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树脂片将两片硬质平面板贴合而成的层叠体以及显示体和用于形成该层叠体的树脂片,其中,所述层叠体能够容易除去通过树脂片将所述两片硬质平面板贴合时产生的气泡,并且能够抑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气泡,视认性也良好,另外,剪切加工适应性良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至少包括三层树脂层;与硬质平面板接触的两层树脂层A1和A2在23℃的温度下的储能模量均为0.04~0.17MPa,损耗角正切均不足0.6,以及厚度均为25~180μm;未与被粘物接触的树脂层B至少包括一层,且该B层具有多层层叠结构时,各层的折射率为1.42~1.58,B层整体在23℃下的断裂延伸率为0.5~120%,厚度为3~60μ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使用了该树脂片的层叠体以及显示体。更具体地,涉及具有高度差随动性(追従性)的同时,贴合两片硬质平面板后,不会再次产生气泡(以下,有时称作“耐气泡再生性”)的树脂片、和通过该树脂片将两片硬质平面板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以及将所述层叠体用作部件而成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触摸面板装置、中型和大型显示体等。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提高显示器的图像质量,研究了用树脂来填补正面玻璃与显示器模块间的空隙。在专利文献I中,为将损耗角正切为0.6 1.5的粘着剂层用作芯材,且以膜厚为200 300 μ m进行使用的例子。另外,专利文献2中报告了使用特征为25°C的储能模量为1.0XlO5Pa以下、凝胶分数为40%以上的粘着片的例子。前者为使用高损耗角正切和高膜厚的粘着剂,从而实现高随动性的例子,为适用于移动终端设备等小型显示体的技术,但是,在剪切力作用的固定型显示器中,经常会发生粘着剂层的凝集破坏而不能使用。另夕卜,在后者的例子中,虽然由于25°C的储能模量低而实现高随动性,但高温时的弹性率低,在耐久条件下产生问题。另外,以往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的信息显示部表面,为了掩蔽设备内部的电路等而用边框盖等来覆盖周边部,但是,近年来,从薄型化和遮断来自信息显示部端面的多余的光的观点考虑,在构成显示体的硬质平面板上施以框状的装饰印刷层等来代替边框盖。所谓的装饰印刷,一般是为了赋予掩蔽性和设计性而进行的印刷,但是,通过进行装饰印刷而设置的3 50μπι左右的微小高度差,会成为设置有装饰印刷层的硬质平面板与其它的硬质平面板贴合时混入气泡的原因。因此,通常,大多情况下不是将平面板之间贴合,而是将任意一个平面板作成可弯曲的薄膜等来进行贴合,以解决贴合时产生气泡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市面上多见的是搭载有电阻膜方式、静电容量方式、电磁感应方式、红外线方式等的触摸面板的设备,其中,静电容量方式触摸面板可以进行两点检测(多触点),因此,对于近年来的移动产品用途是有效的。由于静电容量方式触摸面板是检测表面的静电容量变化的方式,因此要求均匀的电场。通常,对于薄型化、轻量化、防止贴合时的气泡混入而言,薄膜方式是有效的;为了形成均匀的电场,玻璃等的平滑面是有效的。因此,在静电容量方式触摸面板中,要求具有刚性的平面板之间的贴合。作为以往的将移动信息终端设备的内部部件之间贴合的方法,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在由聚氨酯薄膜形成的芯材的两面使用了粘着剂的双面粘着带。但是,在专利文献3的双面粘着带中,虽然平面板与可变形的薄膜贴合时,即使有一定的高度差,也能够不残留气泡地进行粘贴;但粘贴平面板之间时,即,不可变形的面之间的贴合时,不能一边赶出气泡,一边进行贴合,因此,气泡混入粘贴面,进而难以完全随动于高度差。针对于此,上述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一种双面粘着片,该双面粘着片具有动态粘弹谱的损耗角正切为0.6 1.5、并且在80°C下的储能模量为1.0X IO5Pa以上的粘着剂层。专利文献I的双面粘着片,能够通过压热处理来除去在将表面保护面板粘贴在图像显示面板上时混入的气泡,而且,即使随后进行加热促进,也不会导致所述气泡恢复,也不会产生新的气泡。另外,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一种显示器用耐冲击薄膜,该薄膜由在25°C下的tan δ即损耗角正切为0.5以上的第一层、在25°C下的tan δ不足0.5的第二层以及在25°C下的tan δ为0.5以上的第三层构成。在专利文献4的显示器用耐冲击薄膜中,也可以通过加热加压处理来消除贴合时产生的气泡,并且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次产生气泡。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8-231358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10-97070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平6-346032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2009-3005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本发 明的专利技术人确认了,在将上述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双面粘着片或上述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显示器用耐冲击薄膜粘贴在具有高度差的面上,而不是玻璃面板的平坦面上时,压热处理后一度消失了气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再次产生。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树脂片将两片硬质平面板贴合而成的层叠体、用于形成该层叠体的树脂片以及所述层叠体的用途,其中,所述层叠体能够容易除去通过树脂片将所述两片硬质平面板贴合时产生的气泡,并且能够抑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气泡,而且由于能够抑制雾,因此视认性良好,另外,剪切加工适应性良好。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具有特定的性状和厚度的树脂片作为所述树脂片,能够容易得到具有上述特性的层叠体,并且,该层叠体作为移动信息终端设备、触摸面板装置、中型和大型显示体等的部件有用。 