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燃油发动机、电机混合两用动力转换机构,包括燃油发动机、变速箱和电机控制系统,所述变速箱与燃油发动机之间加载有油电动力转换箱,所述油电动力转换箱侧面安装有电动机,所述油电动力转换箱可以控制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自由切换,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上加载有充电动力箱,所述充电动力箱连接有发电机。使用时,通过控制油电动力转换箱可以实现燃油动力和电动动力的自由转换,汽车在长下坡或一般道路上滑翔时,可以通过控制充电动力箱充分利用车载惯性带动发电机迅速对电瓶进行充电,达到能量的最大程度回收。本发明专利技术以主要使用电能驱动为主,燃油发动作备用,以达节能减排的效益、而且汽车使用成本大大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油发动机、电机两用动力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运用在汽车燃油发动机、电机两用的动力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汽车动力绝大多数由燃油发动机提供,随着世界工业、农业的飞速发展。对传统能源需求呈井喷发展态势,特别是对石油资源的需求,石油资源面临一步一步的枯竭,油价几乎是年年飙升,而且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节能减排,寻求、长效的清洁能源代替势在必行。而电能是用途最广泛的清洁能源,且廉价。在汽车上合理的使用电能驱动,并且不影响驾乘效果,而且节能减排、廉价的效益,是下一步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运行时燃油发动机和电机驱动动力可以自由切换,以主要使用电能驱动为主,如电能当天用完,燃油发动机动力只作补充后备动力。以达节能减排的效益、而且汽车使用成本大大下降的汽车的燃油发动机、电机混合两用动力转换机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燃油发动机、电机混合两用动力转换机构,包括燃油发动机、变速箱和电机控制系统,所述变速箱与燃油发动机之间加载有油电动力转换箱,所述油电动力转换箱侧面安装有电动机,所述油电动力转换箱可以控制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自由切换,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上加载有充电动力箱,所述充电动力箱连接有发电机。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油电动力转换箱与变速箱相连,所述油电动力转换箱与变速箱连接处设有离合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动机与发电机之间串联有电瓶。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燃油发动机、电机混合两用动力转换机构的有益效果是:将电能驱动动力系统有效结合在原有的发动机结构中,使电能驱动动力在汽车中的广泛运用得以实现,使汽车使用运营成本大大下降,而且节能减排;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方式和现有汽车的操作方式一样,不会给驾乘者带来任何不适感;汽车在长下坡时可以充分利用重力势能对电瓶进行充电,达到最大程度的能量回收;而燃油发动机动力又克服了单纯电动车续航能力差,重载和爬坡无力等缺点;是在电瓶大功率储能技术未解决阶段的汽车使用的最佳状态。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燃油发动机、电机混合两用动力转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燃油发动机、电机混合两用动力转换机构的油电动力转换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燃油发动机、电机混合两用动力转换机构的充电动力箱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图1、图2和图3所不的一种汽车燃油发动机、电机混合两用动力转换机构,包括燃油发动机1、变速箱2和电机控制系统,所述变速箱2与燃油发动机I之间加载有油电动力转换箱4,所述油电动力转换箱4侧面安装有电动机5,所述油电动力转换箱4可以控制燃油发动机I和电动机5的自由切换,所述变速箱2的输出轴上3加载有充电动力箱6,所述充电动力箱6连接有发电机7。所述油电动力转换箱4与变速箱2相连,所述油电动力转换箱4与变速箱2连接处设有离合器8。所述电动机5与发电机7之间串联有电瓶9。进一步,所述的燃油发动机I与连接盘10通过止口(未图示)和第一螺钉11以及一颗圆柱销12紧固连接。