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成药、食品加工技术范畴,涉及一种带式制丸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制丸机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工等生产领域。粘塑性物料的制丸多采用固定轴三辊搓丸机。如已公开的三辊搓丸机专利(专利号:CN03130428.1)中,主要工作部件包括一个有螺旋凹槽的托辊和两个带有半圆型螺旋槽的搓辊,搓辊的螺旋槽的法向形状为成丸的半圆形状,搓棍的螺旋方向和托辊的螺旋方向相反、螺距相同;将两搓辊平行布置,使两搓辊外径相切;托辊布置于两搓辊下方,并使托辊的螺棱突入搓棍的螺旋槽内。制丸开始时,料坯由后端进入两个搓辊形成的空间内并被两搓辊螺旋槽搓动、滚转,突入搓棍螺旋槽内的托辊螺棱可承托料坯,料坯在两搓辊螺旋槽的搓揉、推动下,前行过程中逐渐被搓圆、搓光,最后从前端出丸。该机可以连续生产,但只能单通道作业,生产能力受限。目前实际生产中还 使用另一种浮动轴三辊搓丸机。浮动轴三辊搓丸机主要工作部件包括轴线平行布置的两根宽环槽搓辊和一根窄环槽托辊。托辊和一搓辊定轴转动,另一搓辊转轴浮动;两搓辊转向相同,搓辊转向与托辊转向相反;两搓辊的宽环槽轴向相对,搓辊的槽脊可突入托辊的窄环槽内;两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式制丸方法与装置,由上带(1)、上带驱动辊(2)、上带折向辊(3)、下带(4)、下带驱动辊(5)、下带折向辊(6)、机架(7)构成制丸装置;上带(1)和下带(4)均为环形构造,与物料接触的外带面上设置有平行沟槽(8),两沟槽(8)间有槽脊(9);上带(1)和下带(4)分别由上带驱动辊(2)及上带折向辊(3)和下带驱动辊(5)及下带折向辊(6)张紧成有平直边的扁环形,两条扁环形带上下布置,并形成楔形接合区域(12);楔形接合区域(12)内上、下带的沟槽(8)及槽脊(9)轴向位置相对;带式制丸方法与装置特征在于:利用两条开有平行沟槽(8)的柔性环形上带(1)和下带(4)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式制丸方法与装置,由上带(1)、上带驱动辊(2)、上带折向辊(3)、下带(4)、下带驱动辊(5)、下带折向辊(6)、机架(7)构成制丸装置;上带(1)和下带(4)均为环形构造,与物料接触的外带面上设置有平行沟槽(8),两沟槽(8)间有槽脊(9);上带(I)和下带(4)分别由上带驱动辊(2)及上带折向辊(3)和下带驱动辊(5)及下带折向辊(6)张紧成有平直边的扁环形,两条扁环形带上下布置,并形成楔形接合区域(12);楔形接合区域(12)内上、下带的沟槽(8)及槽脊(9)轴向位置相对;带式制丸方法与装置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绍英,施火结,马松柏,姚刚,魏文军,李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