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天窗设备的排水装置以及具有该排水装置的机动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17895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4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天窗设备的排水装置以及具有该排水装置的机动车辆。所述汽车天窗设备的天窗框架直接接触到白车身的上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包括:设置在天窗框架的两侧的流水槽边;设置在天窗框架的四个拐角处的排水接头,所述排水接头与所述流水槽边连通;所述排水接头的至少一个与所述上边梁中的排水通道直接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排水装置减少导水软管的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不会影响到雨水排出车身。(*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天窗设备的排水装置以及具有该排水装置的机动车辆,特别涉及一种轨到轨式天窗设备的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车顶天窗设备通常都需要设计有流水槽,车顶渗进的水通过天窗流水槽进入白车身的排水系统,进而排出车外,而不是流入汽车驾驶室内。现有的汽车车顶天窗设备按照天窗总成与白车身的上边梁之间是否设置车身顶盖而分为:带顶盖式的天窗(within roof skin)和不带顶盖的轨到轨式的天窗(Rail toRail)。现有的轨到轨式的天窗一般采用整体式排水装置,如图5所示,轨到轨式的天窗的整体式排水装置包括设置在天窗框架I的两侧的流水槽边11,和在天窗框架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的排水接头12、13、14、15。四个排水软管2、3、6、7分别与流水槽的排水接头13、12、14、15相连,前部的排水软管3和6通过车身A柱,后部的排水软管2和7通过车身C柱,将雨水导出车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天窗设备的排水装置,特别是轨到轨式的天窗设备,能够减少轨到轨式汽车天窗流水槽的排水软管数量,降低生产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天窗设备的排水装置,所述汽车天窗设备的天窗框架直接接触到车身的上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包括:设置在天窗框架的两侧的流水槽边,所述排水接头与所述流水槽边连通;所述排水接头的至少一个与所述上边梁中的排水通道直接连通。优选的是,所述排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天窗框架的前部和后部中的流水槽,所述流水槽连通到所述排水接头。优选的是,设置在驾驶员侧的两个所述排水接头与所述上边梁中的排水通道直接连通,而设置在乘客侧的两个所述排水接头通过导水软管分别与车辆的A柱和C柱的排水通道连通。优选的是,设置在乘客侧的两个所述排水接头与所述上边梁中的排水通道直接连通,而设置在驾驶员侧的两个所述排水接头通过导水软管分别与车辆的A柱和C柱的排水通道连通。优选的是,四个所述排水接头与所述上边梁中的排水通道直接连通。优选的是,设置在天窗框架的前侧的两个所述排水接头与所述上边梁中的排水通道直接连通,而设置在天窗框架的后侧的两个所述排水接头通过导水软管与车辆的C柱的排水通道连通。优选的是,设置在天窗框架的后侧的两个所述排水接头与所述上边梁中的排水通道直接连通,而设置在天窗框架的前侧的两个所述排水接头通过导水软管与车辆的A柱的排水通道连通。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天窗设备的排水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轨到轨式的天窗设备的天窗框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显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排水软管的乘客侧的车身示意图。图4为沿着图3中的B-B线的排水装置的驾驶侧的雨水流向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显示根据现有技术的轨到轨式的天窗设备的排水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下面的说明中相同或相应的结构元件由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并且其重复说明将省略。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轨到轨式汽车天窗设备的整体式排水装置。轨到轨式汽车天窗设备的天窗框架I直接安装到白车身的上边梁9上,在天窗框架I和白车身的上边梁9之间不存在车身顶盖。图1和2中的排水装置包括设置在天窗框架I的前后横梁的流水槽(未示出)、设置在天窗框架I的两侧的流水槽边11、乘客侧的前置排水接头12、乘客侧的后置排水接头13,驾驶员侧的前置排水接头14、驾驶员侧的后置排水接头15。所述乘客侧前置排水接头12设于一个流水槽边11的前端尽头,所述乘客侧后置排水接头13设于一个流水槽边11的后端尽头。同样所述驾驶员侧前置排水接头14设于另一个流水槽边11的前端尽头,所述驾驶员侧后置排水接头15设于另一个流水槽边11的后端尽头。在图3中,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轨到轨式汽车天窗设备的具有导水软管的乘客侧的车身示意图。前置导水软管3的后端31与乘客侧的前置排水接头12相连,前置导水软管3的前端32紧贴车身A柱5。后置导水软管2的后端21与乘客侧的后置排水接头13相连,后置导水软管2的前端22紧贴车身C柱4。图4是沿着图3中的B-B线的排水装置的驾驶侧的雨水流向的截面示意图。驾驶员一侧未设置导水软管,雨水通过天窗玻璃8与前框架I之间的密封条间隙沿着图4中的箭头从上到下进入流水槽边11,沿着流水槽边11通过驾驶员侧的前置排水接头14和驾驶员侧后置排水接头15直接流入白车身的上边梁9的排水通道,从而进入车身排水系统。根据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也可以是驾驶员侧的排水接头通过导水软管连接到车辆的A柱和C柱的排水通道,而乘客侧的排水接头直接流入白车身的上边梁9的排水通道。可替换的是,设置在天窗框架的前侧的排水接头通过导水软管连接到车辆的A柱的排水通道,而设置在天窗框架的后侧的排水接头直接流入白车身的上边梁9的排水通道。或者与之相反。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导水软管的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不会影响到雨水排出车身。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即凡依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天窗设备的排水装置,所述汽车天窗设备的天窗框架直接接触到车身的上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包括: 设置在天窗框架的两侧的流水槽边; 设置在天窗框架的四个拐角处的排水接头,所述排水接头与所述流水槽边连通; 所述排水接头的至少一个与所述上边梁中的排水通道直接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天窗框架的前部和后部中的流水槽,所述流水槽连通到所述排水接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驾驶员侧的两个所述排水接头与所述上边梁中的排水通道直接连通,而设置在乘客侧的两个所述排水接头通过导水软管分别与车辆的A柱和C柱的排水通道连通。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乘客侧的两个所述排水接头与所述上边梁中的排水通道直接连通,而设置在驾驶员侧的两个所述排水接头通过导水软管分别与车辆的A柱和C柱的排水通道连通。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排水接头与所述上边梁中的排水通道直接连通。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天窗框架的前侧的两个所述排水接头与所述上边梁中的排水通道直接连通,而设置在天窗框架的后侧的两个所述排水接头通过导水软管与车辆的C柱的排水通道连通。7.如权利要求1或2的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天窗框架的后侧的两个所述排水接头与所述上边梁中的排水通道直接连通,而设置在天窗框架的前侧的两个所述排水接头通过导水软管与车辆的A柱的排水通道连通。8.一种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辆包括具有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装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天窗设备的排水装置以及具有该排水装置的机动车辆。所述汽车天窗设备的天窗框架直接接触到白车身的上边梁,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天窗设备的排水装置,所述汽车天窗设备的天窗框架直接接触到车身的上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包括:设置在天窗框架的两侧的流水槽边;设置在天窗框架的四个拐角处的排水接头,所述排水接头与所述流水槽边连通;所述排水接头的至少一个与所述上边梁中的排水通道直接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璐
申请(专利权)人:伟巴斯特车顶供暖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