进一步,所述的动力转换箱4上设有花键轴13,花键轴13 —端通过第一轴承14固定在动力转换箱4上,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15固定在发动机动力轴16内,所述第一轴承14和第二轴承15靠动力转换箱4端面设有密封橡胶环(未图示),可防止动力转换箱4内的机油通过花键轴13或发动机动力轴16泄漏。进一步,所述的发动机动力轴16上设有与三档同步器17匹配的外齿(未图示)。进一步,动力转换箱4上设有箱盖18,所述的箱盖18通过第二螺钉19固定在动力转换箱4上,并设有密封纸垫(未图示)。进一步,所述的发动机动力轴16通过第三轴承20和第四轴承21固定在箱盖18内。进一步,所述的花键轴13上空套有盆齿22,花键轴13靠发动机动力轴16 —端设有花键齿(未图示),三档同步器17套在花键齿(未图示)上,三档同步器17随花键轴13 —起旋转,盆齿22通过第五轴承23固定在动力转换箱4上。进一步,所述的盆齿22设有与三档同步器17相匹配的外齿(未图示)。进一步,所述的动力转换箱4侧面设有拨叉组件25,另一侧面设有角齿轴24。进一步,所述的拨叉组件25由拨叉26、拨叉轴27、换挡臂28、固定板29、圆柱销30等组成。拨叉26作用在三档同步器17上,使三档同步器17能够左右移动,角齿轴24固定在动力转换箱4上,角齿轴24直接作用于盆齿22,作为电机动力输入。进一步,所述的花键轴13通过连接盘10与离合器盘31连接,作动力输入。进一步,所述的连接盘10与离合器盘31通过内六角螺钉(未图示)和圆柱销(未图示)紧固连接。进一步,所述的角齿轴24通过花键(未图示)与电机花键轴(未图示)相连,作动力输入。近一步,所述的充电动力箱6主要由箱体32、传动齿轮33、大齿轮34、发电机35和小齿轮36等构成,所述大齿轮34与小齿轮36想啮合。使用燃油发动机系统时,将控制系统指向燃油发动机,此时拨叉组建电控系统作用下开始动作,拨叉26作用三档同步器17滑向发动机动力轴16并与之啮合,同时与盆齿22同步齿脱开,盆齿22处于空套状态,不会随花键轴13 —起旋转;点燃发动机,发动机开始工作,动力接口通过花键将动力传给有发动机动力轴16,发动机动力轴16通过三档同步器17将动力传给花键轴13,花键轴13的动力直接作用在离合器8上,控制离合器8可将发动机动力传给变速箱2,实现了传统动力的输出。进一步,如图三所示汽车在长下坡或一般道路上滑翔时,可以通过控制充电动力箱6充分利用车载惯性带动发电机7迅速对电瓶9进行充电,达到能量的最大程度回收。传动齿轮33通过键固定在变速箱2输出轴上,随轴一起转动,大齿轮34空套在输出轴3上,拨动传动齿轮33使之与大齿轮34的齿轮啮合,输出轴3的动力通过传动齿轮33传递给大齿轮34并使之转动,大齿轮34在高速转动或后桥自然滑翔下将动力传给发电机7并使之工作发电,对电瓶9进行充电,已达能量的回收。在正常道路行驶时,拨动传动齿轮33使之与大齿轮34的齿轮可脱开,就切开了发电机7的动力系统,汽车可恢复不发电行驶状态。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燃油发动机、电机混合两用动力转换机构的有益效果是:将电能驱动动力系统有效结合在原有的发动机结构中,使电能驱动动力在汽车中的广泛运用得以实现,使汽车使用运营成本大大下降,而且节能减排;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方式和现有汽车的操作方式一样,不会给驾乘者带来任何不适感;汽车在长下坡时可以充分利用重力势能对电瓶进行充电,达到最大程度的能量回收;而燃油发动机动力又克服了单纯电动车续航能力差,重载和爬坡无力等缺点;是在电瓶大功率储能技术未解决阶段的汽车使用的最佳状态。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燃油发动机、电机混合两用动力转换机构,包括燃油发动机、变速箱和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与燃油发动机之间加载有油电动力转换箱,所述油电动力转换箱侧面安装有电动机,所述油电动力转换箱可以控制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自由切换,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上加载有充电动力箱,所述充电动力箱连接有发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燃油发动机、电机混合两用动力转换机构,包括燃油发动机、变速箱和电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与燃油发动机之间加载有油电动力转换箱,所述油电动力转换箱侧面安装有电动机,所述油电动力转换箱可以控制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自由切换,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上加载有充电动力箱,所述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先德,
申请(专利权)人:吴先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