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引线校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1660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0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子元件引线校直机,包括控制器、动力装置、振动盘和工作台,振动盘出口连接有输件扁轨,工作台内侧横向设置有与输件扁轨末端平滑过渡连接的滑槽,输料扁轨和滑槽均前高后低向下倾斜,且输料扁轨高于滑槽;工作台外侧设置有引线校直平台,引线校直平台上设置有校直机构,校直机构包括设置在引线校直平台上的升降引线卡槽,升降引线卡槽上方相对位置设置有可与引线卡槽相互夹紧配合的升降引线凸块;工作台上设置有能够使滑槽内的电子元件引线停在升起的升降引线卡槽内的元件限停机构,滑槽末端对接有料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引直效果好,避免了对引线的牵拉损坏,而且采用自动装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Electronic component lead straighten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lead straighten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controller, a power device, vibration plate and workbench, vibrating disk outlet is connected with a transmission piece flat rail, working table is provided with a medial lateral transport rail connection end flat smooth transition chute feeding flat rail and the chutes are high to low down tilt, and the feeding table is higher than the flat rail chute;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lead wire straightening straightening platform, the platform is provided with a straightening mechanism, straighten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lifting wire arranged in the wire straightening platform on the card slot, the lifting wire slot is arranged above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lifting wire bumps can be matched with the clamping groove of the lead card; the table is able to make electronic component lead chute stop groove element limit stop mechanism in lifting wire card rises, a feed pipe butt end chu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direct effect is good, to avoid lead pulling damage, and the use of automatic tubing, greatl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元件引线校直机
技术介绍
目前,半导体塑封电子元件的需求量很大,在生产过程中有引线校直的工艺环节,现在大多数需要人工手工进行校直,由于人工校直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等原因,严重限制了塑封电子元件的产量提高,直接影响了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虽然有专利公开了一些引线校直设备,但很多采用牵拉引线达到引直效果,而在牵拉过程中会引起引线的拉伸变形和松动,影响引线的电气指标,进而影响电子元件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引线校直效果好,效率高的电子元件引线校直机。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电子元件引线校直机,包括控制器、动力装置、振动盘和工作台,所述振动盘出口连接有输件扁轨,所述工作台内侧横向设置有与输件扁轨末端平滑过渡连接的滑槽,输料扁轨和滑槽均前高后低向下倾斜,且输料扁轨高于滑槽;工作台外侧设置有引线校直平台,引线校直平台上设置有校直机构,所述校直机构包括设置在引线校直平台上的升降引线卡槽,升降引线卡槽上方相对位置设置有可与引线卡槽相互夹紧配合的升降引线凸块;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能够使滑槽内的电子元件引线停在升起的升降引线卡槽内的元件限停机构,滑槽末端对接有料管。上述校直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三组并且从前往后逐渐外移,三组校直机构从前往后分别为引线根部校直机构、引线中部校直机构和弓I线末端校直机构。上述元件限停机构包括锁定气缸和升降挡块,所述滑槽上方设置有高于引线校直平台的盖板,所述锁定气缸竖直连接在盖板上并且其活塞杆穿过盖板延伸入滑槽内,锁定气缸设置在引线根部校直机构前方,所述升降挡块为四个,分别设置在三组校直机构和锁定气缸后方的滑槽内底部。上述动力装置为气缸,气缸包括设置在升降引线卡槽和升降挡块下方以及升降引线凸块上方的升降气缸,升降气缸和锁定气缸上均设置有磁性开关和电磁阀,所述磁性开关和电磁阀连接控制器。