本专利技术基于该发现而完成。SP,本专利技术提供下述(I) (10)。(I) 一种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该树脂片用于将两片硬质平面板分别贴合于所述树脂片的两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片至少包括三层树脂层;与硬质平面板接触的两层树脂层Al和树脂层Α2在23°C的温度下的储能模量均为0.04 0.17MPa,损耗角正切均不足0.6,以及厚度均为25 180 μ m ;未与被粘物接触的树脂层B至少包括一层,且该树脂层B具有多层层叠结构时,各层的折射率为1.42 1.58,树脂层B整体在23°C的温度下的断裂延伸率为0.5 120%,厚度为3 60 μ m。(2)根据上述(I)所述的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其中,所述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的总厚度为60 400 μ m。(3 )根据上述(I)或(2 )所述的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其中,构成树脂层Al和树脂层A2的树脂分别为丙烯酸系树脂。(4)根据上述(I)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其中,树脂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 120°C。(5)根据上述(I)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其中,构成树脂层B的树脂为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系树脂。(6)根据上述(I)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其中,至少一片硬质平面板具有高度差,该高度差的高度为树脂片的总厚度的2 20%。(7)根据上述(I)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其中,所述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的全光线透过率为85%以上。(8) 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该层叠体通过上述(I) (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将两片硬质平面板层叠而成。(9)根据上述(8)所述的层叠体,其中,两片硬质平面板中的至少一片具有高度差,并且该高度差为由印刷层带来的高度差。(10) 一种显示体,其中,该显示体按照显示体模块、上述(I) (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以及具有框状高度差的保护板的顺序层叠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通过树脂片将两片硬质平面板贴合而成的层叠体、用于形成该层叠体的树脂片以及使用了所述层叠体的显示体,其中,所述层叠体能够容易除去通过树脂片将所述两片硬质平面板贴合时产生的气泡,并且能够抑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气泡,而且由于能够抑制雾,因此视认性良好,另外,剪切加工适应性良好。 附图说明图1为表不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不意图;图2为表不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该树脂片用于将两片硬质平面板分别贴合于所述树脂片的两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片至少包括三层树脂层;与硬质平面板接触的树脂层A1和树脂层A2在23℃的温度下的储能模量均为0.04~0.17MPa,损耗角正切均不足0.6,以及厚度均为25~180μm;未与被粘物接触的树脂层B至少包括一层,且该树脂层B具有多层层叠结构时,各层的折射率为1.42~1.58,树脂层B整体在23℃的温度下的断裂延伸率为0.5~120%,厚度为3~60μm。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20 JP 2012-0100451.一种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该树脂片用于将两片硬质平面板分别贴合于所述树脂片的两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片至少包括三层树脂层;与硬质平面板接触的树脂层Al和树脂层A2在23°C的温度下的储能模量均为0.04 0.17MPa,损耗角正切均不足0.6,以及厚度均为25 180 μ m ;未与被粘物接触的树脂层B至少包括一层,且该树脂层B具有多层层叠结构时,各层的折射率为1.42 1.58,树脂层B整体在23°C的温度下的断裂延伸率为0.5 120%,厚度为3 60μπ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其中,所述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的总厚度为60 400 μ 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其中,构成树脂层Al和树脂层A2的树脂分别为丙烯酸系树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其中,构成树脂层Al和树脂层A2的树脂分别为丙烯酸系树脂。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其中,树脂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 120°C。6.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其中,构成树脂层B的树脂为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系树脂。7.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硬质平面板贴合用树脂片,其中,至少一片硬质平面板具有高度差,该高度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嶋丰,吉延毅朗,本乡有记,
申请(专利权)人:琳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