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簧式天窗遮阳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4486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20:08
一种卷簧式天窗遮阳帘,包含两支轨条、一个固定单元、一个遮阳单元,及一个防脱单元。该遮阳单元包括一片帘布,该帘布具有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导引边。该防脱单元包括两片对应所述导引边且可移动地嵌入所述轨条内的卷簧片,及两条分别将所述卷簧片固定于所述导引边的衔接线,每一卷簧片皆具有数个前后间隔设置的穿孔,每一衔接线皆穿过所述穿孔且车缝连接卷簧片与导引边。通过上述利用衔接线车缝连接卷簧片与导引边的设计,可达到稳固结合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遮阳帘,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在汽车的天窗下方,且帘布可沿着轨条展开及收合的卷簧式天窗遮阳帘
技术介绍
参阅图1及图2,美国第US7114766号专利案所公开的一种天窗遮阳帘1,是安装在一汽车的天窗(图未示)下方,包含两支左右平行的轨条11、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轨条11的后侧的固定座12,及一个遮阳单元13。所述轨条11分别界定出一个开口朝向另一轨条11的轨槽111,而且每一轨条11皆包括一个由邻近另一轨条11的一侧凸伸入轨槽111的开口内的内钩壁112。该遮阳单元13包括一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座12间的滚动条131,及一片可展开地被卷收在该滚动条131外围的帘布132。该帘布132具有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且可移动地嵌入所述轨槽111内的导引边133。使用时,该帘布132可被带动而相对于轨条11展开或收合,同时并使所述导引边133分别沿着所述轨槽111长向移动。而为了使该帘布132能平顺地展开及收合,该天窗遮阳帘I还包含一个安装在该遮阳单元13的两侧的防脱单元14,该防脱单元14包括两片分别对应该帘布132的所述导引边133且具有弹性的弹卡片141,及两条分别将所述弹卡片141黏贴于所述导引边133的黏着件142。每一弹卡片141皆具有一个长向延伸且被黏着件142黏贴于导引边133的黏合部143,及一个长向延伸且与导引边133相分离的叉开部144。该内钩壁11对应伸入弹卡片141的叉开部144与导引边133间,使得弹卡片141弹性撑抵于轨条11内,可防止该帘布132的导引边133脱出轨槽111。由于上述弹卡片141是通过黏着件142黏贴于导引边133,黏贴时必须小心谨慎地调整对位并贴合,且需保持弹卡片141表面完全干净无任何灰尘或油溃,以确保有效贴合,所以黏贴上较为费工耗时,而且一不小心即会发生歪斜或皱褶等瑕疵情形,贴合工序相当费工耗时,容易降低产能及产品合格率,并会相对提高加工成本。况且黏着件142容易因材质及受到持续拉扯而导致结合性降低,容易造成弹卡片141因此而移位或剥离脱落,丧失撑拉卡抵的功能,致使帘布132难以平顺滑移,所以上述防脱单元14的设计仍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快速及结合稳固的卷簧式天窗遮阳帘。本专利技术卷簧式天窗遮阳帘,包含:两支左右平行设置的轨条、一个安装在所述轨条的后侧的固定单元,以及一个安装于该固定单元的遮阳单元,每一轨条皆界定出一个前后长向延伸且开口朝向另一轨条的轨槽,该遮阳单元包括一片帘布,该帘布具有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且可移动地嵌入所述轨槽内的导引边;该卷簧式天窗遮阳帘还包含一个防脱单元,该防脱单元包括两片分别对应该帘布的所述导引边且可移动地嵌入所述轨槽内的卷簧片,及两条分别将所述卷簧片固定于所述导引边的衔接线,每一卷簧片皆具有数个前后间隔设置的穿孔,每一衔接线皆穿过所述穿孔且车缝连接卷簧片与导引边,使得所述卷簧片可相对于轨条,在一个拉伸呈长条状地向前嵌入轨槽的拉伸位置,及一个向后拉出轨槽且呈螺旋状地卷收的卷收位置间移动。本专利技术所述卷簧式天窗遮阳帘,每一卷簧片皆具有一个沿其中央长向延伸的中脊部,及分别位于该中脊部的两相反侧的一个内侧部与一个外侧部,该内侧部邻近另一轨条,且该外侧部远离另一轨条,而所述穿孔是前后间隔地排列设置于该中脊部,每一衔接线都是将相对应的中脊部与导引边车缝连接在一起,在该拉伸位置时,每一卷簧片的横剖面呈弯弧形,由外侧部往中脊部逐渐邻近导引边,且由中脊部往内侧部逐渐远离导引边,使得所述导引边分别叠置于所述中脊部,并与外侧部及内侧部分离。本专利技术所述卷簧式天窗遮阳帘,每一轨条皆包括一个沿着长度方向设置的水平壁、一个由该水平壁邻近另一轨条的一侧往上延伸的内立壁、一个由该水平壁远离另一轨条的一侧往上延伸于该内立壁的外立壁、一个由该内立壁上端朝该外立壁延伸的内顶壁,及一个由该外立壁上端朝该内立壁延伸的外抵壁,该水平壁、该内立壁、该外立壁、该内顶壁及该外抵壁共同界限出该轨槽,该内顶壁对应伸入卷簧片的内侧部与导引边间,该外抵壁邻近于该导引边且远离该卷簧片。