上述滑槽后方设置有送管机构,所述送管机构包括前后竖直相对的前料管卡座和后料管卡座,前料管卡座包括设置在滑槽末端工作台上的龙门架,所述龙门架后部连接有两个间隔的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部与盖板平齐;后料管卡座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前部连接两个间隔的挡板,挡板与立柱相对,且挡板底部与立柱底部平齐。上述前料管卡座和后料管卡座之间的工作台上设置有前推气缸,前推气缸的活塞连接有位于立柱挡板外侧的推板,所述前推气缸的顶部与滑槽的底部平齐。上滑槽末端设置有光电计数器,所述前推气缸上设置有电磁阀,光电计数器和电磁阀连接控制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采用卡槽和凸块砸压的方式进行引直,并且将引线分成三部分逐渐进行校直,引直效果好,避免了对引线的牵拉损坏,而且采用自动装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升降引线凸块和升降引线卡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振动盘,2输件扁轨,3盖板,4引线根部校直机构,5引线中部校直机构,6引线末端校直机构,7锁定气缸,8龙门架,9升降引线凸块,10引线校直平台,11前推气缸,12推板,13立柱,14挡板,15固定板,16升降引线卡槽,17滑槽,18升降挡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电子元件引线校直机,包括控制器、动力装置、振动盘I和工作台,振动盘I出口连接有输件扁轨2。振动盘I内放置电子兀器件,在振动过程中将电子元器件排列好并从输件扁轨2输出。工作台内侧横向设置有与输件扁轨2末端平滑过渡连接的滑槽17,输料扁轨和滑槽17均前高后低向下倾斜,且输料扁轨高于滑槽17。一般工作台底部采用斜坡的架体作为支撑。工作台外侧设置有引线校直平台10,弓丨线校直平台10上设置有校直机构,校直机构包括设置在引线校直平台10上的升降引线卡槽16,升降引线卡槽16上方相对位置设置有可与引线卡槽相互夹紧配合的升降引线凸块9 ;工作台上设置有能够使滑槽17内的电子元件引线停在升起的升降引线卡槽16内的元件限停机构,滑槽17末端对接有料管。校直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三组并且从前往后逐渐外移,三组校直机构从前往后分别为引线根部校直机构4、引线中部校直机构5和引线末端校直机构6。元件限停机构包括锁定气缸7和升降挡块18,滑槽17上方设置有高于引线校直平台10的盖板3,锁定气缸7竖直连接在盖板3上并且其活塞杆穿过盖板3延伸入滑槽17内,锁定气缸7设置在引线根部校直机构4前方,升降挡块18为四个,分别设置在三组校直机构和锁定气缸7后方的滑槽17内底部。动力装置为气缸,气缸包括设置在升降引线卡槽16和升降挡块18下方以及升降引线凸块9上方的升降气缸,升降气缸和锁定气缸7上均设置有磁性开关和电磁阀,磁性开关和电磁阀连接控制器。滑槽17后方设置有送管机构,送管机构包括前后竖直相对的前料管卡座和后料管卡座,前料管卡座包括设置在滑槽17末端工作台上的龙门架8,龙门架8后部连接有两个间隔的立柱13,立柱13的底部与盖板3平齐;后料管卡座包括固定板15,固定板15前部连接两个间隔的挡板14,挡板14与立柱13相对,且挡板14底部与立柱13底部平齐。前料管卡座和后料管卡座之间的工作台上设置有前推气缸11,前推气缸11的活塞连接有位于立柱13挡板14外侧的推板12,前推气缸11的顶部与滑槽17的底部平齐。上滑槽17末端设置有光电计数器,前推气缸11上设置有电磁阀,光电计数器和电磁阀连接控制器。将若干料管并排放入两个立柱13和两个挡板14之间,最底层的料管位于前推气缸11上,推板12的前方。其工作原理为:振动盘I启动后,将电子元件排成一排从出口进入到输件扁轨2,由于输料扁轨和滑槽17均前高后低向下倾斜,且输料扁轨高于滑槽17,重力作用使电子元件滑入滑槽17内,电子元件的塑封部分位于滑槽17内,而引线部分在引线校直平台10上。按照从后往前的顺序,控制器控制锁定气缸7的活塞杆伸出顶住滑槽17内的电子元件a,电子元件a后方的电子元件停止前移,同时四个升降挡块18同步升起,第一个升降挡块18挡住电子元件a前面的一个电子元件b,此时第二个升降挡块18挡住电子元件c的引线停在引线根部校直机构4的升降引线卡槽16处,第三个升降挡块18挡住电子元件d的引线停在引线中部校直机构5的升降引线卡槽16处,第四个升降挡块18挡住电子元件e的引线停在引线末端校直机构6的升降引线卡槽16处,然后三个升降引线卡槽16同时升起,电子元件c的引线根部、电子元件d的引线中部和电子元件e的引线末端分别落入各处的升降引线卡槽16内,继而升降引线凸块9下落,正好与升降引线卡槽16吻合并砸压后复位,然后再落下重复砸压一次后复位,使引线完全落入槽的底部正中,从而起到了引线校直的作用。随后升降引线卡槽16和四个升降挡块18同步下降,同时锁定气缸7的活塞杆伸回缩,电子元件e继续向前滑入料管内,电子元件d、电子元件C、电子元件b和电子元件a均向前滑行,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四个升降挡块18同步升起,第一个升降挡块18挡住电子元件a,第二个升降挡块18挡住电子元件b的引线停在引线根部校直机构4的升降引线卡槽16处,第三个升降挡块18挡住电子元件c的引线停在引线中部校直机构5的升降引线卡槽16处,第四个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元件引线校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动力装置、振动盘和工作台,所述振动盘出口连接有输件扁轨,所述工作台内侧横向设置有与输件扁轨末端平滑过渡连接的滑槽,输料扁轨和滑槽均前高后低向下倾斜,且输料扁轨高于滑槽;工作台外侧设置有引线校直平台,引线校直平台上设置有校直机构,所述校直机构包括设置在引线校直平台上的升降引线卡槽,升降引线卡槽上方相对位置设置有可与引线卡槽相互夹紧配合的升降引线凸块;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能够使滑槽内的电子元件引线停在升起的升降引线卡槽内的元件限停机构,滑槽末端对接有料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钢全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迪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