击传动轴6,从而产生力矩使传动轴6旋转,从而带动套筒旋转,输出做功,最终实现外界紧固件的转动,最终能够将外界坚固件旋紧组装或者旋松拆卸。由于击锤3的弧形侧翼31之间增加设置了增强板316,因此,在击锤3每一次旋转撞击传动轴6时,不再只是一个薄的弧形侧翼31受力,增强板316在受力的同时还起到显著改善击锤3与击锤座4结合位置处的应力分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击锤3的结构强度。而且,击锤座4上的加厚块413同样增加了击锤座4的结构强度,可以改善击锤座4处的受力及应力分布,避免击锤座4容易地断裂或者崩块。因此,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击锤3在打击传动轴6时因应力集中而产生的脆裂破坏现象,从而使击锤3的结构刚性显著增强,最终必然导致气动扳手打击部使用寿命的大幅度延长。权利要求1.一种气动扳手打击部击锤改良,包括凸轮(2)、击锤(3)、与击锤固定连接的击锤座(4)、以及一端设置在击锤座内的传动轴(6),所述击锤包括定位销(32)以及自定位销延伸且对称设置的两个侧翼(3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翼之间设置有连接二者的增强板(31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扳手打击部击锤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31)的一个表面向上延伸设有凸台(315),所述增强板(316)邻近该凸台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扳手打击部击锤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板(316)为弓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扳手打击部击锤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板(316)为弧形。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动扳手打击部击锤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击锤座(4)还包括挡板(41),所述挡板设置有定位凸轮(2)的定位孔(411)及固定定位销(32)的固定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扳手打击部击锤改良,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扳手打击部击锤改良,包括凸轮(2)、击锤(3)、与击锤固定连接的击锤座(4)、以及一端设置在击锤座内的传动轴(6),所述击锤包括定位销(32)以及自定位销延伸且对称设置的两个侧翼(3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翼之间设置有连接二者的增强板(3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郑雪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