本专利技术所述卷簧式天窗遮阳帘,该遮阳单元还包括一支可转动地安装于该固定单元的滚动条,该帘布可展开地被卷收在该滚动条外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防脱单元利用衔接线车缝连接卷簧片与导引边的设计,可达到制造快速及稳固结合的目的,且其还能防止该帘布于使用时松弛或脱离轨条,具有较佳的使用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美国第US7114766号专利案的一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美国第US7114766号专利案的一部分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卷簧式天窗遮阳帘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示意图;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部分纵向剖视示意图;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部分横向剖视示意图;及图6是本专利技术卷簧式天窗遮阳帘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部分横向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类似的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参阅图3、图4与图5,本专利技术卷簧式天窗遮阳帘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安装在一辆汽车的车顶(图未示)的下方,并邻近一个设置于该车顶的天窗(图未示)。而上述卷簧式天窗遮阳帘包含:两支左右平行地设置在该天窗两侧且固定在该车顶下方的轨条2、一个安装在所述轨条2的后侧的固定单元3、一个可转动地安装于该固定单元3的遮阳单元4,及一个安装于该遮阳单元4的防脱单元5。每一轨条2皆包括一个沿着长度方向设置的水平壁21、一个由该水平壁21邻近另一轨条2的一侧垂直往上延伸的内立壁22、一个由该水平壁21远离另一轨条2的一侧垂直往上延伸且平行于该内立壁22的外立壁23、一个由该内立壁22上端朝该外立壁23延伸的内顶壁24,及一个由该外立壁23上端朝该内立壁22延伸的外抵壁25。该外抵壁25较该内顶壁24远离该水平壁21,使得该外抵壁25与该内顶壁24相间隔而不位于同一平面上。该水平壁21、该内立壁22、该外立壁23、该内顶壁24及该外抵壁25,共同界限出一个前后长向延伸且开口朝向另一轨条2的轨槽26。该固定单元3包括两个左右间隔地安装在所述轨条2的后方的固定座31。当然在实施上所述固定座31也可以相邻连接成一座体,其并非本专利技术重点,所以在此不再说明。该遮阳单元4包括一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座31间的滚动条41,及一片可展开地被卷收在该滚动条41外围的帘布42。该帘布42具有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且可移动地嵌入所述轨槽26内的导引边421,及一个连接所述导引边421远离该滚动条41的一端的展开边422。当然该遮阳单元4还可以包括一个左右横向延伸地安装在该帘布42的展开边422上的边条(图未示),该边条位于所述轨条2间并可沿着所述轨槽26移动。在实施上,该遮阳单元4可为电动、手动,或是半自动的驱动机构,且其也可以设计为随拉随停的构造,也可以设计为该帘布42需被完全展开以钩挂定位,且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会被卷收的构造,其并非本专利技术重点,所以在此不再详细说明。该防脱单元5包括两片分别对应该帘布42的所述导引边421且可展开地被卷收在该滚动条41外围及可移动地嵌入所述轨槽26内的卷簧片51,及两条分别将所述卷簧片51固定于所述导引边421的衔接线52。每一卷簧片51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簧式天窗遮阳帘,包含:两支左右平行设置的轨条、一个安装在所述轨条的后侧的固定单元,以及一个安装于该固定单元的遮阳单元,每一轨条皆界定出一个前后长向延伸且开口朝向另一轨条的轨槽,该遮阳单元包括一片帘布,该帘布具有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且可移动地嵌入所述轨槽内的导引边;其特征在于:该卷簧式天窗遮阳帘还包含一个防脱单元,该防脱单元包括两片分别对应该帘布的所述导引边且可移动地嵌入所述轨槽内的卷簧片,及两条分别将所述卷簧片固定于所述导引边的衔接线,每一卷簧片皆具有数个前后间隔设置的穿孔,每一衔接线皆穿过所述穿孔且车缝连接卷簧片与导引边,使得所述卷簧片可相对于轨条,在一个拉伸呈长条状地向前嵌入轨槽的拉伸位置,及一个向后拉出轨槽且呈螺旋状地卷收的卷收位置间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19 TW 1011022031.一种卷簧式天窗遮阳帘,包含:两支左右平行设置的轨条、一个安装在所述轨条的后侧的固定单元,以及一个安装于该固定单元的遮阳单元,每一轨条皆界定出一个前后长向延伸且开口朝向另一轨条的轨槽,该遮阳单元包括一片帘布,该帘布具有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且可移动地嵌入所述轨槽内的导引边;其特征在于:该卷簧式天窗遮阳帘还包含一个防脱单元,该防脱单元包括两片分别对应该帘布的所述导引边且可移动地嵌入所述轨槽内的卷簧片,及两条分别将所述卷簧片固定于所述导引边的衔接线,每一卷簧片皆具有数个前后间隔设置的穿孔,每一衔接线皆穿过所述穿孔且车缝连接卷簧片与导引边,使得所述卷簧片可相对于轨条,在一个拉伸呈长条状地向前嵌入轨槽的拉伸位置,及一个向后拉出轨槽且呈螺旋状地卷收的卷收位置间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簧式天窗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每一卷簧片皆具有一个沿其中央长向延伸的中脊部,及分别位于该中脊部的两相反侧的一个内侧部与一个外侧部,该内侧部邻近另一轨条,且该外侧部远离另一轨条,而所述穿孔是前后间隔地排列设置于该中脊部,每一衔接线都是将相对应的中脊部与导引边车缝连接在一起,在该拉伸位置时,每一卷簧片的横剖面呈弯弧形,由外侧部往中脊部逐渐邻近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清
申请(专利权)人:皇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