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继镍氢电池之后的新一代二次电池,因其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等优点,成为当今社会中的首选电源。而在锂电小型化技术相对成熟后,开发大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相关材料成为迫切需求。而目前影响动力电池发展的瓶颈:一为成本,二是电池性能(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快速充放电时间、较长的循环寿命以及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等)。其中电池负极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目前工业使用的碳负极材料(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其理论容量为372 mAh g—1,而新型负极材料中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理论容量范围在500-1000 mAh g_\远高于碳负极材料的理论容量而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中四氧化三铁(Fe3O4)不仅具有高的理论容量(924 mAh g—1),还具有安全电压高(0.9 V)、导电性高、成本低、自然资源丰富、无毒等优势。但在插/脱锂过程中活性物质较大的体积变化以及由于大量团聚而导致的循环性能差,限制了 Fe3O4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包覆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钴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钴多孔材料在室温下将CoCl2与FeCl2混合物加到混合溶剂中,并加入尿素及柠檬酸三钠,充分搅拌制成黄棕色溶液,其中所述的混合溶剂为水、乙二醇、戊醇的混合溶剂,其体积比为50?100∶100∶2?5,混合溶剂与CoCl2的体积/质量(ml/g)比为1∶0.02?0.025,CoCl2、FeCl2、尿素、柠檬酸三钠的质量比为1∶0.45?0.53∶1?2∶0.85?0.90;?将所制得的黄棕色溶液加热到150?180℃,反应时间5?10h,加热所得到的沉淀物冷却、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包覆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钴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I)制备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钴多孔材料 在室温下将CoCl2与FeCl2混合物加到混合溶剂中,并加入尿素及柠檬酸三钠,充分搅拌制成黄棕色溶液,其中所述的混合溶剂为水、乙二醇、戊醇的混合溶剂,其体积比为50-100: 100: 2-5,混合溶剂与 CoCl2 的体积 / 质量(ml/g)比为 I: 0.02-0.025, CoCl2,FeCl2、尿素、柠檬酸三钠的质量比为I: 0.45-0.53: 1-2: 0.85-0.90 ; 将所制得的黄棕色溶液加热到150-180°C,反应时间5-10h,加热所得到的沉淀物冷却、过滤、水洗至中性,45-55°C真空干燥至恒重;将干燥后的产物置于550-650°C温度下在空气气氛中煅烧,煅烧时间为l_2h,然后冷却至室温,制得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钴多孔材料; (2)双重...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