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舵面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74904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6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舵面加载装置,在L形负载支架的一端为回转中心,在回转中心上负载支架通过深沟球轴承与舵夹连接,深沟球轴承的上下表面分别通过轴承端盖和卡圈与负载支架定位;在舵夹还设有水平的通孔,在通孔内设有关节轴承,杆簧的一端穿过关节轴承与螺母连接,杆簧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平行设置的杆簧压块,杆簧压块的底面与负载支架连接;在负载支架的L形的竖直折弯面上活动连接测试设备;在舵夹的上方设有开口槽,舵面位于该开口槽内,并且舵夹的轴线与舵面的轴线重合。该舵面加载装置结构简单,而且可以模拟导弹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舵机舵面所受空气动力,实现产品测试。(*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Rudder surface loa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udder loading device in L shape bracket for rotary one end of the load center, in the center of rotation on the load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lamp by a deep groove ball bearing and rudder, deep groove ball bearings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of the bearing end cover and the clamping ring and the load bracket positioning; the through hole of the clamp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rudder the level of the joint bearing is arranged in the through hole,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spring through the joint and the nut bearing, the other end of the spring rod passes through the set of two parallel rod spring pressing block, lever spring pressing block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bracket and load; vertical bending load L activity in the face of the connecting bracket test equipment; open slot is arranged above the rudder clip, the rudder is located in the opening groove, and coincident axes and rudder rudder clamp. The rudder surface loading device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an simulate the aerodynamic force of the rudder surface during the flight of the miss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舵面加载装置,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控制
,涉及一种给导弹舵机舵面施加负载的装置,用于产品测试过程中,模拟导弹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舵机舵面所受空气动力的一种结构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的舵面加载装置采用圆盘轴与舵轴相连,圆盘一侧与弹簧相连,另一侧悬挂砝码拉动圆盘转动,通过调整砝码的重量可改变舵面负载的大小。该装置体积较大,不适合于导弹旋转测试过程中的舵面加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舵面加载装置,该舵面加载装置结构简单,而且可以模拟导弹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舵机舵面所受空气动力,实现产品测试。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舵面加载装置,在L形负载支架的一端为回转中心,在回转中心上负载支架通过深沟球轴承与舵夹连接,深沟球轴承的上下表面分别通过轴承端盖和卡圈与负载支架定位;在舵夹还设有水平的通孔,在通孔内设有关节轴承,杆簧的一端穿过关节轴承与螺母连接,杆簧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平行设置的杆簧压块,杆簧压块的底面与负载支架连接;在负载支架的L形的竖直折弯面上活动连接测试设备;在舵夹的上方设有开口槽,舵面位于该开口槽内,并且舵夹的轴线与舵面的轴线重合。所述的负载支架的两垂直面之间设有加强筋。该舵面加载装置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将测试设备所产生的转动力矩传递给舵面,从而可以模拟导弹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舵机舵面所受空气动力,实现产品测试。附图说明图1为舵面加载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舵面加载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舵面加载装置的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舵面加载装置,在L形负载支架10的一端为回转中心,在回转中心上负载支架10通过深沟球轴承4与舵夹I连接,深沟球轴承4的上下表面分别通过轴承端盖5和卡圈6与负载支架10定位;在舵夹I还设有水平的通孔,在通孔内设有关节轴承3,杆簧8的一端穿过关节轴承3与螺母2连接,杆簧8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平行设置的杆簧压块9,杆簧压块9的底面与负载支架10连接;在负载支架10的L形的竖直折弯面上活动连接测试设备11 ;在舵夹I的上方设有开口槽,舵面12位于该开口槽内,并且舵夹I的轴线与舵面12的轴线重合。所述的负载支架10的两垂直面之间设有加强筋。工作时,对舵机舵面进行加载时,舵面12带动舵夹I转动,舵夹I转动后,带动杆簧8摆动,最终杆簧摆动产生的力矩施加到舵面12上,可以模拟导弹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舵机舵面所受空气动力,实现产品测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舵面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L形负载支架(10)的一端为回转中心,在回转中心上负载支架(10)通过深沟球轴承(4)与舵夹(1)连接,深沟球轴承(4)的上下表面分别通过轴承端盖(5)和卡圈(6)与负载支架(10)定位;在舵夹(1)还设有水平的通孔,在通孔内设有关节轴承(3),杆簧(8)的一端穿过关节轴承(3)与螺母(2)连接,杆簧(8)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平行设置的杆簧压块(9),杆簧压块(9)的底面与负载支架(10)连接;在负载支架(10)的L形的竖直折弯面上活动连接测试设备(11);在舵夹(1)的上方设有开口槽,舵面(12)位于该开口槽内,并且舵夹(1)的轴线与舵面(12)的轴线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舵面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L形负载支架(10)的一端为回转中心,在回转中心上负载支架(10)通过深沟球轴承(4)与舵夹(I)连接,深沟球轴承(4)的上下表面分别通过轴承端盖(5)和卡圈(6)与负载支架(10)定位;在舵夹(I)还设有水平的通孔,在通孔内设有关节轴承(3),杆簧(8)的一端穿过关节轴承(3)与螺母(2)连接,杆簧(8)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艳秋阴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航天新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